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征稿启事     
正《生态文化》杂志创办于2000年7月,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业文联主办,是我国林业系统唯一一本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生态文化,记录、见证、参与生态中国建设,用生态文学等艺术形式倡导绿色理念,全方位呈现我国生态之美、自然之美的大型双月刊。本刊拥有全国各级领导、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社会生态环保人士、生态文学爱好者、大专院校师生等读者群。为提高办刊质量,丰富生态文化传播内容,本刊2018年主要栏目内容略有改动,特向林业系统和社会各界征稿,征稿栏目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正《生态文化》杂志创办于2000年7月,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业文联主办,是我国林业系统唯一一本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生态文化,记录、见证、参与生态中国建设,用生态文学等艺术形式倡导绿色理念,全方位呈现我国生态之美、自然之美的大型双月刊。本刊拥有全国各级领导、林业系统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正《生态文化》杂志创办于2000年7月,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业文联主办,是我国林业系统唯一一本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生态文化,记录、见证、参与生态中国建设,用生态文学等艺术形式倡导绿色理念,全方位呈现我国生态之美、自然之美的大型双月刊。本刊拥有全国各级领导、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社会生态环保人士、生态文学爱好者、大专院校师生等读者群。为提高办刊质量,丰富生态文化传播内容,本刊特向林业系统和社会各界征稿,征稿栏目内容如下:生态美文生态抒情散文、随笔,充满哲理的杂文、小品文(要求:1000字以内)。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正《生态文化》杂志创办于2000年7月,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业文联主办,是我国林业系统唯一一本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生态文化,记录、见证、参与生态中国建设,用生态文学等艺术形式倡导绿色理念,全方位呈现我国生态之美、自然之美的大型双月刊。本刊拥有全国各级领导、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社会生态环保人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正《生态文化》杂志创办于2000年7月,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业文联主办,是我国林业系统唯一一本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生态文化,记录、见证、参与生态中国建设,用生态文学等艺术形式倡导绿色理念,全方位呈现我国生态之美、自然之美的大型双月刊。本刊拥有全国各级领导、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社会生态环保人士、生态文学爱好者、大专院校师生等读者群。为提高办刊质量,丰富生  相似文献   

6.
生活方式的国际传播曾经被美西方纳入国际传播领域,通过宣传西式生活方式来打造特定的文化倾向和文化认同。如今,中国生活水平的提升推动生活方式的升级,人们对生活审美的追求正在从无足轻重向“诗意地栖居”嬗变。生活方式美学的国际传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有机组合,呈现系统、整体的文化之美,通过传播的审美属性、审美价值、审美理念传递中国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生态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王诺先生给生态文学下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简明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一种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关系的文学。一在我国,生态文学没有明确分类,只有一些较模糊的界定。比如水文学、森林文学等。"生态文学"的关键是"生态"。这个限定词的主要含义并不仅仅是指描写生态或描写自然,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云南省林业文联以建设"森林云南"为主旨,广泛开展生态文化活动。2010年全省林业干部职工创作生态文艺作品300多件,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览、文艺采风等10多场次。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有力地讴歌了云南林业干部职工改革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林业思想与文化分典》辑录了我国古籍中与林业有关的生态思想、管理哲学和生态文化等内容,分为"林业思想""森林植物文化""森林动物文化""动植物图腾与神话"以及"山林游栖文化"5个总部。林业思想总部主要关注古人对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等问题的认识,下设天人和谐、森林功效、林业科技、林务管理4个主题,我们广泛搜集史料,撷取精华,以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传统林业思想的概况及发展过程。"天地变化,草木蕃"。花草树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良好生境,也是反映"天人和谐"的晴雨表。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古人形成了尊重自然、顺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2013年11月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共享"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会议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傅红星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教授出席并分别致辞。海内外嘉宾张维为、成中英、焦雄屏、克利斯朵夫、于丹等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白河林业局成立于1971年,是一家大型国有林业企业。随着林业战略的转移,特别是在木材产量大幅削减和我国加入WTO的新的历史时期,白河林业局转换观念,确立了“以生态求生存,以文化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具有白河特色的生态文化,并坚持用文化统一思想、用文化促进发展,走出了一条“文化兴企”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业文联主办的《生态文化》杂志,作为国家林业局主管、国家林业局宣传办直管的唯一一个公开发行刊物。历经了9个年头,在宣传林业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普及林业知识,关注林业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化刊物.打拼成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文化建设是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来源于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又对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引领、指导和支撑作用。近年来,湖南林业围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一、加强研究,探求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撑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目前,国内虽然围绕生态文化作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林业和生态建设问题先后作了上百次的批示和指示。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关于"四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即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这既为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林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脚步,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相似文献   

15.
正生态文学,是地球人类在切实地认识感受到自我生存环境危机发生之时,所醒悟和开始的一种生态文学追求表现。是现实前沿文化开始和发展的个性表现。森林,林区,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滋生延宕和表现对象,很多的有关人类生长、活动、发展和建设的话题都曾经与森林发生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人类开始与森林接触的那一刻起,森林、林区文化也就已经开始了。此前,不管像缘木取火、摘果狩猎、伐木架屋、植树求利等等相关林业的人类活动,都会蕴含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琴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传播观,是我国传统艺术思维和思想意识的沉淀与结晶,是具有中国特色音乐文化的专属标志。古琴艺术中的"天人合一",不仅仅是其声响带来的音乐审美体验,更是琴器、琴曲、琴乐、琴道等多个层面带来的综合感知,是从传播意象、传播意境、传播空间等维度对我国传统文化审美的阐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17.
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为名誉主席、原林业部副部长刘广运为主席的中国林业(生态)书法家协会,已于去年7月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团结社会知名书法家和林业书法家及林业系统书法爱好者,以书法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宣传生态建设事业,倡导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建设中华大地秀美山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中国林业(生态)书法家协会的根本任务。为此,决定在全国林业系统发展会员。  相似文献   

18.
林业企业文化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林业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的隶属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密切,但林业企业文化也有其独具的特色和内涵。林业企业文化,是林业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培育起来并为员工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林业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形成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出席这个隆重的启动仪式,为即将深入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第一线的百名文学艺术家壮行,我感到非常鼓舞,也深受激励。从参加人数之多,采访时间之长,组织安排之周密,准备工作之充分的角度讲,如此大规模的主题采风活动,在近些年来,尚属首次。这是我国文学艺术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三贴近”要求的重大实际行动,是广大文学艺术家关注民族命运,关心国家建设,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崭新精神风貌的一次集中展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护生态是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四化”全局,关系民族…  相似文献   

20.
林业对于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林业生态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并对林业文化建设促进林业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地方林业部门的生态文化宣传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