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习型企业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强调学习和激励,不但使人勤奋工作,而且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它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力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员工活出生命意义,达到企业财富增加,服务超值的目标。从教科书理论概念和定义不难看出,学习型企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但在创建实践活动中,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或者是错觉、误区。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正在大力开展学习研究型组织创建。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对我们有用吗?我想答案首先应该是肯定的。俗话说:“开卷有益、学有所成”、“学习使人明智,学习使人进步”。这些前人智慧的总结无不向人阐释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学习,就是有用的。从理性思考的角度来看,“学习有用论”已成为无人反驳的真理。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是企业“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无时不在、无时不有。融汇在企业的观念和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作用,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打造职业化团队。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了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强企。以文化融合引领企业快速发展?我认为应重点坚持“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内容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用制度文化来约束人。用精神文化来凝聚人,用物质文化来塑造人,推进文化“落地”。  相似文献   

4.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当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人推进,如何让国网公司“五统一”企业文化落地基层,建设与“三集五大”体系相适应的优秀企业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国网浙江嵊州市供电公司为例,对县级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基层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工程和长效学习机制的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夯实企业发展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保障,为企业科学健康发展凝聚活力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周伟明 《职业圈》2013,(22):78-78
人是生产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所以企业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学习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的竞争。新和成从废酒精回收起家,发展到目前拥有多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从维生素行业向营养品、原料药、香精香料及新材料等多领域跨越,这与推行以培养人、教育人、造就人为目的的“老师文化”和创建学习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刘建民 《职业圈》2013,(11):12-13
“文化是企业之魂,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20多年来。我电厂努力践行“今天的学习,明天的能力”的学习信念,在国内外打响了“大庆电力”和“大庆燃机”品牌,并结合自身特色发展成了独具一格的学习型企业文化。成为了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那么创建学习型企业就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终身学习理念的建立。又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就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钟福荣 《职业圈》2014,(24):7-7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和道德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一种“软管理”方式,它是一种“软约束”,这与企业中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等“硬管理”、“硬约束”是不同的。企业的“软管理”方式是意识形态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反映了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逐渐形成的工作态度,又称企业精神。同时,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公众形象和品牌美誉度,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也对企业员工产生了影响,也能通过传播媒体,对社会产生影响,向社会辐射。从本质上和形式上说,它可以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有更好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指出: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企业基层党组织,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端正态度,坚定地站在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前列。紧密地围绕中心,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抓好落实,确保企业保值增值,实现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以统筹兼顾的方法,用党的建设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从而达到提升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善工作绩效,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坚持以文“化”人,着力塑造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的团队。树立优秀的品格和形象。  相似文献   

11.
王西予 《职业圈》2013,(5):36-37
“学习”辞海一种解释为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另一种解释为效法。“学习”是一个人一生中从始到终时刻不断的过程.“学无止境”是对学习的高度概括。“学无止境”一层含义可以解释为学习获得知识永无止境,技能的水平可以无限的提高;另一层含义是指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学海无边。  相似文献   

12.
张建华 《职业圈》2012,(26):116-116
构建“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培养机制,是企业吸引、激励、留住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中保财险陵县支公司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能干事的人以舞台,干成事的人以荣誉,不干事的人以危机。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发展策略成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中保财险陵县支公司在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一、构建人本主义的建筑企业文化的意义 随着建筑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人本管理,逐渐被广大建筑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并作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并加以研究和利用。“人本主义”中的“本”,我们既可以解释为“根本”,也可以解释为“资本(人力资本)”。人本主义的建筑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建筑企业发展。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  相似文献   

14.
一、可贵的雷锋精神薪火相传说起雷锋,我们企业人都感到骄傲,因为我们都流着同样的血脉;我们企业人也都感到力量倍增,因为雷锋一直都是我们企业树立的标杆和学习的榜样。第一,雷锋精神由来。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只因为,雷锋的无私奉献、敬业爱岗、艰苦朴素、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等精神的崇高与伟大。从此,雷锋精神照亮了中国精神的天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既依附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它给企业以精神物质动力,引导鼓励人们不断创造新的生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原理解释文化现象,文化是发展变化的,企业文化亦是如此。2008年512大地震从废墟上诞生了东汽精神:“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公交战线学习东汽精神,大力宣传,使其成为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东汽精神的产生,首先是以文化为背景的。  相似文献   

16.
唐勇  牟汉兵  王凌 《职业圈》2014,(3):113-113,11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到来,企业间竞争靠的就是人才和学习能力,为此,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是现代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河南油田第一采油厂测试大队在“建设学习组织”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收获,现拿出来与大家探讨,不足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7.
小丽 《生态文化》2007,(2):I0002-I0002
吉林森工集团三岔子林业局是国家大型森工企业,经营面积22.3万公顷,年采伐量17.4万立方米,现有员工4300人。近年来,三林结合员工队伍和企业发展实际,培塑了以“有限资源,无限生机”为企业经营理念;以“创业、创新、创牌、创效、创优”为企业精神;以“勤劳朴实、爱岗敬业、自立自强、开拓创新”为三林人形象和以“爱已爱家爱亲人、爱党爱国爱三林”为三林人基本道德规范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8.
知识能塑人的性格,学习能更新人的理念.经营好跨世纪的长青基业,必须通过学习不断刷新理念.文章论述了企业要增强自我学习改造意识和明确学习改造的需要,提出了培养员工主观改造的能动和作为,要把改造创新抓在关键上.  相似文献   

19.
王朝晖 《职业圈》2014,(14):58-58
现代管理的重点是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逐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理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深刻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如何使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有效保障,是每一个政治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这一点,要求作为政工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以人为第一要素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职业圈》2012,(22):74-75
为期四天的企业文化生根暨第十期全国企业管理教练实战培训7月15日—7月18日在北京举办,同期举办的以“成为教练不必等我长大”为主题的少年营,还首次将教练文化植人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大学员与小学员们在各自的体验式学习中收获了很多发现、感动与震撼,完成了一次改变心智的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