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研究以江苏扬州城区水域的旅游形象设计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剖析并整合滨水城市"水文化"旅游形象.我们分别从水域生态环境形象、城市文化形象、商业经济形象等方面来阐述,以整合城市"水文化"旅游形象为核心,从而拓展滨水城市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消费社会的深化发展,现代消费已成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重要因素。以此为出发点,以消费文化的视角来考察城市空间,揭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半岛滨水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消费时代,城市主要根据经济诉求组织空间的生产,借助资本的熔铸,澳门半岛滨水空间建设呈现出博彩旅游化、高层豪宅化和空间巨构化等特征,并最终实现空间形态的重塑。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如城市消费空间与传统城市意象的协调发展、城市空间的阶级化和滨水空间的公共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丁凡  伍江 《中国名城》2024,(2):12-17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这为上海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方向。详细梳理人民城市理念的发展背景以及在上海城市更新中的多样化实践,以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为主体,论述了其发展演变历程,探讨新时期人民城市建设背景下滨水公共空间更新的特殊性,提出“以公共性塑造人民的水岸”的城市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拆解为“公共的文化发展理念、公共的空间塑造方式以及公共的空间治理模式”三部分。在“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一江一河”发展战略部署的背景下,提出对基于人民城市理念的黄浦江水岸发展的积极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滨水地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不能追求单纯的自然景观,而要能够满足多功能的需求,实现多方面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交通的发展,许多码头工业区面临着功能转型。如何在城市滨水工业区改造中,最大化发挥工业遗产的价值是工业遗产利用与滨水空间重构的综合课题。以武汉杨泗港城市设计为例,探讨工业遗产的开发方式及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码头工业区的保护与改造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知道答案     
党向阳 《职业圈》2008,(25):80-80
笔者非常认同被企业文化界广泛认知的“文化如水”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就像人—阵,有其思想和灵魂,而企业文化正是企业的思想灵魂。企业文化就像流水一样—这个论点形象地诠释了企业文化功能与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城市所辖黄山风景区199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在1999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荣誉奖提名。作为一座旅游城市,黄山除了拥有神奇的自然风光外,它还是一个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城市,孕育了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徽派建筑等为代表的徽州文化体系和众多的历代名人。徽州文化已成  相似文献   

8.
CiteSpace分析发现:水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的研究热点分别为"大禹治水""李冰"和"大禹"与"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江"和"漕运"。前者的演化路径呈现为从"李冰""郭守敬"及"水利工程"向"大禹治水",再向"导淮""大禹""张謇"及"李仪祉",最后向"治水思想""都江堰"及"长江"转向的趋势。后者呈现为从早期关注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原因探索、功过评价、个人轶事追溯向大运河漕运研究、大运河沿线城市研究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转向的模式。在研究前沿方面,前者以"李冰"以及"李冰父子""李冰水利功绩"和"李冰修复都江堰"为重点,而后者以"大运河"以及"漕运"和"大运河沿线城市发展与繁荣"为重点。上述分析结果对中国水文化在世界范围走出去、走上去、走进去,并向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讲清、讲明、讲懂大运河文化故事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旅游城市的形象传播是一项综合的工程,任何一种单一的传播方式都不能保证预定的传播效果。旅游城市形象传播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任何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式都不利于优质形象的累积。面对复杂的受众构成、分散的传播信息、多样的传播媒介,旅游城市形象传播应采取整合传播的方式,形成受众与旅游城市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市场变化出发,结合当代文旅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对当今旅游文创产品市场进行分析。从加深旅游文创产品文化内涵、优化文创产品承载形式、拓展文化创意客源市场、打造城市文化IP形象四个方面切入,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的四个策略,以期为旅游文创产品的转型、优化和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运河苏北区域层面的空间认识与架构不仅关系到自身人居生态特色打造,更关乎文化带建设的整体格局。通过对苏北水文化景观格局形成过程及成因的分析,建立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认识统一性。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是以大运河开凿、维系为引擎,经历漫长历史进程形成的。大运河以及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水利、聚落、农业等遗产以及水系、历史地貌要素都是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的重要构成和历史基础。同时,这个系统也是见证大运河发展及其影响的物证条件和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依托。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彼此涵括构建、内涵诠释以及建设绩效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文化乃旅游之灵魂。”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更好地彰显“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理念,该文以安康地域文化的传承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查阅法、调查研究法,系统梳理了安康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归纳总结了安康地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文旅融合背景下传承创新安康地域文化乃塑造旅游文化的灵魂,并提出从“生态+文旅”“毛绒玩具+文旅”“非遗+文旅”“美食+文旅”等模式多层面提升安康文旅品牌效应,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推动文化繁荣、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水城威尼斯     
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滨的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最重要的海港和旅游城市。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水上城市,其魅力赢得了“亚得里亚海上的珍珠”、“亚得里亚海的女王”的美名,德国大作家歌德称之为“奇异的岛城”,英国诗人拜伦将它比之为“地上的乐园,意大利的歌舞场”。这座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及其港湾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意大利人也郁非常喜欢他们的这座水城,而且他们常会对到意大利的外国游客说:“没有到过威尼斯,就不能算来过意大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湖南长沙为例,以长沙外地人为研究视角,围绕方言资源与城市文化形象的相关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笔者认为方言资源不仅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城市文化形象有效传播的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合理规划方言资源,使其应用在城市文化形象中,并利用方言资源的优势实现对城市文化形象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楚行军 《文化学刊》2014,(5):119-122
水文化教育必须走大众化发展之路。水足迹在中国的传播现状和国外新媒体视角水足迹传播案例的调研表明,新媒体具有受众广和互动性强等优势,对于促进包括水足迹在内的水文化知识在全社会的普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引起相关教育者及研究者的更多注意。  相似文献   

16.
王升芝 《职业圈》2013,(29):142-142
企业形象是企业外在风采的展示。企业理念则是企业底蕴和内涵的概括。从世界500强企业来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果说人才、资金、技术是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外因,那么企业文化就是成功的内因。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以公益事业为主的现代企业。更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理念的建设,塑造自身特色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城市群规划建设,长江流域城市是国内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典型样本。近几年来,城市治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经济、法律、公共管理、技术、生态等方面探索实现智能化、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径,鲜有将“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主要手段进行深入研究。《长江流域城市文化与治理研究》一书,从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文化产业、文化品牌等7方面入手,以长江流域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城市文化现代化及其治理的相关问题。今后可以扩展研究对象,在长江流域城市文化及其治理关联性、城市群文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水知道答案     
笔者非常认同被企业文化界广泛认知的"文化如水"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就像人一样,有其思想和灵魂,而企业文化正是企业的思想灵魂.企业文化就像流水一样--这个论点形象地诠释了企业文化功能与内涵.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需求层次不断推进,"文化体验+旅游"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文化体验对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直接影响区域旅游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本文以梅州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性开发为例,指出整合市域内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系统实现体验性开发,注重旅游产品开发、提高品牌效应,整体规划分类体验、激活客家文化助推客都经济,是其旅游产品体验性开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天水市遵循“让世界了解天水,让天水走向世界”的外宣宗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以弘扬伏羲文化为主,坚持以名城效应为主,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的战略总体发展目标,走“以经济宣传为中心,以新闻宣传为主导、以节会宣传为契机,以文化旅游为桥梁”的对外宣传路子,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内外并举的形式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