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正"五水共治"开拓浙江发展新境界。那些平凡治水人却不平凡的治水故事,深深打动着我们。千千万万治水人让钱江两岸、江南水乡再现诗画意境,充满勃勃生机。"沧桑,我真的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帮你找人,具体都是他们做的。"2016年暮春,当我冒雨前往家乡玉环寻找治水的故事,一条微信,让我预感到,迎接我的将是一次艰难的采访。父亲带着我去我小时候常去的河边,他的话让我感动"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这是古志《太平寰宇记》中关于玉环的记载。早在新石器时  相似文献   

2.
博雅 《生态文化》2014,(1):31-34
绍兴会稽山,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万年历史;会稽山香榧,保留着从上古时期发端的农耕文化的秘密。会稽山原名茅山,会稽之名来自于神话传说中治水的大禹。相传在治水成功后,大禹大会天下诸侯,稽功行赏于此山。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十分频繁。治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西南的四川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因为李冰父子在那里立下了“川西第一奇功”——在岷江上修建了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川西平原才有了丰收的保证.中国的每一条大河都像岷江一样经过了上千年的治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今人们已达成共识——治水的事情要一直做下去。  相似文献   

4.
兰江刀鱼     
正要说兰江刀鱼,先听一则"旧闻"。某天清晨,兰溪老渔民杨清松在三江口一带捕鱼,一网下去捞上3条小鱼。这鱼体形修长,臀鳍稀薄,银光闪烁。杨清松看着眼熟,却一时叫不出名来。出于职业敏感,他把小鱼拍了照,上岸征询水产专家,这才解开心中疑团,逢人便说:刀鱼回来了!这一利好消息,发生在2020年9月。几个月后,《浙江日报》记者偶尔听闻,掂出其中的新闻价值,于2021年1月3日在头版作了大篇幅追踪报道。水清鱼归,并非偶然。因为浙江的"五水共治"发轫于2013年11月,如今兰江水域重现刀鱼,不单单验证了近8年来的治水成效,更传递出整个钱塘江流域水系生态改善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介绍了南宁市城市内河水系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概况,指出建设的必要性;在理解规划对象的定义、定位后,强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规划指导原则,通过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达到实现综合治理长久治水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君弘 《文化学刊》2013,(2):140-145
明金辽沈之战,袁应泰败亡,于当朝和后世多遭诟病。本文以袁应泰的家世背景、仕途履历为基础,对袁应泰的治水功绩、优良品质作以归纳总结,并对明金辽沈之战的历史过程和深层原因作以梳理分析,力求对袁应泰的一生,特别是辽沈败亡一事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淮安,地处江苏北部中心地域。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淮河、古黄河横穿东西,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如碧玉一般镶嵌其间。相传大禹曾到淮安境内治水,“使淮水永安”,“淮安”之名便是取其淮水安澜之意。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绍兴大禹陵,近年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来此参加一年一度的祭禹活动。那里已是人们追思传说中的我国古代治水圣人大禹之所。在古建筑禹陵之侧的石亭中,有一块石碑叫岣嵝碑,碑上的文字如天书般地羽插蛇行,历来莫辨。在我省古文字学家曹锦炎破译出来之前,对碑由何来,文涵何意,众说纷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适应生态文明的新型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满族传统生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满族及其先民形成了包含敬畏自然、感恩自然、顺应自然、万物平等以及对自然资源取用有度的传统生态文化理念。满族传统生态文化理念的现实启示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生态理念,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普及生态美学思想,提升全民生态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宽阔的视野,为人类生态文化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本文仅从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几个角度出发,比照现代生态主义思想,分析中国古代相关生态哲学的几个思想特点、积极性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