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风行》蕴含了厚重的教师之情和深邃的教育之理。诗中三部分分述师德、师艺、师仪,使我们进一步明晰了教风之魂是师德、教风之本是师艺、教风之形是师仪。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大学文化,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得以显现,需要教师要以足够的智商和情商去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在《教风行》中把"问题为纲"作为教学规律性的理念确定下来,对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问题为纲"是政治理论课由既往"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的关键。"问题为纲"的重要途径是采取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可以有效地体现"知识"与"生命"、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的本质联系,其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学风建设要遵循大学学风的特点与规律,从学习科学的角度,认清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风建设,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和影响学风;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营造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氛围;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自律,养成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教风行》的出现是我校的一件大事情。这是继“只有大楼不是大学,有了大师才是大学”和“让每个人都成功”之后,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又一个重要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5.
王仲杰 《文化学刊》2008,(5):141-146
文化由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两部分组成,教师文化也同样由已经物化了的显性文化与不能物化的隐性文化构成。《教风行》透视了教师的隐性文化的内涵,即教师的道德追求、教师的行为追求、教师的文化价值追求。本文着重谈了教师的行为追求,从教师的教学行为、育人行为、专业发展行为三个方面阐述了《教风行》中透视出的教师行为追求的隐性文化。  相似文献   

6.
王仲杰 《文化学刊》2008,(1):101-105
文化由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两部分组成,教师文化也同样由已经物化了的显性文化与不能物化的隐性文化构成。《教风行》透视了教师的隐性文化的内涵,即教师的道德追求,教师的行为追求,教师的文化价值追求。本文着重谈了教师的道德追求,从教师的爱人之德、爱物之德、爱己之德三个方面阐述了《教风行》中透视出的教师道德追求中的隐性文化。  相似文献   

7.
近日,赵亚平书记的《教风行》披载于校报。四言的歌行体古朴典雅,读来琅琅上口,其间的蕴涵令人深味。试作解读,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模式和现状,提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让教师成为管理主体,发挥教师教育管理主渠道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决高职教育教风与学风协调统一,教学与学生管理如何实施一体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学能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为正处于"灵魂发育"之际的大学生塑造具有"大关怀"的精神家园。文学课在满足学生内心人文渴望的同时可以引发其对更广阔世界的思考。在《教风行》"以实入理,激发兴趣;问题为纲,引导思辨"等理论指导下,文学课的授课方式应针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会思考"能力,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0.
以"问题为纲"是大学教学规律的反映,是大学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和基本原则。贯彻以"问题为纲"的教学原则,必须在观念上加深对其时代性和重要性的理解。在备课上要备课备人,掌握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方法上变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上要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风改革和不断提高驾驭以"问题为纲"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制度上要坚持试点、观摩、评价和激励制度,用制度保证以"问题为纲"的教学原则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普及,高校的学风建设面临较大的挑战,大学生过度上网、易受网络不良信息诱惑、传统的学风和教风变化较大,这种局面下,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多种学习形式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通过网络加强学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培养学生健康的上网习惯,树立新媒体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奈达翻译对等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等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当前翻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在各种翻译理论繁荣的今天,仍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存在价值和应用意义.文章就奈达翻译对等理论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其局限性做了粗略评述.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舶来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企业文化这种管理方式,最早自觉地使用和形成是在60年代的日本,但是在日本并没有形成理论,理论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游辉英 《职业圈》2008,(20):163-164
对等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当前翻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在各种翻译理论繁荣的今天,仍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存在价值和应用意义。文章就奈达翻译对等理论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其局限性做了粗略评述。  相似文献   

15.
幸福理论是许多文学家、哲学家、评论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总的来说,他们思考的是相同的主题,采用的却是不同的方法,因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不过,很少有人用分层的方法深入思考和分析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的历史渊源、概念范畴和理论内涵。为此,本文拟用分层的方法,从至善的幸福、美德的幸福、节欲的幸福、适度的幸福和沉思的幸福等五个层次深入有序地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理论,让更多的读者更加清楚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的历史渊源、理论范畴和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认知科学是一个新兴的学术方向,利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共性知识来探讨认知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疑难问题。认知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心智的表征理论和计算理论,其外延包括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学科。在认知科学研究中争议较多的问题是计算机隐喻、表征和计算、智能的本质和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7.
“跳板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但这一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这一理论的应用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跳板理论”在何种情况下才能发挥最佳效用进行了分析以及在使用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写作本文希望能为“跳板理论”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这个理论坚持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9.
对于生物如何发展出利他主义,并形成高级社会组织的思想理论,爱德华·奥斯本·威尔逊在《基因、心灵与文化——协同进化的过程》中结合社会生物学所提出的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理论给了我们解析这一问题的全新视角。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后成法则",基因同化和文化基因同化互动是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的模式。在满足四个方面条件下,可以证明这个理论的成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30年里,有效市场理论一直是金融理论的核心命题,不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证检验方面,EMH理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80年代开始。金融学家意识到现实中完全理性人假说并不完全成立,股权溢价之谜、市场效率异常等现象得不到合理解释。针对这些异象,金融学家进行了广泛的新探索,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在过去的经典金融理论模型中嵌入制度等因素,研究新因素对金融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在D.Kahneman等人提出的非线性效用理论基础之上。一些金融学家开始引入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一些理论来解释金融交易中的异常现象,这就形成了行为金融学的开端。80年代之后,两条主线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