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德约科维奇在2014温布尔顿网球锦标赛半决赛、决赛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德约科维奇发球的速度、旋转、落点控制不如对手,其一发得分率有待提高,二发得分率高于对手;接发球技术水平较高,但接发球手段相对单一,接一发得分率不如对手;底线进攻、相持能力强,非受迫性失误少,主动得分能力与对手相差不多,但在相持中段失误偏多;上网方式以随球上网为主,成功率较高,网前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9,(4):346-35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就中外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之间的接发球站位、回球方式、成功率、失误率以及回球线路、回球落点等方面能力上的差别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与国外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相比主动进攻意识和回球质量较差;接发球技术较为单一,尤其是稳定性不够高,攻击性不够强,接发球小斜线回球使用率低于国外优秀女子选手;接一发的成功率、接二发的得分率低于国外优秀女子选手,而接一发的失误率高于国外优秀女子选手。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调研、逻辑分析、数理统计及灰色系统分析等方法对2010年法国网球公开赛获得女子单打冠、亚军的两名黑马运动员斯齐亚沃尼和斯托瑟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前6轮比赛中,她们的一发成功率及发球速度与各自对手相比并不占优,但发球落点及线路变化较多。在其他指标方面,斯齐亚沃尼接发球得分率、制胜分均优于对手,而网前得分率、非受迫性失误等与对手的差异并不显著;斯托瑟接发球得分率、网前得分率、制胜分等均强于对手,非受迫性失误与对手差异不显著;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制胜分和非受迫性失误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决赛中,两人各项技、战术指标都非常接近,特别是制胜分,但斯托瑟的非受迫性失误较多,输掉了比赛。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与对手的技战术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李娜凭借稳定的发球、接发球和破发技术一路闯入决赛;同时,在决赛中面对高水平经验丰富选手暴露出发球缺乏攻击性、过多非受迫性失误和心理素质不够硬等问题。建议:改善发球技术,增加发球进攻性;加强预判反应,提高接发球能力;增强比赛关注力,减少非受迫性失误;强化心理训练,提升高对抗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等方法,对2014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选手锦织圭与西里奇比赛中的发球、接发球、制胜分、非受迫性失误、网前得分率、破发成功率等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锦织圭与国外选手在以上技术的差距与不足,从而为我国男子网球选手的技术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6.
以世界优秀女子一线横板弧圈球结合快攻型打法5名乒乓球选手为研究对象,采取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其2010~2012年间参加的50场国际比赛录像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通过对女子横板"弧快"打法方法的技战术特征分析得出"弧快"打法选手发抢段使用率、得分率均为良好,发球和发球抢攻战术是发抢段主要得分手段,发球后控制技术也具有一定得分实力;接抢段使用率、得分率都为优秀,接发球、接发球抢攻、接球后抢攻是接抢段主要得分手段;其相持段使用率保持在良好水平,得分率为及格,该打法相持段反手得分能力突出。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世界男子网球单打前三名选手在大满贯比赛中的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位球员在ACE球、一发成功率、破发率、上网次数、网前得分和制胜分上具有差异性;德约科维奇一发成功率、二发得分率、接一发得分率、非受迫性失误和制胜分主要受场地类型的影响;费德勒双误、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和网前得分主要受场地类型的影响;纳达尔接发球得分率和网前得分率主要受场地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2010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和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女子单打11项技术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和逐步判别分析,研究世界优秀女子网球单打比赛制胜技术关键因素,建立判定比赛胜负的判别函数方程.研究结果显示:在世界优秀女子网球单打比赛中ACE球、二发得分率、接发球得分率为比赛获胜的最关键制胜因子,并且它们对比赛制胜影响大小顺序为:接发球得分率>二发得分率> ACE球.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及逻辑推理法,对郑洁2010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参加的6场比赛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郑洁发球失误少,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及二发得分率较高,且接发球得分率、破发成功率、上网成功率及制胜分也较高,但是其发球时速较低,发ACE球数量较少,非受迫性失误较多,这是导致其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6年6月法国网球公开赛我国6位女子网球单打选手11场比赛的录像观摩,对其技术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法网女单8强第四轮8场比赛技术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寻求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女子单打球员普遍存在发球缺少变化、攻击力不够,非受迫性失误过多,打法单调等问题,中国女网选手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球职业化背景下我国女子网球单打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铁  丁海勇  姜全 《体育科研》2010,31(1):90-92
运用现场和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优秀女子网球选手参加的国际上部分赛事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职业化背景下我国女子网球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网球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的技术上更趋向全面化和精细化、底线型打法仍将成为主流、体能和步法也将会成为训练的重点以及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我国优秀女子网球选手要有自己的杀手锏、突出个性化。  相似文献   

12.
世界优秀乒乓球女子双打选手李恩实/石恩美(韩国)近年来在世界大赛保持着较好的战绩,是中国乒乓球队女双的头号劲敌。通过对她们的发球、发球抢攻、接发球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乒乓球女双备战国际大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外20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启蒙训练年龄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外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转为职业选手的年龄较早,所以其成为职业选手的年限也较长。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之间的现役年龄的分布较为离散,中国十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现役年龄差异大于国外十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现役年龄差异;并且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达到最高竞技水平的年龄比国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达到最高竞技水平的年龄晚。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与对手的比赛相关技术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提取、分析10项原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影响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单打技战术因素的4个共性因子,并解释其含义。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基础形态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和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年龄和体型等基础形态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和世界的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基础形态方面存在着差距,建议应尽快完善、构建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式相适应,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女子网球运动员选材模式和评价标准。进而,又对世界和中国的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指数进行了回归分析,构建了回归模型,旨在为女子网球运动选材与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前三板技战术的运用进行研究,并与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接发球和发球抢攻的技战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打法类型和前三板的技术风格与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趋于一致,并具有明显的男性化特征,但在发球旋转与落点、接发球技术和发球抢攻等具体的技战术运用方面仍存在战术和意识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借助表面肌电图技术、三维高速摄像技术对高校优秀网球运动员双手反拍击球时躯干肌肉放电情况进行研究,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分析得出:弧线式引拍方式有利于躯干的充分扭转,积累更多躯干的弹性势能,高校网球优秀选手躯干左右两侧旋转肌肉群收缩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2012年澳网女单决赛阿扎伦卡和莎拉波娃的技术进行研究,旨在为日后我国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找到专项体能测试中与网球发球球速的相关指标,为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训练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10名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素质进行测试,并对其发球速度进行记录和分析,将测试指标与发球球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球球速与部分专项测试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部分专项体能素质指标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发球球速有密切联系,建议在提高运动员发球速度的训练过程中优先选择这些动作作为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20.
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问题,采用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调访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8名现役巅峰期乒乓球运动员在以往接受或运用心理训练方法上有较大的差异。论文阐明了8种适合于我国巅峰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运用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