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整理与分析过度训练动物模型、模型制备的注意事项及评价指标,探讨过度训练动物模型存在的问题,为过度训练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过度训练对心肌和骨骼肌缺血缺氧改变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过度训练状态下心肌和骨骼肌缺血缺氧改变的形态学特点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对大鼠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建立过度训练动物模型,采用缺血缺氧特殊染色方法显示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缺血缺氧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过度训练大鼠心肌和骨骼肌均发生明显的缺血缺氧改变,但心肌缺血缺氧改变的程度比骨骼肌严重。结论:过度训练对心肌造成较严重的缺血缺氧改变,在运动训练中应加强对心脏的医务监督,积极预防由于过度训练造成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大白鼠游泳训练的实验方法和运动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是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方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不同的运动模型会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同。综述了大白鼠游泳训练的实验研究方法和动物模型,明确指出了游泳训练所适宜应用的训练项目和训练时间,并重点讨论了实验条件和过度训练模型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为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负荷训练对心脏结构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超负荷概念建立超负荷训练动物模型,训练8周后运用组织学、透射电镜、TUNEL法观察心脏结构变化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超负荷训练可致心肌纤维肿胀,排列紊乱,部分断裂及局灶状坏死,线粒体大小不一,空泡化,染色质边集等现象;超负荷训练后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与正常大鼠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着训练时间延长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不断增高,训练组4、6、8周三个时间点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负荷训练可使大鼠心肌出现结构性损坏,其原因与超负荷训练致心肌细胞过度凋亡有关;根据超负荷概念建立超负荷训练动物模型达到了超负荷训练的标准,为进一步研究超负荷训练对机体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动情周期紊乱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运动性动情周期紊乱动物模型是研究运动性月经失调等病理过程所必需的模型。研究以多指标综合评定为基础,在造模过程中,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基本符合过度训练的诊断标准。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运动生理学     
G804.2.HL006 9905035模拟过度训练对大鼠肾脏细胞内钙稳态的影响[HL,中,A]/徐昕,芩浩望,尤春英,沈步乙,陈佩杰∥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年11月18-20日.-94(BJ)动物实验∥鼠∥过度训练∥肾∥细胞∥钙∥含量本研究选用成年 CD 大鼠进行极限负荷跑台运动,对人鼠精神状态、体重饮食量、尿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指标综合评判作为标准,建立过度训练动物模型,采用焦锑酸钾钙细胞化学固定结合 X 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定性定位定量观测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钙稳态的改变,以图深入探索过度训练的病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7周极限负荷训练后大鼠神态倦怠、眼神暗淡无光、毛发脱落稀疏状、进食量减少、体重下降、血红蛋白值降低、尿蛋白排泄量增加、血清游离睾酮/  相似文献   

7.
一、过度训练及常见症状过度训练是指:由于训练安排不当、而造成肌体的慢性不适应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是运动员由于生理或精神上过度紧张而产生的异常结果。过度训练的全称——过度训练综合症,它早期就是过度疲劳。过度训练的常见症状:早期的  相似文献   

8.
所谓过度训练(overtraining),是指运动员接受过量训练,经过适当的恢复期仍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动水平。运动成绩下降是诊断过度训练的必需条件。那些训练态度积极、没有经验、自我训练、停训一段时间后又积极参加训练的运动员、更易出现过度训练。 1 过度训练的表现过度训练的表现很多,依照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差别、运动项目的不同以及其它因素而表现不同(表1)。 2 过度训练的诊断过度训练的原因因人而异。目前还不能靠一项诊断试验就可诊断过度训练。需要综合的指标,观察它们在恢复期后能否恢复到基础不平。这些系统和指标包括:  相似文献   

9.
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的区别及其防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训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疾病,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运动员机体的训练负荷接近人体生理极限,训练中必然产生过度训练,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过度疲劳不同于过度训练,是由于过大的训练强度和过短的恢复时间合并其他训练和非训练应激造成的。综合国内外多年来的研究,对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的区别、产生机制、表现和防治等做了比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从适度训练和过度训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过度训练并发症(OTS)及表现低下并发症(UPS)的概念界定与监控,以及UPS两种假说等方面分别探讨了运动员经过强化训练和过度训练后免疫应答发生的变化、运动员免疫机能损坏与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的关系、过度训练并发症对免疫机能及传染病敏感性的影响、细胞激活素在过度训练和训练成绩低下的可能作用、过度训练和表现低下并发症监控的可能免疫指标,为运动训练科学监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运动疲劳发生时,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疲劳的消除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中药因其成分天然,安全有效,在抗运动疲劳方面有其自身优势,本文针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消除运动性疲劳常用中药的筛选与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今文献中消除运动性疲劳的183首方剂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筛选出常用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15味,并对其药物功用及消除疲劳的机理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对运动性疲劳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为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运动疲劳对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及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影响,证明L-型钙通道直接参与到运动疲劳导致的细胞内钙浓度变化中.方法:48只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疲劳组.采用连续15天游泳耐力训练方法建立运动疲劳大鼠模型;应用膜片钳技术检测运动疲劳对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1)运动疲劳大鼠全细胞L-型钙电流峰值( IpeakCaL)显著增加:全细胞IpeakCaL电流从-470±11.73 pA变化到-819.90±10.78pA,n=8,P<0.05,运动性疲劳组较对照组增幅74.60%;2)膜片钳技术检测L-型钙电流的激活和失活通道动力学特性:运动疲劳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的失活曲线右移,而激活曲线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变化.结论:运动疲劳引起大鼠L-型钙通道特性改变,使得钙电流增强,导致心肌细胞内钙平衡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恢复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根据运动的特点,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其恢复措施进行阐述,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疲劳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至今为止人们对疲劳的产生机理仍未达成一致看法 ,笔者就运动性疲劳及机制近几年来研究的最进展情况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及消除疲劳的特殊营养补充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综述的研究方法,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出发,以中医脏腑学为依据,论述了脾肾与运动性疲劳,心与运动性疲劳,肝与运动性疲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分析了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分类以及疲劳产生的机制,并从生理学的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旨在为提高运动成绩、消除与恢复疲劳、增进健康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外周机制与中枢机制.影响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的因素很多,文章重点阐述了不同运动状态下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与中枢疲劳、环境温度及运动对中枢机能的影响,以及营养补充促进中枢疲劳恢复的作用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吴震  唐宝盛 《冰雪运动》2012,(1):47-53,73
在客观评价肌肉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利用表面肌电仪记录右侧股四头肌伸膝运动的动态表面肌电信号(sEMG),并提取积分肌电值(iEMG)、中位频率(MF)。股四头肌伸膝运动sEMG原始图像显示:静息状态时,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小,频率缓慢;运动性疲劳时,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增大,频率加快;治疗后,浮刺组与直刺组的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减小,频率减慢;而对照组未有明显变化。发生运动性疲劳时,iEMG值升高,MF值降低。浮刺治疗后,浮刺组股四头肌伸膝运动iEMG值较疲劳时降低,MF值较疲劳时上升。研究表明,sEMG可以作为局部肌肉运动性疲劳以及恢复效果的评价手段;针刺具有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在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恢复效果上浮刺优于直刺,可能与改善肌肉电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