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高校体育竞赛的广泛开展,高校体育竞赛在管理和运作模式也必将进行实践和改革。高校体育竞赛联盟是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的新鲜事物,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有效科学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高校体育竞赛的历史背景,探讨建立高校区域竞赛联盟存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张学生 《精武》2011,(A1):37-3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存在对体育竞赛认知程度不够、体育竞赛的参与情况不理想、体育竞赛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体育竞赛的开展内容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提出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体育竞赛和运动训练、体育课相结合;体育竞赛的竞技性和休闲性、娱乐性相结合;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运用调查法对天津市部分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开展的校内体育竞赛无论从形式、数量还是内容上,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竞赛需求。根据现状提出改变观念、竞技与娱乐相结合以及体育课与校内体育竞赛结合等对策,以促进天津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校园体育竞赛是高等院校展示素质教育成果的窗口,是高校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从终身体育视角下分析高校校园体育竞赛存在的问题,以优化校园体育竞赛为立足点,提出高校校园体育竞赛的改革路径,认为高校校园体育竞赛从竞赛项目设置、竞赛制度管理、组织手段、竞赛成绩等方面进行改革,可以有效激发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竞赛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等方法对贵州高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竞赛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当前贵州高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竞赛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分析贵州高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竞赛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和建议。为贵州高校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梅竹 《精武》2012,(28):62-63
竞技体育现已成为一个国家体育是否发达、国力是否强盛的标志之一,然而高校竞技体育是我国竞技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是高校体育竞赛。高校体育竞赛是检验和提高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省高校竞技体育竞赛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主客观条件影响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管理控制学的角度对建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运动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初步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目前我国体育竞赛特别是高校体育竞赛运动安全情况的分析,呼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我国高校体育竞赛运动实施有效监控,为构建我国高校体育竞赛运动安全监控体系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积极创建高校体育竞赛工作新局面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开展高校体育竞赛工作新局面作了阐述,并针对高校体育竞赛的现状和全民健身运动的要求,提出在保持现有高校体育竞赛竞技性的基础上,积极拓宽竞赛内容,增强高校体育竞赛的普及性,努力创造高校体育竞赛的健身与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互动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竞赛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体育竞赛为载体,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与传统可营造真正受大学生认可的校园文化。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高校体育竞赛开展情况的调研,分析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互动的现状,发现两者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为今后高校体育竞赛和校园文化的良性互动提供可参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美国普通高校体育活动内容一般分为两大类别:校际体育竞赛和娱乐体育.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活动内容一般分为三大类:运动竞赛、体育教学、群体活动.两国普通高校体育活动内容与分类的比较结果表明,两国高校体育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内容分类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我国普通高校应该考虑把体育课程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归为一个大的内容类别之中,以便保持二者的密切联系,形成课内外体育活动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学校际体育竞赛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阐述并分析了美国大学校际体育竞赛管理的组织机构、运动员资格以及学籍管理、竞赛组织等现状,认为他们将校际体育竞赛纳入学校教育之中,实行学校管理,建立健全的组织以及标准化立法等方面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美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发展现状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中美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竞赛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多数高校每年的校际体育比赛次数少,层次低.美国大学生的体育竞赛活动相当频繁,校际间及校内的运动竞赛开展得非常普及.  相似文献   

13.
运用制度供求分析框架研究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趋势的影响因素与特征。研究认为,宪法秩序与现存制度安排的变化为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提供了制度保证,而我国体育赛事的逐渐增多将促使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吸取国外体育赛事市场运作的经验为制度创新提供了知识积累。由于市场对体育赛事的强烈需求会减少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经济障碍,因此,我国体育赛事的市场运作趋势将呈现必然性、渐进性、多样性以及不平衡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魏磊 《体育科研》2016,(1):78-81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以上海市学校体育竞赛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竞赛进行分析,研究认为:(1)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是指在学校范畴内学生参加的体育竞赛活动,按照组织单位可以分为校际体育竞赛、校内体育竞赛、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竞赛;(2)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目前存在着竞赛及参与人数少、与体育教学相脱节、竞赛文化不浓厚等问题;(3)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向不明以及安全顾虑等是影响其开展的主要原因;(4)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引导、丰富竞赛项目、完善评价制度、加强学校体育竞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魏磊 《体育科研》2016,(2):78-81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以上海市学校体育竞赛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竞赛进行分析,研究认为:(1)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是指在学校范畴内学生参加的体育竞赛活动,按照组织单位可以分为校际体育竞赛、校内体育竞赛、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竞赛;(2)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目前存在着竞赛及参与人数少、与体育教学相脱节、竞赛文化不浓厚等问题;(3)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向不明以及安全顾虑等是影响其开展的主要原因;(4)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引导、丰富竞赛项目、完善评价制度、加强学校体育竞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魏磊 《体育科研》2014,(6):78-81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以上海市学校体育竞赛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竞赛进行分析,研究认为:(1)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是指在学校范畴内学生参加的体育竞赛活动,按照组织单位可以分为校际体育竞赛、校内体育竞赛、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竞赛;(2)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目前存在着竞赛及参与人数少、与体育教学相脱节、竞赛文化不浓厚等问题;(3)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向不明以及安全顾虑等是影响其开展的主要原因;(4)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引导、丰富竞赛项目、完善评价制度、加强学校体育竞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终身体育视域下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竞赛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对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手段、内容设置、竞赛形式等进行改革,可有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媒体反馈效应对美国高校校际体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指出:美国高校将校际比赛的电视转播权出售给媒体所产生的反馈效应使优秀的运动队或运动员脱颖而出,并形成多层次的校际体育竞争机制;同时,媒体反馈效应促使各高校之间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使高校校际体育获得相对平衡的发展,从而保证了高校校际体育比赛的激烈程度与观赏性。探讨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建国50年来武术竞赛制度的发展进行回顾与思考。分析了西方体育文化对套路与散打两大竞赛体系的形成、竞赛体系化、内容简单化的影响。对当前武术竞赛发展中存在的国内外竞赛内容不统一、太极拳比赛引起诸多争议、套路竞赛制度改革滞后,以及套路与散打分离等问题进行探析。提出与国际体育竞赛接轨、举办世界武术运动会、开展武术套路职业联赛和推出套路与散打竞赛相结合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贾灿 《冰雪运动》2015,(6):55-57
高校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是我国政策文件的明确要求,也是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内在需求。通过梳理高校体育社团的历史起源与发展过程,了解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深入挖掘高校体育社团自身所具备的促进课内外一体化进程,承担高校比赛任务,加强校际交流,强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全面促进个人健康发展等功能,及其所起到的深远影响,对高校体育社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