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篮球运动的核心致趣要素——“拼抢与命中争分”,始终主导该项目的发展,是参与者和观赏者得以感受运动快乐的源泉.在系统阐述篮球运动中“拼抢和命中争分”原理基础上,提出以“拼抢对抗”和“命中争分”为核心的训练与教学策略,旨在加深对篮球运动项目规律的认识,丰富篮球运动的基础理论,同时提高教学训练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结合篮球运动"拼抢夺球与投中争分"的项目特点和致趣规律,构建以"学会打球和爱上打球"为目标的篮球教学。这种教学不再把篮球技术动作等同于运动技能,把比赛能力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培养打球实战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篮球运动技能。通过教学实验与现行教学进行对比研究,以"会打球、爱打球"为目标的篮球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比赛实战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的娱人致趣功能在不同运动项目活动中具有特殊性,研究娱人致趣原理对于正确认识运动项目规律,提高教学训练效益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操舞运动是近年兴起的新兴运动项目,其功能在于健身和娱乐。操舞运动主要由音乐韵律和人体动作节奏及其本能恰和三个部分构成,音乐韵律与动作节奏的本能恰和是操舞者感受运动快乐的源泉,围绕着这种恰和可使操舞者感受到运动的流畅快适,体验到感觉、形式和陶醉运动审美。依据韵律与节奏的本能恰和原理,对操舞教学训练改革提出了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隔网球类运动集竞技、健身、娱乐功能于一体,深受人们喜爱。"流畅回合"作为该类运动的种系核心要素,确立于起源时刻,并始终主导着该类运动项目的进化,是参与者和观赏者得以感受运动快乐的源泉。依据复杂系统整体论的哲学视角,在系统阐述隔网球类运动中"流畅回合"之娱人致趣原理基础上,提出以"流畅回合"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旨在加深对该类运动项目规律的认识,丰富隔网球类运动的基础理论,同时提高教学训练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结合滑动类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致趣规律,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以休闲哲学为视角,挖掘项目本源存在的独有的自在性趣味。研究表明应将“滑动”作为运动的前提“,控制平衡”作为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在实际的教学和训练应用当中应紧紧围绕这一核心进行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结合滑动类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构建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为该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和向前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武术套路运动项目理论认知中“娱人致趣”原理缺失的现实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与观摩法,从游戏与整体论哲学视角探究该运动项目的致趣要素,认为作为起源时最初规则与规律的“架招显功,喻意神勇”一直是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核心致趣要素.武术套路由最初作为实用技击技术的传习手段,逐步以“假想式实战再现体验”替代真正技击实战,蜕变为具有游戏特征的体育项目.“喻意神勇”像一只无形的手,通过自己的变异影响着“架招显功”风格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拳种与流派,成为娱人致趣的根源.同时对教学训练中有效利用这一原理,提出“四段教学法”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广义进化视角下依据自组织理论从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历史变革方面入手,分析得出乒、羽、网运动最吸引人参与其中的"神韵"就是在简单的回合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眼花缭乱的技术运用和精彩的攻防转换,该类群的"种系核心要素"是回合致趣,其演进路线是:适应--背离--再适应,演进的动力是人们对运动致趣(回合)不断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本文为群众更高效的体育锻炼和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在现阶段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运动制胜”到“运动致趣”向俗回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运动技术学科的教材研究中,运动项目教材的建构以"运动制胜"为出发点,很少涉及运动兴趣培养和运动快乐获得问题,其原因是受早年竞技体育教学观和机械还原方法论的影响。基于运动项目教学理念的思考,对"运动制胜"与"运动致趣"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在当前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现实社会,除专业运动队外,均应在大体育观下以"运动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转俗成真"的运动项目教材研究要"向俗回转",建构适应多元教学目标需要和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9.
陈璐 《中华武术》2023,(3):57-58
小学体育的课程框架中田径教学是主要内容,跑步类作为田径项目,由于其实践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对跑步类项目的理解与认知十分有限。为协调和处理这一问题,尝试将定向运动这种新兴体育运动方式融入其中,开创趣跑趣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对定向运动的价值挖掘,制定具体的定向运动实践方案,并对效果进行检验与评价,为定向运动融入小学体育跑步类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足球运动是一项激烈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其激烈,主要体现在比赛的时间长、场地大、比赛中运动员之间拼抢时的身体接触等。现代足球运动作为男子竞赛项目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正规的女子足球运动则是近年才兴起的。过去,由于人们在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足球运动的关系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比较保守的看法,所以足球运动长期被视为女子运动的“禁区”。但是,近年来随着各项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女子的运动能力及其生理机能有了新的认识,对女子到底能否适应足球运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上海市徐汇区居民和娱乐区健身娱乐场地及场所的调研,探究健身娱乐市场现在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大众体育需求体育对健身娱乐市场未来发展的影响,调查分析徐汇区大众体育需求和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现状,探讨促进徐汇区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体育快速发展,体育运动划分不断细化,一个全新的运动项目群———亚专项体育突显出来。从亚专项体育基本概念、内涵、特征及其基本关系进行阐述,认为一种专项体育运动可以有多种亚专项运动形式存在,在竞技体育、民族体育及一般性体育游戏之间,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而处于不断简化、还原、兼容、拓展等演变中。在训练、健身、教育、娱乐、休闲等领域,积极、科学、合理地运用亚专项体育理论,能够促进体育尤其是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宇家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29-30,69
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全球媒介娱乐化趋势的表现,它与其他新闻娱乐化既相联系,又有独特的特征与成因。从体育理论与体育运动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大众文化的盛行、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新闻娱乐化自身特殊的游戏规则以及传媒业自身调整结果等6个方面阐释了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并对体育新闻娱乐化进行反思,以期它的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供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探讨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涵义、产品特点以及影响体育健身娱乐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得出结论:体育健身娱乐产品是一种劳务产品,其市场供求受产品的价格及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型体育娱乐场馆的概念分类与管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全国部分地区、城市大型体育娱乐场馆的分布特点,分析体育产业和经济总量的地区性结构关系及对体育娱乐场馆经营的影响。就我国大型体育娱乐场馆经营管理有关问题的分析,从体育娱乐场馆宏观(产业结构政策),中观(产业关联),微观(经营手段)方面的对策进行探讨,为我国大型体育娱乐场馆经营管理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体育侵权中的民事法律责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宏俊 《体育科学》2005,25(6):13-17
从体育运动参与主体的性质、法定权利、体育侵权的特点、故意与过失要件的把握、学校体育的特殊性等方面,对体育侵权行为的危害后果进行剖析,用民事侵权行为的基本理论阐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同时,针对体育运动的特点,探索民法学理论对体育活动的适用性。研究认为,在行为规则的适用效力上,应当按照法律位阶来办,体育活动不能成为法律的真空,法律规定也不能机械地干涉体育的精彩性、娱乐性,特别要注意体育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影响和作用。从理论上确立体育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以及寻求权利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翁婷瑾  张敏 《体育科研》2019,(1):41-50,7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NBA全球推广策略为例,探讨体育赛事的品牌构建,提出体育赛事应把满足赛事观众的娱乐需求放在中心位置,努力实现从竞技体育向娱乐体育的定位转化;品牌主体应具有职业化的法律地位,面向消费者、赞助商和相关传媒三方,通过赛场和非赛场两条渠道,以体育赛事的公关建构为内在框架,以螺旋式发展为成长模式,精心实施明星策略、事件策略和传媒策略等营销整合,直接面对市场竞争,全面推进品牌构建。  相似文献   

18.
运动休闲之要素——兼论竞技娱乐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运动休闲将成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也将成为体育理论的热点和前沿.中国体育迫切需要接纳运动体闲并探讨其学理,最佳切入点是竞技娱乐化.娱乐展现着体育活动的趣味和魅力,成为开展运动休闲的要素,而具体进行娱乐活动时则需要把游戏精神视为灵魂.重视运动休闲的娱乐要素,通过游戏方式,使运动竞技彻底休闲娱乐化,是奥运后我国体育由专业竞技向职业竞技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9.
甘刚  邱新民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59-460,463
学校体育不断发展,逐渐产生和形成了以培养综合素质为主的学校体育发展模式,由原来的重视单技能训练转变为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体育项目上传统体育和竞技体育项目逐渐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特色,并在校园里大力推广全民健身娱乐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