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宁省东北秧歌健身群体的现状与社会关注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省东北秧歌健身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秧歌锻炼群体的性别年龄结构为中老年型,女性多于男性;职业以离退休为主,文化程度较低,个人收入不高;秧歌锻炼群体参与健身活动的形式以独自锻炼为主;影响秧歌锻炼群体的主要因素是缺少与居民生活小区相配套的活动场地、参加健身俱乐部的人数少、社会对秧歌健身群体关注程度较低;社会支持机制应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为中年女性进行健身秧歌锻炼减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验法对60名参加健身秧歌锻炼的肥胖中年女性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锻炼,中年女性的BMI、WHR、FAT%均有显著程度的减少,显示健身秧歌对该人群体形及体成分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改善作用,健身秧歌是一项科学的理想的减肥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不同年龄女性在健身秧歌锻炼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结果:女大学生的总能量消耗为35.23±3.83kcal高于中老年女性30.52±4.06kcal,具显著性差异(P<0.05);女大学生的代谢当量为5.68±0.5METs低于中老年女性7.57±0.72METs,差异非常显著(P<0.01);女大学生和中老年女性的呼吸商分别为0.72±0.01至0.75±0.03区间。结论:无论中老年女性或是女大学生,在健身秧歌锻炼时都以脂肪氧化供能为主。女大学生进行健身秧歌锻炼属于中等强度体力劳动,是较好的锻炼和减肥形式;中老年女性进行健身秧歌锻炼属于大强度体力劳动,不适合长时间练习。  相似文献   

4.
健身秧歌文化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的视角对新兴的健身项目———健身秧歌的文化内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健身秧歌文化体现了人们一种内在的价值追求、一种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文化选择;健身秧歌文化环境的优化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5.
以绍兴市参加健身秧歌锻炼2年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反映机体水平的有关指标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健身秧歌运动的中老年女性体脂百分比下降,去脂体重增加,体力增强,心肺功能显著提高。健身秧歌对增强体质,提高机能状况和健康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等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女性占全民人口的50%左右,搞好妇女终身体育对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并对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把女性终身体育分为四个年龄阶段,根据她们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去分析她们的体育特征,及对全民健身的影响,从而使国家和社会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在推动女性终身体育过程中,做到科学化、体系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沈阳市秧歌活动的研究,阐明沈阳秧歌活动再度兴起的原因、参与者的构成特点及秧歌的功能等。研究结果表明:沈阳秧歌活动,中老年活动者是主体,秧歌活动者对秧歌活动的健身、防病、治病、娱乐、协调人际关系等多元性功能的认识较高。建议在人口稠密的沈阳市,针对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不足的条件,应提倡开展秧歌活动,使其成为大众健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社会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哈尔滨市社区妇女健身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哈尔滨市社区妇女体育健身的参与度不高,健身项目呈地域性特点,健身场所的选择以免费的公共场所为主,锻炼的形式以个人锻炼为主。分析得出:社区妇女健身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的双重影响以及专门针对女性健身体育场馆设施的缺乏等。因此,应转变观念,解除束缚,从行动上进行鼓励,从设施上促进参与,使之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进而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以在社会体育专业开展健身秧歌课程的教学研究为例,结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和专业需要,通过健身秧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提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健身秧歌教学内容和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以访谈法、问卷法走访调查了沈阳市的秧歌发起人,及新华广场、东陵区、铁西区、大东区等化局领导人和秧歌队队长,就大秧歌的兴起原因、组织过程、人员构成、活动方式、健身功效、经费来源、社会反响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弘扬这种娱乐兼健身为一体的民族化民众活动,并对秧歌运动出现的负面,及早地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寻求合理方法加以解决,从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大众活动得以健康顺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秧歌锻炼群体的现状与社会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质的研究、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秧歌文化、秧歌锻炼群体及其社会控制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原生态秧歌面临“类发展困境”,需要实现现代化;秧歌锻炼群体属于“普通获益者群体”或“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秧歌锻炼群体的社会稳定状况介于一般和比较稳定之间,尽管秧歌锻炼群体面临着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但他们对社会不安定因素所倾向采取的解决方式是理智的;对秧歌锻炼群体应采取必要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2.
起源于劳动生活的秧歌,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长期以来传统的秧歌更多发挥的是表演功能.在如今的全民健身时代,表演性秧歌正在从民间艺术走向全民健身项目,成为一项时尚的健身运动.以体育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健身性秧歌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表演性秧歌向健身性秧歌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为秧歌在转变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程中找到合理、科学的发展平台做出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健身秧歌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的研究表明,健身秧歌在增强身体素质,促进社会交往,培养审美情趣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进而说明将健身秧歌这项既具有健身性又具有文化性的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以秧歌舞练习为干预因子,探讨长期秧歌舞练习对老年女性BMD(骨密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的BMD值和左、右足的闭眼单足站立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长期坚持秧歌舞练习能有效地维持较高骨含量。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对老年女性防治骨质疏松症和防摔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健身秧歌是一项流传于我国民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文章论述了健身秧歌的起源、健身秧歌的几大流派及其特点,分析了健身秧歌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
陕北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得到国家、省、市等部门的重视,成立了专门保护机构,颁布了保护的规章制度,加大了保护资金投资,进行挖掘整理及开展一系列保护与传承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提出政府尽快出台陕北秧歌专项保护法规、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及致力于陕北秧歌传承人的培养、将陕北秧歌纳入中小学体育课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促进海峡两岸间的体育交流。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针对现代健身秧歌、腰鼓开展情况和海峡两岸民族体育交流的现状与特点,对在海峡两岸推广健身秧歌、腰鼓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健身秧歌、腰鼓在海峡两岸推广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健身秧歌运动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遥测心率 ,分析受试者的心率变化 ,进行运动强度评价 ,并对比分析不同动作的运动强度 ,创编了适合 40岁以上人群的健身秧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