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新时期"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应当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的场所"。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从土地经济学视角对政府划拨居住社区体育用地进行分析,说明划拨体育用地不仅符合各项法规规定和群众的体育需求,而且也是提高土地综合收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1.城市社区体育配套设施建设立法现状(1)国家指导性法规建设现状:一是人大通过的立法,包括《体育法》、《预算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三是政府部门规章,如《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城镇国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地方性法规建设现状:截止目前,全国除福建、青海、海南省外,都出台了地方性全民健身法规。2.城市社区体育配套设施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1)部…  相似文献   

3.
"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建设战略的提出,促进了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城市社区作为我国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在促进大众体育发展、提升民众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三社联动"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的"责大权小"矛盾叠加体育认知观念偏差制约了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城市社区体育供需失衡及由供需失衡导致的失范现象增加了治理难度,城市社区专业体育人才的缺位降低了治理效能;"三社联动"作为我国社区治理的本土创新,其与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结合促进了社区体育治理主体的理念、逻辑、机制的互联,同时也增进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资源、信息、人才的互动。城市社区体育在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中,探索网络化治理嵌入下智慧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水平的提升、情感治理融入下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多元主体功能耦合,对克服现存困境、实现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超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调研、调查、走访等方法,分析山东省有关城市社区体育的政策法规的实效性,从服务、设施、人才、经费4个方面对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山东省有关城市社区体育的政策法规取得一定效果,但地方法规未突出地方特点,针对性不强;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有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但微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5,(6):8-15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英国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体育用地法规政策进行梳理,并理清英国城市体育用地建设发展理念及其治理机制。研究认为,在英国城镇化进程中,体育用地供给策略主要表现为"三地融合"。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鼓励大众体育场地和城市公园绿地融合,在温莎王朝时期(1917年至今)鼓励体育场地和城市居住区绿地融合。经过近两百年的建设和发展,英国逐渐形成各级议会讨论并颁布体育用地法案,专业机构研究设计并确定技术标准的大众体育用地规划议程,资金由政府拨款和公益组织募集,联邦政府制订宏观愿景,地方政府负责具体规划,坚持民主协商原则,具体项目建设与维护外包给市场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探讨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供给问题。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供给不充分、不合理是当前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供给长期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以及社区体育发展对空间需求相对滞后,共同导致了城市社区体育空间矛盾,成为新时代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困难所在。新时代城市社区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顺应时代需求,进行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增量"保供给,优化"存量"调结构,强化"治理"维秩序,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的供给效率与品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城市社区晨晚体育活动点大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城市社区晨晚体育活动点负责人总体年龄偏高、多是离退休人员、专业技能素质偏低;晨晚体育活动点结构类型多样、规模大小不等、活动项目丰富多彩;体育活动场地条件亟待改善;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管理法规亟待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台湾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从体育行政管理模式、社会体育团体、社区体育法规、"阳光健身计划"、社区体育竞赛、社区体育设施和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完善等7个方面,对台湾社区体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归纳了台湾社区体育的若干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旨在推动两岸群众体育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本是以身体活动为方式,针对人的整个机体而进行的教育,却被视为"体质教育";学校体育本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人类生命关怀的事业,却被视为"装饰学校的门面";体育与健康课本强调"健康第一",却被视为"健康教育课";学校体育本是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互动,却被视为"学校内"的体育;学校体育本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却被视为"学习阶段的体育"。通过分析以上对学校体育的认识误区,认为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应当从全面、整体、内在、长远、宽广的视角去把握。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调查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制约山东省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因素及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80后”青壮年流动频繁,无形中主体力量削弱;体育职能部门力量削弱,农村社会文化体育指导匮乏,政府对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认识不足等是制约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政策与法规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构建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内容体系;构建以乡镇社区体育文化工作站为重点的新型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城市居民小区体育场地与设施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陕西省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配备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发现陕西省城市居民小区中的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调查结果表明小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较少,分布不均匀,发展不平衡,对此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质性研究等方法,研究"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发展与执行实效,分析不足并提出发展策略。发展与执行实效:体育建设用地得到保障,投入大笔资金支持,出台助推发展政策文件,大力新建体育场地设施,积极向外扩充体育活动空间,着力盘活闲置体育场所。发展不足:中心城区发展规划不足,PPP模式运作不成熟,住宅小区场地设施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智能化发展规划,户外场地设施发展规划不完善,盘活现有资源的路径有限。发展策略:体育用地和经费支持向中心城区倾斜,推进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明确小区场地设施发展目标,重视智能化建设,推进户外场地设施建设,盘活城市闲置体育场馆。  相似文献   

13.
政府在城市居民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如何扮演,都会对城市居民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就我国的现实情况及发展阶段,不能简单套用"让市场来替代政府"、"让私营部门来替代公共部门"的理念和方法,在城市居民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中应该有自己的不同的重心、路径和努力方向及模式。在城市居民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中,要考虑的不是政府退出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政府能力的问题。政府在城市居民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及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归纳城市公共体育空间选址与布局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如何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进行选址与布局。选取上海市杨浦区为典型案例,证实优化原则的客观性,并探讨杨浦区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选址与布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选址与布局,主要受可达性、城市人口分布、不同群体的需求、城市总体规划4个因素影响;优化当前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选址与布局,应主要贯彻层次性、便捷性、高效性、公平性及动态性5个原则;杨浦区公共体育空间的布局存在服务等级不健全,基层公共体育空间服务内容不合理,与居住空间结构不协调等问题,建议通过上述原则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典型调查区域,采用ArcGIS分析等方法探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现状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体育空间总体服务水平不高;居住区级公共体育空间严重不足,不仅影响了中心城区公共体育空间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也是制约居民走出家门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居住小区级公共体育空间建设的不足,影响了"500m健身圈"目标的完成;各级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几乎无一例外地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结构特征,普遍存在内"优"外"患"的情况;未来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建设的重心应由内圈层逐渐向中、外圈层偏移。  相似文献   

16.
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有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洪伟  赵克  张红艳  蒋宏宇 《体育科学》2011,31(11):12-20,26
城市居住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居民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提供老百姓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实现体育共享,就成为实现人的体育权利和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分配的最浅显易懂的伦理诉求。研究认为,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二元消费属性来解释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并不能令人信服。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可以认定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身份是既有公益属性又有私人物品属性的特殊公共物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必然与合理性进行探讨,并确定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主体、生产模式及制度安排。最后,从需求和生产可能性等角度构建了判别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适度规模模型。  相似文献   

17.
With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eople have changed their lifestyles and attitudes to health and now they have an increased awareness of the value of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activity.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strong demand for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the inadequate number of sports fields on a per capita basis severely restricts the level of fitness activity nationally. However,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 is rich in open green-spaces and parks in residential areas, but the potential value for recreational exercise and sport has yet to be fully explored. The integration of garden greenbelts, residential green-space and sport fields will improve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public sporting facilities which will prompt a better level of the utilization of established and future green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不均衡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要求。关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逻辑起点,文章主要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概念界定、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分配不均问题、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兴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而关于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乡村体育文化发展的滞后性、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失衡、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缺乏长期规划等方面。关于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文章提出了增强乡村地区体育文化建设、规划乡村社区提高供给效率、完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体系等举措。  相似文献   

19.
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及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体育领域一个新的命题,它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而产生的。对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及概念进行了分析,认为"公共服务"与"城乡一体化"是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体育公共服务是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