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体育理论     
G80家族尚武传统对毛泽东的影响=The household tradi-tion to influence on Mao Zedong[刊,中,I]/彭杰(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浙江体育科学.-2003,25(4).-22-23参4(XH)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尚武盛行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网上搜寻了所有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尚武盛行方面的文章。总结发现,这些文章都是从各个方面在谈春秋战国尚武的表现,而没有分析其尚武的原因。因此,本文从春秋战国时期尚武的原因为切入点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唐人尚武之风盛衰与功名观念嬗移的联系傅砚农不少专论对唐代尚武之风盛行的原因进行了探究,笔者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使民间习武形成风尚;武则天时创武举制,使武人仕进有途而尚武。第二,唐统治者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耽心沉溺享乐,同时...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的世界历史证明,尚武的民族总是生机勃勃富于进取的。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人力图对世风时俗进行改造,总有人在不懈地呼唤着武术,呼唤着尚武雄风,并身体力行。当前,武术的普遍,又能激活一种精神,这就是武术仍然具有的价值和应该在更大程度上被重视提倡的理由。倡导武术活动,恢弘民族尚武精神,仍未过时,正值其时。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尚武教育发展历程,认为原始社会产生了尚武教育的萌芽,夏商西周时期出现蓬勃发展,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沦为礼仪道德教化的工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再度勃兴,唐宋元明清时期则与武举考试息息相关,鸦片战争的失败导致古代尚武教育退出历史舞台。精于骑射和武艺是古代尚武精神的集中体现。尚武教育时兴时废,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利益以及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的需要。基于民族强弱兴衰与尚武教育的密切关联,以史为鉴,主张当下学校教育重塑新时代的崇力尚武精神,并且应当从小抓起。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中世纪中外“三士”的尚武活进行了概述,对他们尚武活动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三士”尚武活动的异同点,为体育史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湖州有着深厚的尚武文化底蕴,名家辈出.尤其明朝时期,湖州尚武之风尤为盛兴.近代以来湖州的尚武传统进一步发展,方兴未艾,武术团体增多,使得湖州的武术发展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尚武精神进行严密考证,结果表明:中国历史上有两次较为重大的尚武思潮,一是先秦的"养士"之风,二是甲午战争后,国难下兴起的尚武新风尚。为了继承"尚武"传统,弘扬"尚武"精神,还着力研究了中国"尚武"兴衰的原因,其因可归结为中国人感性意识的压抑,血缘机制的束缚,文明发展的不同方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并由此促发了借体育之光发扬尚武精神的期盼。  相似文献   

9.
唐代尚武的社会风气,与其当时的制度与社会大背景有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民族文化融合使北方民族本身具有尚武基础。唐代帝王尚义崇侠带动了社会任侠风气。府兵制度推动武术教育的大众化。武举制度的创立和奖励军功的举措,极大地刺激了民间习武的热情,使社会各阶层的尚武风气浓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对《饮冰室合集》中梁启超"尚武"思想的产生背景进行了分析,并深入解读了梁启超"尚武"思想的内涵:尚武精神源自"进化论"与"周易"思想;"尚武"精神是衡量民族强盛的重要标志;身体强健是优秀的"新民"必备素质之一;"尚武"的精髓在于发展身体和精神并维持和助长其人格精神;体育教育是培养"新民"尚武精神的途径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饮冰室合集》中梁启超"尚武"思想的当代意义:强化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关乎国力的强盛;有助于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提倡学校体育中的"三力"教育;提倡青少年学生注意劳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过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含义的诠释,以及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及价值的论述,提出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增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增加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话语权;(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以“擂台再现”的形式进入奥运会;(3)形成新的体育文化风格,打造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和农村学校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作用的探讨,提出构建以农村学校为基地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既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资源指导农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推动农村体育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特征以及全球化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求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根基,在保持原有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从而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进而走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以中华武术为主题的大型舞剧《风中少林》凭借其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繁荣的范式。《风中少林》对于中华武术乃至于整个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应该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潜质,并以市场化、产业化为运作模式,扩大和拓展自我的生存空间,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市场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现在却处在失传或正在失传的边缘。本文通过对传统武术文化历史形态的阐述及其对传统武术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发展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实现传统武术的社会化;发展传统武术的技击本质,强化现代军警格斗技能;发展武侠文艺,推进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独竹漂运动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解读,指出独竹漂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该运动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认为只有变革独竹漂运动中的传统思维方式,实现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转向,才能在文化的核心层次促进独竹漂运动的科学、规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民族地区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有着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对其进行产业化发展不仅是体育工作也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能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数据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潜力进行分析,探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策略,使各级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民族传统体育经济增长因素,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8.
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文化学、传播学为基础,论证了武术文化传播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的规律性特征及其合理性。概括提出了武术文化传播的“软力量”与民族凝聚力功能。对“发现传统”的文化自觉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传统武术的“原生态”与“活态”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发展的对策: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理论研究,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武术相结合,以"民运会"为契机,宣传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大众媒体宣传之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与少数民族人民生存劳动、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社会历史状况相适应;其历史变迁正是不同阶段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特点和文化传统的具体反映。客观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历史变迁规律,有利于在体育全球化的高速发展情境中,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