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潘星鉴(白)任渭南(黑) 在本期中向大家介绍的是晚清“十八国手”中的任渭南和潘星鉴。 任渭南:亦作位南、惠南,名丙,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是晚清“十八国手”中年辈较长者。曾设局于秦淮河畔,晚年弈技愈精。棋风属厚重一派,有与张介轩、潘星鉴、林越山、梁昼堂等对局棋谱流传。 潘星鉴:一作星见,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棋手。名耀远,号景斋,江苏宜兴人,一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黄贤书、任渭南、陈胜林等均有对局流传。曾在北京以五两纹银设局,不及此则不落子。晚年落魄,终年仅四十。遗谱编为《潘景斋奔谱》。 本局选自《餐…  相似文献   

2.
围棋在清代极为盛行,咸丰、同治年间,北京棋界出了个围棋高手李湛源。 李湛源(或作“园”),乃清代直隶省通州县人(今漷县已撤销,属北京市通县),自幼读书,咸丰年间中秀才,淡漠功名,唯嗜弈棋。此人不仅棋艺高超,且人品高尚,不趋炎附势。一生安贫乐棋,世人目其为“怪棋士”。  相似文献   

3.
尖顶     
王元 《围棋天地》2005,(21):83-85
日前,我到联众围棋网站去与棋友们对局交流,大概是看到我下了一着“尖顶”的缘故,观战的一位棋友便打上一句话:“王老师不是常说尖顶是俗手吗?”是的,在电视围棋节目中,我的确许多次地说:尖顶是俗手。棋友(们)能记住这句话,我颇感欣慰,也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4.
围棋是我国古老的文化艺术,历史悠久,代代传有名人。在近代棋史上曾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清朝,围棋是很兴盛的。著名的国手有范西屏、施定菴、梁魏今等人,其中以范、施二人最有名望,号称“棋圣”。有名的围棋谱“桃花泉”,就是范西屏先生的著述。范、施二位去逝以后,继之有“十八国手”之称号者,实际上棋艺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本手、好形,符合围棋艺术唯美的要求。然而,在围棋之美中,除了本手、好形这些“规定动作”之外,当然也包括“自选动作”。如果极端地排斥俗手、愚形,那就是片面的甚至是狭隘的了。  相似文献   

6.
手筋发现法     
问题图(黑先):围棋中,提子前的“叫吃”是对攻时的基本要素。有时会出现直接叫吃时无法吃住对方的棋子的现象,我们把这种叫吃称之为“俗手”。本题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七番胜负史上首现弃手 在七番胜负史上首次发生了难得一见的稀罕事,出现了“弃手”(即放弃着手的权力)。交替落子是围棋的基本规则,任何一本入门书上都是这样表述的。但是,“弃手”即主动放弃着手权力的情况也有。这种罕见的事情在2月27、28日进行的第32届棋圣战七番胜负第5局,山下敬吾棋圣对挑战者赵洽勋十段(执黑)的对局中发生了。  相似文献   

8.
《围棋天地》2006,(12):26-27
获奖富士通杯中日围棋元老赛期间,中国棋院对藤泽秀行、宫本直毅、成田胜(富士通文化顾问)颁奖,表彰他们对中日围棋交流所做的贡献。图为成田胜先生手捧“中日围棋交流功劳奖”奖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围棋史上,“弈莫盛于清一代。”而清代数浙江棋风最胜,杭嘉湖及绍兴一带,名手辈出。自清初黄龙土棋圣后,清代最负盛名的“第一围棋手”大多是海宁人,因此海宁亦被视为名人辈出的“围棋之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海宁县有一位卓越的围棋大师出世了,他就是后来  相似文献   

10.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4,(22):54-55
我是刚刚学习围棋的棋迷,请问什么是“手筋”?答:“手筋”原为日本围棋术语,现为我国棋界所沿用。“手筋”就是精彩的“手段”或“技巧”的意思,是指对局时,着在攻守紧要之处,使对方难于应付,或使己方变为宽舒有利。手筋也可理解为局部的妙手,或某一局部的最有效着手,它是攻击急所的“筋”和防守急所的“形”的总称。手筋经常运用在中盘和死活的战斗当中,一般可以分为攻击性的手筋和防守性的手筋两种,下面作简要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那秋生 《围棋天地》2010,(18):100-101
绍兴围棋文化之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尧舜时代。晋人张华在其巨著《博物志》中有关于围棋起源的记载:“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同时,张华还扩展了尧造围棋的故事,将尧的继承人舜也提名为围棋的创始人之一:“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后来虞舜为避唐尧子丹朱之乱来到越地,文武百官随舜而至,舜与诸侯公事讫,因相娱(虞)乐,故曰“上虞”。  相似文献   

12.
徽州(现黄山市)歙县人过旭初为推广棋道,光大围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九月十五日在北平(现北京)创办出版发行了《北平围棋特刊》创刊号(第一期),一时盛况空前。时“国内外时贤名宿”纷纷“惠赐题名题词”祝贺。为此,《北平围棋特刊》创刊号在“编辑之余”一文中说,国内外时贤名宿惠赐的题词“按收到先后,制版付梓;只以限于篇幅,不及扫数列入,容俟第二期再为发表,至希雅谅是荷”。  相似文献   

13.
古棋招法     
本期,咱且从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谱》绕回去,换换口味,再赏《施定庵先生所批十八局》。说到这“所批十八局”,前些日子,有棋友指出,他看到的版本,叫“手批十八局”。这一“手”一“所”,不无小异。另外,在央视围棋节目的一个十分钟栏目中,我讲施襄夏的“凡遇要处总诀”,也有棋友指出,他手边的版本是“凡遇要法总诀”,并给我发来了影印件(非常感谢啊!)。这一“法”一“处”,也不无小异。对此,我的考虑是,第一,我手边的版本,出自于国内正大有名的出版社,似乎没有必要在无伤大雅的单个文字上存疑;  相似文献   

14.
次序术语     
《围棋天地》2010,(8):109-109
所谓次序,系指围棋行棋过程当中的下子先后步骤,也作“顺序”,日语为“手顺”,中文中亦时有所见。 围棋每着一子.盘上情况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先走什么,后走什么,结果常常会迥然不同。棋界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围棋是次序的艺术。”次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清雍正、乾隆年间,围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范西屏和施定庵就是当时最具有才能的代表性人物。在本期,我们着重向大家介绍一下范西屏。 范西屏,生于1709年,卒年不详。一作西坪,名世勋,浙江海宁人。父好弈不精,但异常沉溺其中,不问家事,遂家道衰微。西屏自小聪颖,对围棋所表现出的天赋尤甚。学棋仅短短几年后,十二岁时即与其师俞永嘉、张良臣齐名。十五岁时即可受先屡胜俞永嘉。十六岁时即已成为国手。在这一阶段,他游历四方,拜会各方高手,也曾经请益于前辈徐星友,现今倍受人们重视的“当湖十局”即是在乾隆四年与施定庵弈…  相似文献   

16.
    
《围棋天地》2008,(21):86-86
“形”是围棋艺术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棋子所发挥效率的外在表现。 我初学围棋时,启蒙老师就不住地念叨,要注意当前“形”的要点在哪里! 可以说,围棋“形”的好坏直接凸显了对弈双方形势的优劣,围棋的“形”就像军队的作战平台一样,是取得对弈胜利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乱解围棋     
1、大龙:龙本是祥瑞,起于渊,止于天。纵横六合,隐现八荒。 围棋中的龙就没这么幸运了,一般是起于一角(边),狼奔豕突,忽长、忽跳、再拐、再扳,别说飞腾,就算跳那么一步,都怕首尾难顾。在狭小的地方苟延残喘,好容易双目全睁,已然楚歌四面,困于源底。 2、手筋:人类上肢中那些胡乱错杂的神经、血管、肌腱。 围棋中手筋往往是在行棋者扔掉数枚烟头、摇坏几把折扇时,一不小心,手发抖,棋掉在棋盘上,居然是神来之笔。 3、死话:生命的两种形态,生者荣、死者枯,很容易判断的一件事。 围棋中死活就复杂多了: (1)、弃子:…  相似文献   

18.
王元 《围棋天地》2007,(7):85-87
日前,因做“老聂论衡”的采访,我去了聂卫平围棋道场,并在聂老为“定段班”的学员们进行复盘讲解的课堂上,做了一回旁听生。聂老的复盘讲解,细致、高明,甚至还是宽厚的(过去给我们复盘时,看到恶手,不时会斥责;你的棋需要从头学起)。对于这样的调教、指点,如果能够高效消化的话,何愁定段不成?  相似文献   

19.
江志鑫 《围棋天地》2006,(21):72-73
一.末代国手周小松——古代围棋之绝唱 中国古代围棋几千年,水平最高、国手最多、著作最丰时期是清代。在这座高峰的一前一后,各有一个扬州人,在前面的是清初的黄龙士,在后面的是晚清的周小松。  相似文献   

20.
征子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5):83-85
“征子”,是围棋中特别的吃子手段,也是初学围棋时必须认识的手段。虽然,如果仅仅是“认识”,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但本讲义却希望各位朋友在很快就认识“征子”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再“认识”一点别的东西——围棋的本质是效率,学围棋时提高一些学习的效率,肯定不会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