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双减”政策的内容实质和精神内涵,以“为谁治”“治什么”“谁来治”“如何治”为主线,对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治理转向的逻辑理路与现实困境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新发展阶段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治理应突出以青少年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聚焦“以体育人”的目标任务、强化“政社企家”联动的主体模式以及立足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工具选择。但从现实状况来看,还面临着理念践行不畅导致“贯通性”困境、价值认知不足导致“达成性”困境、多方主体结构松散导致“联动性”困境和“三治”合而不融导致“兼容性”困境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治理转向策略:强化思想引领,贯彻人民为本理念;重视价值引领,聚焦体育育人回归;依托组织引领,凝聚多方主体合力;坚持法治引领,建构“三治”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践行共同富裕理念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研法,基于共同富裕视域对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体系的内在张力进行探析。研究认为: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体系由治理目标、客体、主体、理念、方式、环境6个要素构成,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体系的现状:治理客体的体育惯习并未随居住空间的城市化而改变,治理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核心要素未能有效贯彻与执行,治理主体中名实分离的体育组织潜藏实际治理的乏力;进而剖析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文化、理念与目标张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纾解策略:强化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主体协同,转变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理念,更新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目标,从而实现村改居社区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是立足我国体育治理本土实践的重大创新,是新时代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的现实动因、掣肘因素与行动路径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加快构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是治理形态向“强国家-强社会”转型的实践要求,是治理结构从“机械联合体”迈向“有机共同体”的现实诉求,是治理动力由“外部推动”向“内生自发”转变的内在要求。目前,治理重心下移不足的“悬浮化”、治理主体共治不彰的“碎片化”、公私治理价值不容的“公共性”等困境是制约构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的主要掣肘因素。基于此,提出清责赋权增能,增强治理网络向心力;完善共治机制,提升多元主体整合力;推进利益共容,激发共同体发展内驱力等三方面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4.
推进群众体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数字赋能为群众体育治理现代化提供动力基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数字赋能群众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价值。研究认为:数字赋能推动群众体育治理向整体智治、精细治理、多元共治转变;现阶段数字赋能群众体育治理现代化面临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数字治理理念转向偏差、数字治理人力资源短缺、数字治理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等困境;应通过提升治理主体技术应用能力、引导群众体育数字治理理念转向、打造“数字+体育”治理人才体系、完善群众体育数字治理规范标准等路径弥合数字赋能群众体育治理堕距,提高数字赋能群众体育治理的效度、温度和尺度。  相似文献   

5.
殷鹏  任波  王锴 《体育学研究》2024,(1):11-23+62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审视体育产业治理问题,对全面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依法治体具有促进作用。研究以新时代体育产业治理的时代意义为分析起点,探析新时代体育产业治理的逻辑与路径。研究认为:(1)高质量发展赋予体育产业治理的时代意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体育产业治理的根本遵循、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体育产业治理的现实要求、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是体育产业治理的内在逻辑、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是体育产业治理的有力抓手、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体育产业治理的重要依托。(2)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体育产业治理的三维逻辑:从政府层面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保障治理公平;从市场层面发挥市场机制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治理活力;从社会层面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提高治理效率。(3)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体育产业治理的创新路径:加强体育协同治理,推动体育多元主体共治;加强体育法治建设,强化体育治理能力;加强体育行业管理,优化体育市场环境;完善体育产业考核体系,激发体育治理效能;加强督查落实,保障体育治理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治理现代化日益成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的新诉求。分析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逻辑与现实困境,提出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逻辑转换的创新动力和发展路径。认为:治理主体与结构的重塑是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前提;善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耦合为其提供了目标导向;从渐次改进到整体建构是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结点。在现实中,存在“即兴式”举措多于制度规范导致治理体制法治保障欠缺、“风险控制型”治理方式导致治理路径本末倒置、治理系统内部主体间联动合作匮乏降低治理效率、治理手段与方法难以适应实际治理的复杂化要求等问题。提出: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法治化进程,建立治理行为规范体系;以“主动健康”理念为引领,创建“防治一体”全域联动治理体系;融合区块链、AI等新兴技术,实施“数据–智慧”治理工程;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评估体系,促成“以评促治”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是新时代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城市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将韧性治理引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特定场域,对消解传统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机制的粗糙性、脆弱性及碎片化特征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韧性治理理论指导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适用性,界定了“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内涵,认为我国城市社区韧性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缺乏连接性、服务供给粗糙、治理风险趋于复杂化及治理保障缺乏抗逆性等。研究探讨了城市社区体育韧性治理机制,设计了推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现社区体育服务靶向供给、建立健全监督评价体系、高效整合各方保障资源的城市社区体育韧性治理路径,以期提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灵活性及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据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对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数据驱动体育治理现代化进行探讨,从学理上回答数据驱动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逻辑,构建数据驱动体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并分析数据驱动体育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我国数据驱动体育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研究认为:数据技术应用推动了体育治理手段智能化、治理过程动态化、治理决策精准化;数据驱动体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框架由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数据平台构成。当前我国数据驱动体育治理在理念、制度、安全、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尚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导向,推进协同治体、依法治体、精准治体,实施数字人才战略,以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基于多案例比较分析探骊青少年体质健康三社联动治理实践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认为:社区青少年体质健康三社联动治理典型实践模式有内生型、嵌入型、联动型3种治理模式,通过对典型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类型社区在推广性、治理路径、实施条件、联动效果方面存在治理差异。基于治理实践模式困境,提出靶向路径:基于社区条件选择治理模式,提高联动治理效能;立足“自治+共治”,明确治理主体角色;增强协同治理能力,完善主体自身建设;健全法治体系,为三社联动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及“单位体制”的逐步瓦解,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也经历了从“他治”到“合作治理”的转变.治理理论视域中的“自治”是一种有效的、内生的协调机制,将之应用于城市社区体育管理,能够有效地回应转型期城市社区体育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及手段等方面的内在诉求.城市社区体育自治是一种低管理成本的体制创新,能满足社区体育建设的内在要求,促使社区体育管理向有序化和民主化转变,应该说社区体育走向自治化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建设战略的提出,促进了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城市社区作为我国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在促进大众体育发展、提升民众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三社联动"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的"责大权小"矛盾叠加体育认知观念偏差制约了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城市社区体育供需失衡及由供需失衡导致的失范现象增加了治理难度,城市社区专业体育人才的缺位降低了治理效能;"三社联动"作为我国社区治理的本土创新,其与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结合促进了社区体育治理主体的理念、逻辑、机制的互联,同时也增进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资源、信息、人才的互动。城市社区体育在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中,探索网络化治理嵌入下智慧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水平的提升、情感治理融入下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多元主体功能耦合,对克服现存困境、实现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超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赋能社区体育治理是新时代全面推进群众体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数字技术赋能社区体育高质量治理的机遇、困境与路径。研究认为,数字赋能助推社区体育治理机遇表现为现代化发展目标导向、多元化群众需求激发、纵深化政策体系引领、数智化社会转型推动。数字赋能助推社区体育治理仍存在组织体系职责边界不清、治理手段适配结构失真、数字人才保障机制滞后、信息安全风险隐患增加等问题。为此,相关部门应明晰角色定位,弹性协同治理;研判主体偏好,统筹供需平衡;培养复合人才,优化智力支撑;构建安全壁垒,防止数字异化。  相似文献   

13.
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推动体育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更快更精准回应社区居民体育服务诉求,是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的关键抓手。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系统阐释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的理论内涵基础上,针对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的多维特征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并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和治理实践变化针对性地提出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的突破路向,即搭建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运行新机制;延伸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制度新层级;优化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转型新思路;塑造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主体新关系,旨在为丰富城市社区体育基层治理体系和提升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精细化水平提供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依据新区域主义理论,对现代化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架构、行动逻辑与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实践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呈现出治理主体结构不合理、治理手段类型单一、跨域治理联动过程缺失、跨域信息共享碎片化、跨域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而多主体跨域协同治理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选。据此提出优化路径:搭建多主体协商决策机构;推进激励与约束制度建设;搭建城市群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跨域性绩效考评机制;探索监督问责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程序创设和制度安排,对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具有关键作用,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支撑与政治主题,二者耦合共进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内在逻辑。其作用机理是:集中和民主双轮赋能,推进科学化治理;价值和工具弹性整合,驱动系统化治理;实效和程序规则创设,赋能规范化治理;法治与民意良性互动,实现融合化治理。在推进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征程中,需依托此作用机理。建议:主体赋能:提升治理主体能力;程序赋能:推进治理制度化;资源赋能:探索治理智能化机制;话语赋能:总结中国治理故事。以此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实践,将其民主制度优势转为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在产业链现代化背景下,构建良好的体育产业链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有助于提升体育产业链控制能力与治理能力,实现“十四五”期间打造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阐释体育产业链现代化的治理逻辑、体育产业链治理的构成要素、我国体育产业链治理的困境与优化等,认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产业链内外治理主体与多元主体治理结构,市场、契约、权威等经济网络治理机制与信任、声誉、文化等社会网络治理机制,共同构成体育产业链治理的要素。目前我国体育产业链治理存在如下问题:治理文化根基浮浅,产业链建设意识缺乏;外部治理政策治工具粗放,社会组织力量薄弱,政社责权不清;内部治理产业链企业结构失衡,整合动力、协同效应不足;治理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提出优化路径:加强宣传治理文化,强化全产业链建设思维;提高政策治理效能,壮大社会治理主体力量;引导企业异质性发展,构建体育产业链企业共生生态;完善正式治理机制,培育非正式治理机制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7.
冰雪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是冰雪运动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研究发现,我国冰雪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历经萌芽初探、停滞不前、治理发端、治理发展和治理深化5个阶段。治理体现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整体与协同、注重提升效能的本质特征,其内在逻辑应从目标、动因、行为3个方面深入探讨。建议:以新发展格局引领冰雪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约束企业参与治理的行为规范;明确体育社会组织基本责任,提升其治理能力;扩大体育消费,培育冰雪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动能,从而加速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让人民满意的冰雪公共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8.
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治理深刻影响着社区健康治理水平,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本研究在阐述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生态化治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治理的困境:健康治理囿于传统,难以形成支持生态;线性治理思维主导,难以激发系统动力;治理主客体关系松散,难以实现共治共享;政策环境匹配性差,难以实现有效治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的生态特性及其生态化治理的优势,提出树立主动健康理念,构建全面生态化治理格局,建立共治、自治、互治相结合的协同治理机制,强化生态化治理的政策保障等建议,以期为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治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多主体协同参与社区体育治理对于实现城市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提高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水平为目的,基于多主体协同治理理论,运用问卷调查、熵权法、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评价体系;运用聚类分析将济南市社区体育治理分为均衡治理型、主导薄弱型、纽带松弛型和自治不足型四个类型;运用S-W检验法对治理评价结果的正态性进行检验,验证了所构建的社区体育治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最终,依据研究结果明确各利益相关主体在治理实践中的职责:行政部门落实主导作用实现治理点对点支持,体育组织体现桥接作用实现宏观指导落地,社区居民夯实自治职责达到人人共治。  相似文献   

20.
法治保障是实现青少年体育现代化治理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阐释了青少年体育现代化治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中“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章名和内容修订的基本要义。研究认为:当前青少年体育面临健康促进效果不显著、运动技能培养路径不畅、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质量不高等困境,应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基础工程、青少年健康素质提升工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建设精品工程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品牌工程等作为未来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工程。基于“理念-体系-能力”分析框架,在治理理念现代化方面,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作为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体现了以青少年健康、教育、体育治理推动青少年体育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体育法》提出一系列青少年身体素养培育策略,以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治理目标,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体育法》围绕强化多部门、多领域和多层级协同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作能力,充分保障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并通过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等举措夯实青少年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