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广州市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广州市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区2129名儿童青少年,其中男925名,女1204名,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BMI,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对超重、肥胖进行筛选,分析各年龄组的检出率.结果总体上广州市区儿童青少年男子超重比例为11.57%,女子超重比例为8.06%,男子肥胖比例为4.65%,女子肥胖比例为3.16%,男子超重、肥胖合并比例为16.22%,女子超重、肥胖合并比例为11.21%.男、女超重比例约为男、女肥胖比例的2.5倍.与国内几个城市前几年用同一标准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广州市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比例较低.结论广州市区儿童青少年男性比女性超重、肥胖情况严重,男子各组超重远高于女子各组.与国内经济水平相近的城市相比,广州市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比例较低,尚未达到流行程度,但超重比例2倍多于肥胖比例,有一定的肥胖流行趋势,因此,要在肥胖流行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问题突出,需要通过有效途径主动干预。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近年来河南省和北京市、上海市等省、市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状况为例,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学校干预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学校干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学校卫生、舆论、体育、信息、心理等方面,从这些方面着手可有效遏制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许浩 《体育科学》2007,27(12):77-80
利用江苏省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采集到的20~59岁成年人形态指标数据,分别用身高标准体重法、BMI法和体脂百分率法来判断研究对象的胖瘦特征,对3种评价方法各自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分类比较方法:1)分别依据3种评价方法对对象的胖瘦程度进行分类,比较各种类别人群占人数的百分比;2)以一种方法的分类结果为基础,观察同类人群在另一种评价方法之下的分类结果及其占同类人群总数的百分比。结果显示,标体法的分类正常比率最高,对超重的判定尺度较宽。BMI法中较瘦的标准相对较松,而超重的标准相对较严,超重人群的比率最高,且超重率男、女之间的差异较大。体脂法较胖和肥胖比率与BMI法大致接近,但女性的较胖和肥胖比率相对较高。不同评价方法所造成的评价结果男、女差异较大。3种评价方法侧重点不同,且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儿童肥胖判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一普通小学2~6年级1233名学生中,选取7~13少肥胖儿童145名,超重儿童124名,正常儿童274名,利用判别分析法,以皮脂厚度和体重两项指标共同评价肥胖。根据判别式对身高体重法、体块指数法,体脂百分比法,皮脂厚度十体块指数双超法,皮脂厚度法等5种评价肥胖的方法进行比较,分别计算各自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和判别符合率,结果显示皮脂厚度+体块指数双超法、体脂百分比法有较高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94.20%、94.84%假阴性率较低为11.4%、8.7%,假阳性率较低为0.4%、3.5%,说明这两种方法较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儿童肥胖超重问题日益突出,中国肥胖超重儿童的基数越来越庞大。超重肥胖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问题,更会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埋下不可避免的祸根。国务院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指出要促进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这其中就包括儿童青少年人群。所以本文旨在讨论针对我国目前所面对的严峻形势,应该如何积极应对,以切实有效的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34名高原地区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用BF%法和BMI法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采用BF%法和BMI法对134名女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判别结果不尽相同,其中BMI法“超重+肥胖”及偏瘦的检出率均较高,而正常体重者检出率较低。若按BF%标准判别,则BMI正常者中有可能出现被掩盖的低脂肪或高脂肪者。说明高原地区体育专业部分女大学生体成分呈现低脂肪、高肌肉型特征,建议对其营养状况评价采用BF%法较BMI更科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有氧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CNKI、万方等数据库,获得有氧运动干预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血糖和胰岛素影响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Stata1 2.0进行Meta分析.结果:1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1)运动组血糖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运动组血胰岛素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3)亚组分析显示:有氧运动干预的总运动时间≥12周显著降低血糖;(4) Beggg检验结果显示:12篇有氧运动影响血糖和12篇有氧运动影响血胰岛素的文献均无显著发表偏倚;漏斗图对称性较好.结论:有氧运动能够显著降低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当总运动时间(周数)≥12周,有氧运动降低血糖的效应显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石家庄市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分析其体重指数与体脂百分比的关系及对两种方法判定肥胖的比较。方法:测试95例成年人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并用皮褶厚度法计算其体脂百分比。结果:以BMI为标准判定,女性肥胖的检出率为13.3%,男性肥胖的检出率为54.3%;以体脂百分比为标准判定,女性肥胖的检出率为40.1%,男性肥胖的检出率为65.7%。结论:用体重指数和体脂百分比作为不同的诊断方法,肥胖检出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在判定超重与肥胖应将两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超重与肥胖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对肥胖评价的方法繁多,为探究哪种方法能更好地反映体重的真实情况,更好地指导学生对自身体重的认识,随机抽取152名女大学生,分别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身体质量指数法、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法、WHR(腰臀比)法来判断研究对象的胖瘦特征。结果发现:身高标准体重法对低体重的判别标准过宽,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并且标准过于繁杂;BMI法能反映外观肥胖度,但不能反映体脂含量;WHR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脂肪分布情况与外观肥胖度,又测量方法简便,易于学生自己操作;生物电阻抗—体脂百分比法能很好地反映身体的脂肪堆积情况,但由于仪器昂贵不能普及,建议用作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18名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及18名同质非肥胖青少年血压、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对比。1.分析与讨论(1)青少年肥胖的成因及危害有关专家认为,儿童肥胖者中绝大多数是单纯性肥胖,发生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饮食不节制,高脂肪和高糖类食物摄取过量;②运动量不足。儿童、青少年肥胖会给成年后的健康带来潜在危险。同时体重超重导致儿童、青少年体形欠佳、活动能力差;青少年肥胖者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成人病”,在医学上称为成人疾病年轻化;肥胖伤害青少年的自尊心,使其心灵受到刺激。为了躲避他人嘲笑,很容易“不…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学生单纯性超重与肥胖的综合干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综合干预实验等方法,研究单纯性超重与肥胖青少年学生减肥前、中、后形态、机能、生理、生化指标、运动功能等变化。结果表明,干预实验后的青少年学生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证明,有氧运动+医学营养+心理矫正+医务监督,可有效降低青少年学生单纯性超重和肥胖。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湖南省成年人BMI分布特征,对湖南省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的88103名受试者的BM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成年人(20-69岁)超重发生率为29.2%,肥胖发生率为6.5%。结论:湖南省的肥胖问题日益严峻。分布特征上表现为女性的整体肥胖比例低于男性,年轻人的肥胖比例低于中老年人,农村的肥胖比例低于城镇。超重和肥胖问题已成为湖南省体质和健康部门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省20~59岁成年人2005年与2010年体质监测数据分析,研究BMI分布规律及不同BMI人群体质水平的差异,探讨BMI对成年人体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BMI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BMI增大。2.体重过轻主要出现在30岁以前,以女性为主。30岁以后出现体重的快速增长,超重与肥胖率快速增长。3.体重过轻或肥胖人群综合水平较差,超重对综合体质的影响较弱,体重正常人群综合体质最佳4.体重过轻及超重、肥胖对体质的不利影响是全面的,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BF%和BMI两种方法对体育专业男大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的效度。方法:选取140名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用BF%法和BMI法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采用BF%法和BMI法对140名男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判别结果不尽相同,其中BMI法"超重+肥胖"及偏瘦的检出率均较高,而正常体重者检出率较低。若按BF%标准判别,则BMI正常者中有可能出现被掩盖的低脂肪或高脂肪者。说明体育专业部分男大学生体成分呈现低脂肪、高肌肉型特征,建议对其营养状况评价采用BF%法较BMI更科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13年河北省大学生体质监测的部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揭示河北省大学生BMI与其各项体质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河北省大学生多数学生处于BMI正常范围,且体重指数正常组的体质指标多数高于体重指数偏低或者超重肥胖的组别,偏轻组也较高于超重肥胖组。说明超重肥胖组的各项体质指标的下降与其体重指数过大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陈磊  施曼莉 《体育学刊》2012,(4):134-139
分析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探索PSBPR延迟作为肥胖(超重)患者新的调控标志物的可行性。将169名志愿者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组(BMI≥24 kg/m2,n=91名)和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n=78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分钟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分钟收缩压的比值(第3分钟收缩压恢复比,rSBPR)超过1.0作为PSBPR延迟的指标。比较两组rSBPR和PSBPR延迟发生率的差别并分析肥胖指数(体脂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SR))与rSBPR的相关性。结果:肥胖(超重)组rSBPR(男:0.97±0.03;女:0.95±0.05)高于正常体重组(男:0.79±0.02;女:0.80±0.04)(均为P<0.01);肥胖(超重)组PSBPR延迟发生率(男:16.0%;女:23.4%)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男:2.7%;女:4.3%)(均为P<0.01);肥胖(超重)的男性和女性发生PSBPR延迟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8.0倍和4.6倍。相关分析显示,肥胖(超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P<0.01)和0.316(P<0.01),肥胖(超重)组女性WSR与rSBPR相关系数为0.402(P<0.01),正常体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436(P<0.01)和0.310(P<0.01)。结果表明:PSBPR延迟可能是肥胖(超重)患者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旨在观察乳酸阈强度训练提升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和改善身体成分的效果。方法:通过递增负荷实验测定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绘制血乳酸-走跑强度动力曲线,依此确定运动干预强度及设计运动方案;受试者进行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训练;测定实验前后身体成分、肺活量、最大摄氧量、超声心动等指标进行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为3.75±0.91mmol/L,乳酸阈强度为6.91±0.88km/h,乳酸阈强度训练靶心率为137±12.2次/min;实验组训练后,体脂%、腹部脂肪含量等非常显著的下降,最大摄氧量、肺活量、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显著性提升;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锻炼可显著改善超重女大学生的心肺机能和身体成分;本研究得出的乳酸阈强度可作为超重女大学生有氧健身的参考强度。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市城区13646名20-59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各项体成分指标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城区成年人体成分大部分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女性随年龄增长的幅度大于男性: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0.8%、7.1%,其中男性分别为37.8%、9.0%,女性分别为24.1%、5.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也同步增长;同时研究发现男性有44.5%、女性有27.5%属于“隐形肥胖”。与2000年相比,城区成年人大部分体成分指标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呈增长趋势,男性较女性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9.
PurposeThis study aimed to (a) investigate the proportion of overweight/obesity in a cohort of young adults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 (PFP) and (b)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BMI), body fat, and lean mass with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hip and knee strength in people with PFP.MethodsWe included a mixed-sex sample of young adults (18−35 years old) with PFP (n = 100). Measurements for BMI, percentage of body fat, and lean mass (assessed b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were obtained. Functional capacity was assessed by the Anterior Knee Pain Scale, plank test, and single-leg hop test. Strength of the knee extensors, knee flexors, and hip abductors was evaluated isometrically using an isokinetic dynamometer. The proportion of overweight/obesity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BMI.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MI, body fat, and lean mass and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strength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artial correlations, followed by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adjusted for covariates (sex, bilateral pain, and current pain level).ResultsA total of 38% of our cohort had their BMI categorized as overweight/obese. Higher BMI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 functional capacity (ΔR2 = 0.06−0.12, p ≤ 0.001) and with knee flexion strength only (ΔR2 = 0.04, p = 0.030). Higher body fat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 functional capacity (ΔR2 = 0.05−0.15, p ≤ 0.015) and reduced strength (ΔR2 = 0.15−0.23, p < 0.001). Lower lean mass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 functional capacity (ΔR2 = 0.04−0.13, p ≤ 0.032) and reduced strength (ΔR2 = 0.29− 0.31, p < 0.001).ConclusionBMI, body fat, and lean mas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young people with PFP because it may be detrimental to function and streng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