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正在步入增长换挡、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共同作用将促使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分析经济、政治环境变化与体育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新常态下体育产业发展的四个新特征,指出体育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推动新常态下的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将在现有辽宁省体育产业文献资料的研究基础上实现突破。首先,全省14个行政市的全面调研,具有较强的实证性研究意义。其次,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对辽宁省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后续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第三,"十一五"时期是振兴辽宁省经济的最佳时期,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纳入辽宁省政府各项工作的重点之一,后奥运时代对我国的"体育大省、体育强省"——辽宁省赋予了发展机遇与职责。在这样社会与经济氛围下,展望并提出辽宁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与思路,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资源视角提出了我国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实施路径框架。认为政府作用、市场机制和社会文化是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主要动力;我国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实施主要通过构建体育资源的协同体系实现体育资源共享,整合体育产业价值链,发展体育产业集群,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和对接等4种模式;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可以产生资源协同效应,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背景下,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究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通过阐述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恰逢体育产业政策向好、规模扩大、消费模式更新以及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等机遇,围绕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体育产业模式创新固化、政策落实不到位、“新基建”存在不足和体育产业创新链条遇劣势等挑战为重点,提出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模式创新;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三大”政策机制;加快体育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模式水平。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6,(2):18-23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体育产业变迁的动力机制和新形势下体育产业政策制定、监管过程中的智库参与进行研究。体育产业从最初的从属地位发展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颁布的体育产业政策基本上呈现一种渐进性的变迁趋势,少有激进式的急剧变迁出现;社会环境的变革为体育产业政策变迁提供了根本动力,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体育产业政策变迁的基础动力,民众的体育需求是构成体育产业政策变迁的直接动力;从体育产业政策变迁和调整的动力机制来看,社会环境和民众需求所发出的"信号"促使政府对政策做出调整,继而实现了体育产业政策的变迁;从变迁的机制上来看政府的政策调控略显"被动"而且缺乏相关法律保障;多元利益格局的博弈和社会监管机制的缺失将影响新的体育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研究进一步认为在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民间智库和高校智库的参与有利于决策民主化程度的提升,应该积极发挥民间智库的监管和中立性作用,确保产业政策实施的效力。  相似文献   

6.
后奥运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创新、高效的投融资方式可以有效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奥运会后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实现奥运经济后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探讨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内涵、投资要素和分类的基础上,论述了北京奥运后发展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后奥运加快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对策建议:(1)突破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3大难点;(2)创新多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模式;(3)重视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项目筛选与汇报率的结合;加大政府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扶持力度;(4)建立有利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对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南通为例,通过对南通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出制约南通体育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充分利用南通的体育资源,发展体育产业的对策思路,诸如:政府制定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利用奥运冠军效应,鼓励体育企业品牌化发展,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推进体育产业一体化进程;大力培养体育市场管理人才等,从而推动南通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站在新时代的学术前沿和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高度,从发展理念、生产要素、创造价值和产业发展四个层面准确把握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背景。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体现在创新领域融合、深化改革步伐、加快产业升级、完善资源配置等方面。结合安踏体育、腾讯电竞、乐刻运动等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与实践,并总结其借鉴意义。针对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完善体育产业行业政策,着力落实数字化转型标准;推动政府与体育企业合作,打造体育产业数字化支撑平台;完善智能体育支撑体系,实现数字技术普惠共享;以体育科技人才培养为导向,打造复合型体育人才团队等策略。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成功举办大冬会以来,体育产业已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结合黑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为保持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增长,适应体育产业国际化的趋势,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体育产业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理路,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省内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发挥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对于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经济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表现、思路并提出实施路径。研究认为:数字经济通过革新体育服务供给方式、赋能资源要素均衡发展、强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性、推动产业低碳转型、构建数实共生生态体系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经济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应用能力薄弱、体育消费升级存在伴生风险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加快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协调发展、强化体育产业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科学构建数字体育消费格局等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本文选取14个省级行政区已出台的154份体育产业政策文本,依据TOE理论框架划分政策工具类型,运用实地调查法、LDA主题模型和QCA方法揭示政策工具组合与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研究我国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研究表明:省域体育产业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技术要素类、组织要素类和环境要素类3种;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仍较为依赖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同时需要数字体育技术、体育科技创新、数字体育服务等多种政策工具的有机组合与协同联动;政府支持下的技术主导型、环境引导型、“技术-环境”协同型路径是我国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路径。建议:优化体育产业政策工具体系,注重政策工具的要素匹配;加强统筹引领与顶层设计,推动省域体育产业多维度、协同化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研发,助推省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行政府架构中,涉及体育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机构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中主管体育经济和产业的司局或处、科、室等,体育产业发展 同时还要接受众多涉及产业发展与管理的其他政府机构的管理与服务,而以上机构发展体育产业的职能是在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 的。近年来,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各级政府较好地履行了国家和法律所赋予的政策制定、规划布局、市场监管、服务保障和资金支持等职 能,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但政府职能履行过程中也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现象严重,重政策制定、轻政策执行等问题,距离 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创造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和维护体育市场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还有不小的差距。基于以上研 究,提出体育产业发展中政府职能转变的策略: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改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健全工作机制, 严抓政策落实,依法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维护市场公平,做好市场监管与服务;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基 金,深化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公共信息平台,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持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与政治环境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与研究。研究认为:在经济环境方面,长三角经济总量的高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城市商业优势为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推进了长三角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在政治环境方面,国家层面及江浙沪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体育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了长三角体育产业的区域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凯  陶玉流 《体育科研》2021,42(5):83-89
近年来我国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愈发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将体育产业的发展作为中国经济稳步向前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体育产业发展宏观层面的干预方式,近年来一系列扶持、促进与激励性体育产业政策相继出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把握体育产业政策的演变趋势和特征,可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更加完善的政策环境。以2012—2019年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文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等,采用ROSTCM6文本挖掘软件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提取共现主题词,进行矩阵分析和描述性分析,并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演变趋势与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分析山东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体育产品消费比重不断下降等问题导致了体育产业竞争力不足。本研究构建体育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 SPSS17.0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消费因子、产业环境因子和政府因子是影响山东体育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其中,消费因子包括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文体娱乐人数和体育彩票收入;产业环境因子包括司法系统及产权保护和大型体育场馆数量;政府因子包括旅游产业的营业收入和经济开放度。为此,应从拉动消费、完善体育产业环境以及积极发展与体育相关的新兴产业等方面促进山东省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产业在政府驱动的发展模式下实现快速增长,但依然存在产业有效供给不足、市场体系不完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体育产业发展中要实现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有机统一,不仅要构建有效市场,发挥市场在体育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打造有为政府,发挥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塑造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构建全面开放的市场格局、加强体育市场监管,构建有效市场,提升产业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强化政策要素供给、增加场地设施供给、激活大众体育需求,打造有为政府,夯实体育产业的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际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研究。国外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数字化转型实现体育产业生态的革命性变迁、数字化转型与体育产业核心业态的颠覆性变革、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特点:加速产业融合,增加产品供给;改变消费习惯,重塑需求端;创新商业模式,破解发展难题;重构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率;确保精准营销,扩大有效供给。对我国的启示:整合产业资源,把产业融合作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凝聚行业共识,把供需匹配作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创新体制机制,把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机制作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加固产业基础,把提升产业效率作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强化保障能力,把精准服务作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体育消费需求升级为分析视角,通过分析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指出体育产业转型发展路径。体育消费需求升级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关联程度低等因素制约其转化为体育产业发展效益。体育产业转型发展的现实路径主要有:以体育消费需求升级为核心,促进体育市场扩大有效供给、创新管理制度、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政策系统;以体育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培育新业态、推广新模式、拓展新空间、提升服务质量;以健全体育市场机制为关键,完善法律法规,实施政策激励、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质量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9.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主流之路。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宏观层面:数据要素、数字基建催生的数字经济形态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的的新动能;中观层面: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创新升级、跨界融合、产业关联;微观层面:转型有助于体育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营销体系重塑、管理效率提高。结论:存在整体政策规划性不全面,体育服务业转型的融合程度较低,区域结构失衡严重,数字安全威胁增多等问题。提出实现路径:完善数字体育产业政策法规建设、拓宽“数字+体育”融合的广度、完善数字体育产业区域发展布局、提升数字体育产业信息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0.
供需适配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全面阐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演变历程、作用机理与治理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经历了市场化改革初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经济新常态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5个发展阶段。基于体育产品差异化视角,分别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质量经济与福利经济效应层面分析体育产业供需总量、结构、质量与均衡4个方面的适配机理。基于此,提出从有为政府角度完善体育产业政府治理机制、从有效市场角度健全体育产业市场治理机制、从内嵌技术角度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从内嵌制度角度构建体育产业融合创新网络的体育产业供需适配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