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目的主要运用生物力学的方法研究不同踝关节保护措施对足球运动员侧切时支撑腿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运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同步三维测力台,对足球运动员在不采取踝关节保护措施、贴扎和佩带护具3种状态下侧切过程中支撑腿有关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在侧切过程中,贴扎缩短了受试者从接触地面到达首次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的时间,减小了足最大背屈角度、最大内翻角度和最大内翻角速度;护具显著减小了足最大背屈角度,明显增加了最大内翻角度和踝关节最大外翻力矩。结论贴扎能有效地减小踝关节活动度,但使人体侧切着地初期缓冲能力下降;贴扎能为人体保护机制提供更多的时间来应对踝内翻,也许会减少踝关节潜在的损伤。护具能有效地限制了踝的屈伸活动度。二者的使用并未对膝关节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踝关节稳定程度对侧跳落地缓冲时姿势稳定策略与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36名男性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为受试者,按照踝关节不稳定程度分为12人健康组(CON)、12人隐患组(LAT)和12人不稳定组(CAI),以随机顺序执行4次单足连续侧跳动作,涉及外侧侧向跳动作(SHL)与内侧侧向跳动作(SHM)。使用VICON三维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测力板与DELSYS无线表面肌电收集下肢生物力学参数;使用独立样本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各组在起跳后落地5个阶段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及肌肉激活水平。结果:1)下肢矢状面肌群激活程度与踝关节肌肉共同收缩率,对CAI组的动态姿势稳定扮演重要角色,以SHL落地的踝关节外翻动作能降低踝关节内翻扭伤风险;2)在SHL落地模式下,CAI组髋关节内收动作可能会引起踝关节内翻动作,侧跳落地的踝关节内翻角速度出现较早且快速的特征是CAI组反复扭伤的关键;3)踝关节策略主要影响压力中心(COP)参数,髋关节策略则能改变质量中心(COM);CON组侧跳的落地缓冲与姿势控制能力不及CAI稳定;SHM落地模式是踝关节内翻扭伤的高风险动作。结论:CAI组运动员即便在扭伤康复后,仍存在再次扭伤的可能,可针对踝关节活动范围与神经肌肉控制进行强化与训练,避免反复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运动员在落地后即刻启动完成侧切变向(LSC)动作的下肢踝、膝和髋三关节矢状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并与平地跑动侧切变向(SC)对比分析、探讨这些差异对下肢关节造成的影响。方法:以14名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为背景的大学生完成落地侧切和平跑侧切动作时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结果:LSC动作的踝、膝关节ROM和关节角速度显著增加,髋关节ROM则呈相反趋势(P<0.05或P<0.01);LSC的踝、膝和髋关节力矩峰值,踝、髋关节功率峰值呈现显著大于SC(P<0.01),膝关节功率峰值小于SC(P<0.05);LSC在水平向后、垂直向上地反峰值及峰值加载率有明显的增加(P<0.01),水平向右地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SC虽然略降低了膝关节功率峰值,但其余所有运动学、动力学及GRF都预示其下肢关节所承受的损伤风险更高,尤其是踝关节和膝关节。踝关节的高功率和跖屈肌的持续紧张、伸膝力矩和三维地反的显著升高,使得该动作比公认高损伤风险的平跑侧切损伤风险几率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在使用鞭腿技术动作时,支撑腿踝关节运动学特征所出现的差异,探求运动学特征与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风险的关系。方法运用VICON Nexus 3D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地面测力系统,对23名不同运动等级男子散打运动员在使用鞭腿技术时支撑腿踝关节的动作轨迹进行采集,依据运动链原理将运动轨迹划分为启动、击打、回收3个时段,利用VICON Polygon分析软件对每个时段踝关节的角度、角速度、位移、时间、速度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击打过程中,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踝关节的运动方向一致,踝关节的活动度却出现了差异,启动和回收时段的内翻角度存在显著性(P<0.05);一般运动员踝关节的动作时间、位移均大于优秀运动员,启动时段的动作时间、上下位移、动作速度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支撑腿踝关节的运动学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优秀运动员踝关节运动轨迹的稳定性整体上好于一般运动员;运动学特征与引发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风险存有关联,一般运动员因踝关节活动度相对较大,引发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启动时段是引发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风险的最大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跆拳道运动员前横踢动作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差异性。方法:采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Deado电子护具计分系统,采集13名跆拳道运动员前横踢动作下有效得分时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使用Visual3D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逆向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并对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进攻腿:髋关节屈曲力矩峰值、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5),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1),髋关节伸展力矩峰值、外展最大角度非优势侧大于优势侧(p<0.01)。(2)支撑腿:髋关节屈曲幅度、屈曲功率峰值、外展功率峰值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5),髋关节外展力矩峰值、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1),髋关节伸展角速度峰值、踝关节跖屈力矩峰值非优势侧大于优势侧(p<0.05),髋关节外展角速度峰值、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踝关节旋外角速度峰值非优势侧大于优势侧(p<0.01)。(3)进攻腿击打力度值及进攻腿和支撑腿垂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在连续纵跳下落阶段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踝关节的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差异.方法:采用13名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每名受试者进行连续纵跳5次,以起跳时的重心高度作为标准,选取5次中最好成绩动作的下落阶段进行分析.运动过程中采集两侧下肢的地面反作用力以及两侧踝关节的运动学数据,利用配对t检验对所采集的两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连续纵跳的下落阶段,优势侧踝关节的背屈方向和外旋方向上的角速度、垂直方向上的地面反作用力均大于非优势侧(P<0.05),但踝关节的其他运动学、动力学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连续纵跳的下落阶段,与优势侧相比,非优势侧可能在屈伸与外旋方向有较大的运动限制,而与非优势侧相比,优势侧在下落着地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对31名(13男,18女)普通大学生完成急停起跳、侧切和垂直落地前冲动作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以了解不同前交叉韧带危险动作和性别对下肢力学指标的影响.应用红外光点运动测试系统和测力台对受试者完成动作过程中膝关节三维角度和地面三维反作用力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3个动作着地阶段的力学指标有显著不同,证明3种运动形式在前交叉韧带损伤机制上存在差异.与急停起跳和垂直落地前冲动作相比,完成侧切动作将受到较高的水平方向地面反作用力,产生较小的膝关节屈角和较大的膝关节外展角.3个动作着地阶段中的力学差异不受性别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动态平衡能力两侧差异与踝关节非接触性扭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8名男性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9.03±2.02)岁]进行单腿下蹲跳高度、单腿跳距离、单腿三连跳距离以及星型偏移平衡测试,并计算每项测试中下肢两侧的表现差异。随后,对受试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追踪观察,记录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的发生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追踪期间,共有23人出现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单腿下蹲跳高度两侧差异增大显著增加了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风险(每增大1%,校正后OR=1.050;95%CI:1.016~1.084;P=0.003)。单腿下蹲跳高度两侧差异14.16%被确定为预测男性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的最佳临界点(差异≥14.16%vs.<14.16%:校正后OR=5.089; 95%CI:1.996~12.974; P=0.001)。结论:单腿下蹲跳高度两侧差异可应用于评估青少...  相似文献   

9.
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TM-6710CL高速摄像机和MONARK829型功率自行车在正常状态和相对疲劳状态下对从不同下落高度跳深的12名男性二级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运动员跳深时,下肢髋、膝、踝关节之间髋关节的角度变化最小,膝关节次之,踝关节的角度变化幅度最大;正常状态下,运动员在各下落高度跳深时,其髋、膝、踝关节在缓冲期的动作顺序上是踝-膝-髋,在蹬伸期的动作顺序是髋-膝-踝;相对疲劳状态下,运动员跳深时,下肢髋、膝、踝关节在缓冲期的动作顺序是踝-髋-膝,在蹬伸期的动作顺序是髋-踝-膝.  相似文献   

10.
根据资料统计,在关节韧带损伤病例中,踝关节扭伤的比例是占首位的。而在踝关节扭伤的病例中,外踝伤又明显地多于内踝伤。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足的屈肌力量大于伸肌力量,内翻肌力量大于外翻肌力量。(2)外踝比内踝长,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角韧带坚强,内翻比外翻幅度大。(3)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跖屈时,踝关节稳定性较差。在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项目的跑跳活动中,人体在腾空阶段时,足处在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踝在其它的物体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外侧副韧性损伤。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向内,偏移,踝关节突然外翻,当然也就可能导致内则三角韧带损伤。踝关节扭伤严重的可造成韧带断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踝关节扭伤是较为常见的。损伤后,将不同程度地影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有碍运动成绩的提高和技术的发挥,如果处理不当,还会给运动者带来终生痛苦。因此,有效地预防踝关节扭伤和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对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提高训练质量,促进健康,延长运动寿命大有裨益。一、踝关节扭伤的原因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伸(背屈)时,较宽的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中,踝关节较稳定,不易受伤。而当足跖屈时,较窄的距骨体后部进入踝穴内,允许有一定的侧向运动和较大的内翻运动,踝  相似文献   

12.
三级跳远是高中阶段的达标项目。三级跳远是助跑后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跳的运动。其完整技术是由快速的助跑和用“单脚跳”完成的第一跳、“跨步跳”完成第二跳、“跳跃”完成的第三跳连贯动作组成。三级跳远是提高学生腿部力量的有效锻炼方法,但也是易导致学生受伤的项目。在教学练习中,有同学不同程度地出现意外受伤事故。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腿部力量不足;二是动作技术掌握不准确,错误、附加动作多。一、踝关节扭伤(一)受伤原因:快速助跑后,用单脚起跳落地的瞬间,全脚掌或脚跟着地,由于腿部力量不足,使…  相似文献   

13.
扭伤原因与临床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扭伤原因踝关节韧带损伤在运动所致韧带和关节损伤中占多数。这是由于其解剖学结构造成的,踩关节由胜胖骨的远端和距骨组成,外踝比内踝窄面长,深关节囊前后松驰,两侧较紧,有内外侧副韧带固定,内侧为一尖朝上,呈扇形的王角韧带,外侧为距睐前韧带(前柬),跟助韧带(中柬)和距肿后韧带(后束)。内侧副韧带较外侧韧带坚强,因而,足的内侧翻较外侧翻活动大,所以踝关节扭伤中,以内翻位损伤为最常见。体育运动对错误动作,运动中场地不平、碰撞或因跳起落地时失去平衡,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是造成踝关节韧带扭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踝关节护具对人体脚踝的影响,选出较为合适的护具,以达到有效预防踝关节损伤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方法:选取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10名,分别穿戴三种不同类型的护具:肌内效贴、绷带和护踝,在蹦床网面上做垂直起跳动作,对照组为光脚组。通过Vicon2.1动作捕捉系统和肌肉电信号测试仪对受试者运动下肢进行同步测量,采用重复性方差检验,得到穿戴不同护具时受试者下肢及脚踝关键部位的运动学参数以及下肢肌肉的运动特点。结果表明:通过表面肌电信号的积分肌电值,分析得到受试者在蹦床运动的踩网阶段,股内侧(701.1)、腓肠肌内侧(619.19)和胫骨前肌(561.34)较为明显;从十名受试者的肌肉输入贡献率来看贴扎肌内效贴时最大,其次穿戴是护踝,然后是缠绕绷带,最后是光脚时。三种不同类型护具跳跃时下肢肌肉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肌内效贴最为明显。对受试者垂直跳跃的运动学实验数据比对经过重复性方差检验结果为:膝关节最大角度屈伸变化量中,绷带组显著大于光脚组(P<0.05),肌内效贴和护踝组并未达显著差异(P>0.05);在踝关节最大角度变化量上,肌内效贴组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专家问卷法,逃取跳跃项目专项运动能力指标:反应时,纵跳、立定跳远、五级蛙跳、实心球后抛。身体形态指标:踝围、跟腿长、指距、下肢长、身高、髂宽、肩宽。  相似文献   

16.
踝关节扭伤在体育运动中极为多见,占所有关节韧带扭伤的首位。在田径、篮球、排球、网球运动项目中最常见。 扭伤原因很多,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场地不平,如砂地边底线潮湿,砂子过多过少过干等;穿的运动鞋不好;运动时精力不集中;跳跃跑动时踩在球上。个别中老年人体超重,踝关节负重特大,移动不注意,踝关节易扭伤。轻者韧带拉松,部分拉伤;重者韧带完全断裂或撕脱骨折。在临床中多见内翻扭伤。因为:一是外踝细长靠后且低于内踝,内踝宽平而靠前,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薄弱,较易扭伤和撕裂。二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所构成的踝穴并非完全坚固,胫骨与腓骨之间的胫腓横韧带纤维斜向下方,同时,外踝内面的关节面比较倾斜,因此,腓骨下端能向上或向外作适当活动。三是在背伸的各肌肉中使足外翻背伸的第三腓骨肌力量不如使足内翻的力量大。由于以上原因,容易发生内翻扭伤。  相似文献   

17.
关于速滑蹬冰中伸膝压踝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民盛  覃晓红  刘波 《体育科学》2002,22(6):124-126,139
通过对蹬冰过程中肢关节角,角速度及关节点的分析,阐述了速滑蹬冰中伸膝压踝技术的特点及重要意义,结果认为,伸膝压踝是蹬冰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正确技术的反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伸膝压踝是蹬冰过程中伴随着膝关节的伸展,踝关节主动背屈的技术动作,伸膝压踝技术的作用效果是:一方面小腿主动前倾,重心前移,致使由蹬伸动作而产生的速度矢量方向更趋于侧前方,另一方面改变了膝关节点的运动轨迹,使之呈现前下方运动,避免由于髋、膝关节伸展而造成的重心上抬问题,提高了蹬冰作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花样滑冰跳跃动作落冰过程中肌肉的工作特征及相关陆地模仿的训练效果。方法:以我国优秀双人滑男运动员张某为研究对象,利用 Mega ME6000肌电测试仪对其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陆地两周跳、凳上跃起动作落地过程支撑腿落地后0.8 s内双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竖脊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通过MegaWin2.4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完成专项动作时积分面积较大的8块肌肉依次为右侧股二头肌、右侧股直肌、右侧腓肠肌外侧头、左侧股二头肌、右侧胫骨前肌、右侧臀大肌、左侧臀大肌和右侧竖脊肌,多数工作肌的积分肌电峰值出现在落冰后的0.4 s左右;完成专项动作各肌肉积分面积与凳上跃起动作具有较高相关性(r=0.578,P=0.019),与 陆地两周跳动作不相关;肌肉贡献度较大的肌肉中,专项动作与两种陆地模仿动作相比,支撑腿股二头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平均积分肌电 值明显偏高,积分肌电峰值出现时间不同。结论: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落冰动作的主要工作肌为支撑腿各肌群、同侧竖脊肌及摆动腿的股二头肌、臀大肌;凳上跃起和陆地两周跳两种陆地模仿练习的肌肉工作特征与专项动作有一定差异,可作为辅助训练手段,但不宜过多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在探究纵跳落地过程中,足内翻损伤力学机制,并提出一种预防足内翻的鞋子初步构想.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踝关节、足内翻、损伤、关节运动轴等进行全文和主题检索,收集国内与足、踝关节以及距下关节相关参考文献50篇以及国外与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内翻的相关文献30篇.结果:(1)足内翻是足部各个关节综合运动的结果;(2)足内翻过程中经常发生损伤的韧带有距腓前韧带和距跟骨间韧带等;(3)足内翻过程中,随着内翻角度的增加踝关节关节力增加,其中踝关节内侧和胫骨远端髁间线前部的应力逐渐增加,踝关节的外侧受到韧带和肌肉的牵拉剪切应力增加;(4)随着足内翻角度的增加,距下关节接触面积增加.结论:理论上在纵跳落地过程中,通过单一的限制足内翻在一定的范围可以预防足内翻损伤,同时对足踝关节不会造成大的伤害,但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为探求优秀散打运动员的体重差异与鞭腿技术动作特征是否对击打速度产生影响。方法:运用VICON Nexus 3D运动捕捉系统,对小、中、大三个级别15名运动员运用鞭腿技术动作快速击打目标物时的运动轨迹进行采集。依据鞭打动作特点和下肢关节运动特征,将技术动作划分为四个时刻、三个时段,并对四个时刻下肢关节的角度以及三个时段的动作位移、时间、速度、角速度等运用VICON Polygon分析软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启动时段(P1)小级别运动员的躯干和支撑腿各关节运动幅度呈"上大下小"状态,大级别运动员呈"上小下大"状态;三个级别运动员作用腿下肢关节的运动方向相同,运动幅度却出现差异,小级别运动员启动时段的动作速度相对较快。击打时段(P2)三个级别运动员支撑腿的髋、踝关节回旋运动方向出现差异;作用腿下肢关节运动方向相同,中级别运动员膝关节屈曲角度相对较大、转动半径相对较小,击打时段的动作速度也相对较快。回收阶段(P3)三个级别运动员支撑腿髋关节屈伸、回旋运动方向出现差异;作用腿下肢关节运动方向相同,小级别运动员作用腿下肢关节转动半径相对较小,回收时段的动作速度也相对较快。不同级别运动员鞭腿技术动作特征对击打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同级别散打运动员减轻体重、改善下肢关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幅度,才是提高击打速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