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全民健身是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是民众健康的根本保障。为提升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探究全民健身背景下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发展的价值与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全面系统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相关政策落地实施;加强监管和安全保障,确保质量安全和人身安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普及程度和均衡性;聚焦群众需求,补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赋能数字技术,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十四五期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的重要举措,规划建设口袋体育公园意义重大。运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我国口袋体育公园项目的特征价值与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发展策略。研究认为:口袋体育公园在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拓展全民健身设施有机更新,推进城市新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发现:该类项目规划环节缺乏系统性策略作为行动支撑;设计环节缺乏对使用需求的思考,设计介入运作的程度较低;管理维护环节治理主体责任界限不清,区域间管护水平差距较大。研究建议:构建口袋体育公园建设规划体系,实现从项目导向到系统性布局的转变;同时洞察百姓需求,鼓励设计介入运营,完善口袋体育公园设计制度;并进一步理顺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基于多元主体的长效治理机制,形成我国口袋体育公园共管共治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体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和现实困境,旨在揭示体育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及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体育路径。共同富裕是社会整体进入富裕状态、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全面发展的富裕、是高质量的富裕。体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共同富裕,体育公平正义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性基础,体育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体育赋能共同富裕面临着体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短板、体育共建共享不足、体育空间格局不均衡、体育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亟待强化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实践路径: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办好群众满意的体育;优化体育空间格局,促进体育公平正义;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强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赋能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期待、促进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以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为导向,提炼数字赋能的内在逻辑,具体归纳为需求精准识别促进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产品个性化定制实现更加可及的服务全民共享,资源优化配置促使更加均衡的服务全域覆盖,数字化互联空间打造更加便捷的新型服务载体,多主体网络互嵌构成更高效率的部门协同供给。立足数字赋能的地方应用实践,分析需求识别的数据失真、个性化服务的技术障碍、资源调配的数字鸿沟、空间改造的表面数字化、部门协同的低效能等现实短板。优化居民健身需求数据采集的流程与范围,加强数据深度分析与应用;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个性化定制的技术研发,重点提升服务感知易用性;扩大落后地区数字体育基础设施规模,引导全民健身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研制体育场馆数字化建设的行业标准,提升场馆服务便捷化体验;提高数字化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构建多主体业务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数字时代治理的复杂性以及学科发展的融合性共同决定了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具有多学科辐射性的复杂系统工程。基于多学科视角,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性、全面性、创新性地回答了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学理逻辑。研究认为:从政治学视角来看,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更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体现了“赋权”逻辑;从管理学视角来看,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更加优化“需求获取—供给决策—流程管理—绩效评价”这一管理运行过程,彰显了“提质”逻辑;从经济学视角来看,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持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信息机制、激励机制、效率机制、节能机制,蕴含了“增效”逻辑;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更加适应“场景社会”“缩时社会”“分众社会”“异步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治理需求,折射了“使能”逻辑。因此,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多学科系统思维在推进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这一复杂工程中...  相似文献   

6.
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该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并提出其实践转向。研究认为,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民健身服务更加精准智能、供给更加全面均衡和治理更加科学高效的发展目标。宏观层面,数字赋能推动了全民健身“智”与“治”的高效融合;中观层面,数字赋能促进了全民健身“供”与“需”的精准匹配;微观层面,数字赋能实现了全民健身“质”与“量”的同步提升。未来,可以通过创新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治理新模式、探索数字赋能全民健身供需协同新方向、打造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服务新生态等措施,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7.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逻辑与困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求的参与人群更广泛需要重新认识人的需求,要素支撑更强大需要整体系统治理,体制机制更灵活需要转变组织培育范式,资源布局更均衡需要充分利用数据平台。结合发达国家治理经验,提出相关策略:全民健身政策建构需要重新全面认识人的需求,促使健身人群更广泛;全民健身治理结构应采用整体系统方法,寻求要素支撑更强大;体育社会组织培育要健全内在方法论,锻造可复制的能力内核;治理手段需注重打造数据化共享平台,统筹资源布局更均衡。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必须考虑如何惠及全国十几亿人口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逻辑、社会学等方法,就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思考,旨在理性认识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和怎样构建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鹏霄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79-179,181
全民健身场地是发展体育事业、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依据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选取了2018年建成区面积前10位的省会城市,从场地设施及人力资源状况、开放程度和投资运营等角度进行对比,以突出沈阳市全民健身场地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行动纲领下进一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梳理全民健身的工作格局变迁与政策体系演进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社会学、管理学、体育学等学科理论指导下,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全民健身工作格局的历史变迁脉络与政策体系演进特征。研究认为,我国全民健身的工作格局变迁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事业领域的重大变革,体现了党和政府针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宏观布局,并主导着全民健身政策体系的制定与执行。1995年以来,我国全民健身的工作格局先后经历了建设体育大国、建设体育强国和建设健康中国的历史变迁,全民健身的政策体系也相应地经历了全面启动、跨界整合和深度融合的过程演进,并在价值取向、制定主体和主题内容等方面体现了相应特征。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工作格局下,全民健身政策体系需要重点关注活动内容生活化、场地设施层次化、组织体系网格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郴州市创建体育之城的大环境下,对郴州市社区体育法制建设进行研究,社区体育法制建设滞后表现为:全民健身计划未落到实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受限、全民健身活动保障薄弱、全民健身权利缺失。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社区体育行政执法与监督制度,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与发展机制,完善社区体育经济保障政策等基本思路,确保人民群众体育权利,为郴州市创建体育之城提供坚实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李陈 《体育科研》2019,(2):21-32
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主要矛盾是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正为向市民提供多元化需求的公共体育设施而努力。本文根据“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要求,对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效应进行研判,得出:(1)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呈现等级性,空间上呈现“中心-外围”特征,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空间尺度的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2)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与人口密度分布呈正相关关系。健身点密度、市民球场、市民健身房、市民健身步道与人口密度分布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农民健身工程与人口密度分布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3)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密度区域差异显著。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正处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的过渡阶段,正建设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公共体育设施与配套服务。(4)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总体评价较好,但存在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等问题。调查显示,居民对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评价较好,满意度评价较高,但未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在软件环境建设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王静 《湖北体育科技》2021,(1):15-19,8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索高质量发展与协同治理的关系,剖释高质量发展赋予体育产业协同治理的时代使命,分析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体育产业协同治理存在的政府传统管理观念依旧、市场运作模式功能弱化、社会参与治理程度较低、法律保障体系建设不强等现实阻滞。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了体育产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提出推动体育产业政府治理转型升级、构筑公平健康的体育产业市场经济、提升体育产业社会参与治理能力、健全覆盖型体育产业法治保障体系等优化路径,以实现体育产业有效治理,助推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两个城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体育健身场地器材不足,健身指导员的数量较少,且知识结构偏低,难以保证居民健身的需求,全民健身计划、健身知识、健身方法的宣传不够,经费不足,来源渠道单一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国家应出台一套适应于社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法规;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城市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居民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加速全民健身服务多元化管理体系的人才建设,以保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向全面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推进的同时,智慧体育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城市体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形成结构合理、网络健全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指导性为一体的公共数字体育服务平台,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和面临的挑战。基于此,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出:上海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平台建设的框架、任务和功能;平台建设与管理相衔接、使用与运营相融合、政府指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科学运营管理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全民健身面临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与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需求,通过总结"十三五"期间全民健身发展状况,基于未来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内外环境,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对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思考。认为加强重点人群体育健身行为干预、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体卫协同"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大力提升全民健身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是在多重需求叠加下全民健身发展的重点任务,应予以组织、政策、人才、科技、监测评估方面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厘清疫情防控、体育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三者内在的逻辑机理,重点对体育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价值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运动促进健康的治理效能,提出构建健康中国建设的体医融合治理方案。研究表明,体育健身价值是助力全民体质健康的必由之路,体育文化功能是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现实使然,体育场馆服务功能是创新方舱医院建设的应然之举,体育经济价值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支撑。体育助力疫情防控的实然路径体现在:优化慢性病防治与健康促进的体医深度融合路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纳入到社会生态模型中构建和推广;创新建成环境与健康环境的有机耦合模式;扩宽全民健身战略内涵,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迫切需要建立稳健可持续的体医融合运行机制。体医深度融合是搭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治理体系形成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袁在总结上海全民健身事业 25 年发展成效的基础上袁分析上海野建设人人运动尧人人健康的活力之城冶面临的机遇袁提出创造人性化的运动环境尧构建高品质的运动空间尧倡导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培养高水平的健康素养的发展路径袁以及加强组织领导尧落实支持政策尧动员社会力量和推进依法治体等措施袁保障全民健身活力城市建设遥  相似文献   

19.
陈翔  陈元欣 《体育科研》2012,33(6):55-5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从民生财政的视角就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是民生内容不断扩充的体现,是民生财政建设目标的范畴,是建设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发展方式存在着发展理念不科学、决策机制不完善、运营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场馆的建设重大轻小、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薄弱、运营专业化水平低、税费政策不合理等问题。提出更新场馆发展理念、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基础的场馆建设决策机制、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能力、提高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专业化水平、尽快出台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等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的体育健身事业发展的还比较缓慢,没有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在很多地区有关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和资源的共享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结合城市公共健身的实际情况,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提出城市公共健身体育设施在资源共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可行性对策,不断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我国公共健身事业的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