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韩津柱 《精武》2011,(5):94-94,96
篮球运动是同场竞技类集体运动项目,比赛时间长、高速度、高强度的对抗是该项目的特点,而且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呈波峰形发展,随着比赛时间的延长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增大,技战术的发挥下降。本文对第2 9届奥运会八强队伍所有比赛场次的运动员的出场次数、平均上场时间、比赛中全队换人次数与队员个人上场次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影响八强队员上场时间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2 9届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取得成绩越好的队伍,其队员参赛率越高,突出了队员的个人能力强,队伍的整体实力高,分析认为影响男篮八强队员上场时间受运动员的个人竞技能力、战术、场上比分、个人犯规次数、运动员场上位置和伤病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可穿戴电子设备,对2019赛季“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联赛”19岁以下年龄组的一支参赛球队的24名青年运动员参加的8场正式比赛的赛前热身活动和比赛负荷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1)该运动队的赛前热身时间平均为(27.8±4.6) min,首发球员和替补球员在赛前热身活动中的各项负荷量化指标皆体现出极其显著的中等至非常大程度差异(P<0.001,ES值介于0.72和3.17);(2)首发且打满全场的运动员赛前热身活动的跑动总距离占比赛跑动总距离的18.6%±3.2%,加速度负荷总量占24.5%±4.1%,首发打满全场、首发被换下、替补45 min以上和替补未满45 min四组不同出场时间的运动员的赛前热身活动的各项负荷指标占比赛负荷指标的比重皆体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3,ηp2介于0.10和0.44)。研究认为,赛前热身活动的负荷量应该被计入比赛日的负荷总量,用于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管理与训练任务设计参照,且不同出场时间带来的负荷差异应该被纳入考量范围。  相似文献   

3.
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北京奥运会前的比赛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在北京奥运会男、女短跑项目上获得前八名的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前的比赛和成绩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了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参赛的时间间隔,参赛的次数以及参赛成绩变化的规律性,对于了解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比赛安排和最佳竞技状态形成规律,为提高中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CUBA参赛运动员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CUBA参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参赛运动员通过特招或免试方式被录入高校;多数参赛运动员对专业课学习感到吃力;参赛运动员年平均正式比赛次数不多,女运动员次数更少;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与其他大学生缺乏沟通。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从总体、不同场上位置及不同名次段等方面分别对第19届世界杯全部运动员和主力运动员的年龄、国际比赛场数和二者的比值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世界杯参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在增长至27.4岁左右后趋于稳定;本届世界杯主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稍大于总体平均年龄,参加国际比赛的平均场数、K值与总体差距较大;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有显著性差异,呈现出守门员>后卫>前锋、中场的特征,而国际比赛场数特征却与之相反;守门员的K值最大,其他位置运动员的K值较为接近;不同名次段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无明显规律,主力运动员国际比赛平均场数和K值的排序与球队所在名次段相一致;球队成绩与K值的相关系数为0.547(P<0.05),说明高水平球队主力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较少出现主力运动员频繁更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我国现有游泳竞赛的基础上,对增加比赛次数和开发新的比赛形式等热点问题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结合训练实践经验,对铁人三项运动员参赛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安排以5~8次为宜,月参赛次数以1~2次为主,应避免连续参赛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2)我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在赛事级别选择上以洲际杯、洲际锦标赛为获取积分的主要比赛,赛事地域选择上优选国内举办的洲际锦标赛、洲际杯,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合理利用集团作战获取更多积分;3)铁人三项运动员理想的比赛策略为游泳赛段应采用亚极限强度完成,自行车赛段采用跟随战术,跑步赛段采用大步幅、低频率的跑步节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优秀运动员大卫·斯托尔多年参赛情况的研究发现,优秀运动员在大赛前后的参赛次数、参赛间隔天数、比赛成绩均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对于了解优秀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指导我国运动员在大赛前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西班牙男子足球甲级联赛380场比赛中5 288人次的技战术表现数据为研究对象。对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比赛表现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旨在直观了解足球比赛技战术需求和发展趋势。采取方差分析的研究方法,按照场上位置将运动员分成边后卫、中后卫、边前卫、中前卫、前锋,对不同位置运动员和对来自不同实力球队的相同位置的运动员的比赛技战术表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在24项比赛技战术指标上都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实力的参赛球队各位置运动员比赛技战术需求差异则体现在不同的技战术指标中。研究还在技战术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足球"大数据"挖掘的理论和分析层次,最后提出相关研究对于足球教练员、运动员、俱乐部管理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员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优秀足球运动员年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参赛队员资料,运用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国家队参赛队员与17届世界杯足球赛8强球队以及韩国、日本国家队参赛队员从运动员平均年龄、位置年龄、主力运动员平均年龄的结构特征及足球运动员中各位置运动员高水平竞技能力持续的大致年龄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寻求我国足球运动员与世界足球强国之间的差距所在。  相似文献   

11.
试析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分每球得分制在2006年的羽毛球比赛中试用,新赛制力求缩短比赛时间、增强对抗性、偶然性和观赏性,强调进攻和快节奏。目的在于把羽毛球运动推向普及,吸引更多的选手参赛、观众关注、企业赞助和电视转播。新赛制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21分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羽联宣布从2006年2月1日起正式实行21分制新规则。其目的旨在使比赛时间更具有可控性,增强比赛的对抗性、偶然性和观赏性,加快了比赛的节奏和进攻性,从而有利于企业赞助和电视转播,吸引更多的运动员参赛。但是新规则对羽毛球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运动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于勇 《体育科技》2007,28(3):24-26
21分每球得分制已从2006年5月起正式启用并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赛场上采用。新赛制力求缩短比赛时间,增强对抗性、偶然性和观赏性,强调进攻和快节奏,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运动员参赛、观众关注、企业赞助和电视转播。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密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统计、对比研究发现 :1)第 17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比赛密度和比赛纯时间比第 13届世界杯、第 11届欧洲杯明显减少。减少的表面原因是 :比赛停顿次数太多、比赛停顿耗时太长。深层原因是由于比赛的激烈对抗程度明显增加 ,裁判员判罚的尺度更加严格 ,运动员控球能力参差不齐 ,导致犯规增多 ,球出界增多 ,受伤换人增多 ;2 )足球比赛密度能体现运动员比赛的体力活动特点。比赛密度、每场停顿次数、平均每min停顿次数、每次停顿消耗时间指标 ,具有运动强度、练习次数、间歇次数、间歇时间等信息含量。同时 ,它在理论上证实了足球运动员间歇变速跑是足球比赛的重要特征 ,这要求我们在足球体能训练中尽量采用间歇变速跑的方式 ,而不是 12min跑 ,这对我国足球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讨冰球比赛对运动员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选取2005年亚洲冰球联赛中齐齐哈尔队对日本东京队的一场比赛,从齐齐哈尔冰球队中抽取16名参赛运动员作为受试者,于赛前和赛后24h采静脉血测定血清IL-2、sIL-2R。运动员赛前与赛后的血清IL-2平均值均低于临床正常值范围;血清sIL-2R浓度赛后较赛前略有降低,但无显著性意义。判断运动员运动前后免疫机能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应与临床正常值作比较;在强调运动负荷、运动性质等因素对IL-2系统影响的同时,应关注影响IL-2系统中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时间因素。建议在冰球比赛前后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免疫监测,以避免免疫机能的持续降低影响运动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东达·蒙古王杯”篮球比赛的十九支代表队的参赛队员、教练员及执法比赛的裁判员进行调查访谈,针对篮球比赛中裁判员与运动员交流的必要性进行探讨,认为在比赛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交流,有利于运动员对规则的理解,同时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但要注意交流的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足球运动员比赛条件下运动距离测量和运动速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专用的技、战术录像分析系统(S IM I°Scou t),对中、日足球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进行运动距离测量和跑速分析。结果显示,3名中国运动员全场运动距离平均为9 300 m,两名日本运动员平均运动距离为9 700 m;下半场运动员距离比上半场有所减少,中国运动员减少量高于日本运动员;从运动形式上看,“冲刺”、“快跑”两项之和占总距离的10%;运动员下半场活动范围一般比上半场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新规则下排球比赛规律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指导下,分析探讨了实施新规则对排球技战术发展带来的变化。研究得出:新规则实施后,一攻作用得到根本改变,防反仍占举足轻重位置,提高防反能力关系到我国排球市场的前途;比赛中各项技术得分比例发生变化,二传队员压力增大,发球作用影响深远: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和防守效果优于其他队员,我国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能力与外国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强弱队之间比分差距缩小,比赛激烈程度加强,胜负偶然性增强;比赛时间相对缩短,比赛强度和难度提高,这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队员运动寿命延长,新人使用风险加大;我国排球技术指导思想的内涵需作适当调整与补充。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比赛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指标与运动成绩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成绩最好的欧洲各队是平均身材最高、体重最重的队伍,而运动成绩最差的亚洲各队运动员则平均体重最轻、克托莱指数较低;不同位置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体重、年龄和克托莱指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守门员的各项指数最高;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差异不明显,都维持在较高的年龄水平上;前8名球队和亚洲日、韩球队的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此结果可为中国足球运动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实行新规则后排球比赛规律初探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对1998~1999年全国排球联赛,1999年亚俱杯男排赛、4国女排邀请赛、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我国男女排集中秋训、世界杯比赛的调研,探讨了实施新规则对排球技战术发展带来的变化。结呆表明;新规则实施后,一攻作用得到粮本改变,提高防反能力关系到我国排球市场的前途;各项技术得分比例发生变化,二传队员压力增大,发球作用影响深远;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和防守效果优于其他队员,但我国与外国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强弱队之间比分差距缩小,胜负偶然性增强;比赛时间相对缩短,比赛强度和难度提高;队员运动寿命延长,使用新人风险加大。我国排球技术战术指导思想的内涵需作适当调整与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