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16,(5):55-61
本文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实际出发,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认为:"再工业化"浪潮已经成为引领制造业强国顶层设计的时代背景;"中国制造2025"将引领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同时也将成为推动体育用品产业技术革命的行动纲领。摆脱发达国家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低端锁定;体育产品制造业领域的创新人才匮乏;品牌的文化影响力和创新力相对较低;产品雷同与恶意竞争现象严重是"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投入体育用品的生产与经营当中铸就无形资产;勇于创新,以严谨的工匠精神提高产品质量,逐步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方向迈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将中国产品转化为中国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知识产权体系,逐步锁定产品研发、核心技术、品牌运营以及营销管理等产业技术链的高端环节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引领。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研究视角,探究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与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历了以外循环兴起、外循环主导、零售转型、内循环为主体的4个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包括需求侧消费规模扩大与消费结构升级、供给侧生产要素供给与全要素生产率、体育产业政策动力,各动力间相互作用影响构成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系统,推动体育用品国内大循环供需两端动态平衡,助力国内国际循环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推进路径:构建需求体系,发挥体育消费需求拉动力;提高供给能力,利用好产业供给驱动力;完善产业政策,强化体育产业政策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型制造”成为多因素驱动下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也亟待加快产业服务化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产业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剖析当前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并进行产业模式创新阐释。在服务要素的引领之下,与之结合的新兴技术、数据要素、劳动力需求在制造模式、资源配置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凸显了服务型制造的时代性与创造性;由绿色理念、新业态及区域合作引导了体育用品消费模式、社会投资模式以及进出口贸易模式的变革。基于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现状,提出:应当加大数字科技的应用,提高产品研发力度;激发消费者参与热情,驱动价值共创;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品牌内涵;加大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提质增效、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当前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面临着服务化转型的紧迫性。从产业聚集、消费者与市场需求、科技进步与创新3个方面分析中国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的促进因素,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对发展服务型制造的规律认识不清、作用于企业效益认识不足以及发展服务型制造服务能力不足等困境进行分析。总结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5条路径,即专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路径、协同制造与服务创新路径、"互联网+"智能服务的定制化路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路径、完全去制造化服务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服务型制造政策体系、推广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示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创新互联网商业和服务模式、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等对策,以期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实现体育用品制造业供需均衡的首要任务。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分析消费升级与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互动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消费升级视域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现实困境,并提出了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消费升级视域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为:促转型,发展“服务型制造”;增质量,突出“智能制造”;提效率,推进“共享制造”;塑生态,坚持“绿色制造”。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滞后、多主体协同共享程度较低、绿色低碳发展不充分等现实困境。据此,该研究提出了消费升级视域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持续扩大消费内需,推动供给提质增效;增投技术创新要素,构建核心技术体系;夯实共享制造基础,加快制造效率变革;实施产业绿色转型,健全生态循环产业链。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从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视域出发,就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影响效应进行深度剖析,并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及能源消费结构为中介视角,采用2013-2021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内在机理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配置变革、产业结构革新优化及数字治理开拓引领三个维度;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正向作用;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间接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建议:(1)以国家发展的战略顶层设计为引领,推进体育用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2)以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动力,建构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生态圈”;(3)以能源消费结构为基础框架,因地制宜制定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运用案例分析、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研究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推进路径,对于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其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产业趋势、用户消费需求的增长升级等外源动力因素以及技术创新、营销模式转变、组织架构改革等内源动力因素,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构成动力机制。为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应依托国家政策,针对现有市场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促进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与用户体验,进而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供给质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  相似文献   

8.
运用案例分析、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研究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推进路径,对于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其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产业趋势、用户消费需求的增长升级等外源动力因素以及技术创新、营销模式转变、组织架构改革等内源动力因素,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构成动力机制。为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应依托国家政策,针对现有市场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促进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与用户体验,进而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供给质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  相似文献   

9.
沈潇湘 《体育科学》2023,(10):45-52
技术创新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通过构建两阶段关联的创新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技术创新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类型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创新开发滞后型”,产业整体属于中低技术(low and medium-low technology,LMT)产业,纯技术效率偏低,产业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是一种在相对较低创新水平上的协调发展,高水平创新明显不足,面临原创性知识生产能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等困境。据此,从成立国家体育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加快制定体育产业促进条例、借助数字化转型提升前端创新开发水平、提升创新成果的技术成熟度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协调发展水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战略变革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有效之路。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剖析双碳目标下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类型、发展路径及保障机制。基于绿色低碳技术实践探索与数字技术赋能,数字化变革类型有数字生态指引型、数据资源引领型、低碳流程变革型、低碳产品优化型四种类型,针对四种变革类型分别提出建立涵盖目标产业上下游的绿色生产供应链体系、探索绿色低碳创新的体旅产业转型模式、数字技术驱动体育用品制造能源行业碳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创新与数字技术协同发展路径。为应对企业碳减排技术瓶颈,提出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绿色数字化生态系统、建立以数据中台为保障的数字化组织结构、培育企业适应新管理情境的数字化动态能力、探索以“数字人”为主体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举措。  相似文献   

11.
围绕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学界主流观点是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的占比。但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结构演进,还是我国后工业化时期的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并不意味着体育用品制造业向体育服务业转移。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是创新的结果,产生包默尔悖论现象。体育产业结构赶超型发展战略实施,过度强调体育服务业产值比重的多寡,不利于体育市场繁荣,弱化体育主导产业的优势作用,助推了生产要素"脱实向虚"的风险,促使服务业的自我循环,出现"结构性陷阱",这不利于贯彻中央提出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十四五"期间,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重点还应是体育服务业,特别是本体产业的发展,但继续增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实力并无异议,硬性提出"着力提升服务比重"会造成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偏差。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体育用品规上制造业的区位熵及产值份额变化量来识别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移,通过标准差椭圆结果分析其转移的方向、路径与距离,同时运用逻辑模型对短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2000—2015年影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东部地区具有绝对集聚优势,但通过产业转移,一些中西部省份如江西、湖南等开始跻身优势区域;(2)在转移数量上,上海、福建转出量最大,中部地区江西、湖南和安徽转入量最大,西部地区四川、广西转入最大,东部地区如山东也存在产业转入;(3)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空间上呈“北(偏东)—南(偏西)”的分布格局,并呈现“北偏西-西偏南-南偏西”垂直翻转的“√”型转移的趋势;(4)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经济支撑是促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入的主要因素;人力成本越高、地方政府税收越高则会降低产业转入的概率,其中人力资源与地方政府政策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2015-2017三年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数据,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表现在产业政策效应持续发挥、体育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以及体育用品及制造业的产业智慧得到增强;存在问题表现在体育产业政策引导细化不够、产业内容非均衡发展影响边际效应,以及体育产业升级的理解偏差;最后研究提出了体育产业升级路径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服务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服务化也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服务化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结合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实际,探讨了服务化对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效应体现,主要包括:推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有助于构建一个多层次体育用品服务供给体系,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济附加值,提高顾客体育消费感知质量,延长体育产品生命周期等。该文引入制造业服务化理论分析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合适的电子竞技产业观点;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性;没有比较完善的赛事品牌;电子竞技产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无法赚钱;电子竞技产业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等五个问题是困扰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因素。认为发展我国的电子竞技产业要从强化战略合作,利用已有产业链来扩大影响,增加品牌附带价值,拓展其它盈利方式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竞技事业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产业关联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利用2002、2007、2012、2015、2017年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关联效应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关联动力。研究认为,考察期内我国体育产业关联总效应不断增强,乘数效应发挥了主要作用,反馈效应作用有限,体育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能力超过了其他产业对体育产业的带动能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关联动力是溢出效应和乘数效应,但每个阶段的主要关联动力来源不一;分行业来看,体育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关联动力是乘数效应,体育用品销售业发展的主要关联动力是溢出效应,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关联动力均是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从增强体育产业自身发展能力、推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各省区市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的体育产业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各省区市2025年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均达到甚至超过46号文件国家总体发展目标要求,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依然存在。根据实施意见及近年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分成都市产业群、东部地区产业群、中部地区产业群、西部地区产业群、东北地区产业群五大区域产业集群。都市产业群重点发展高端体育服务业;东部产业群重点打造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业;中西部地区重点承接沿海低附加值制造业转移,发展特色展演业;东北地区发展冰雪产业。实施意见基本符合各地区实际,但也可能导致新的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具体措施从表述来看,有的地区措施具体、有的地区措施模糊、有的地区政策趋同。脱离实际的政策效仿,违背经济规律会导致延误发展机遇,使地区差距拉大。建议各省区产业政策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时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