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敏 《武当》2023,(10):70-72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将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思政内容深度融合,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中去,将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整个高校育人的全过程。本人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为例对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首先回顾“课程思政”的背景、“课程思政”理念的产生、课程思政的发展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国内外研究基本概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存在的问题;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研究,包括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构建,结合武术专业的特点,为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在实践操作中积极探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速度轮滑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的部分高校速度轮滑课程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大学生们对体育概念的重新理解和认知,引起高校体育教学发生很大变化和变革。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除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外,新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使得体育教学课充满激情和活力,速度轮滑已开始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内容。从健身、休闲和娱乐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高校开展速度轮滑课程的积极作用并认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速度轮滑课程的必要性,使速度轮滑课程朝着“健康第一”、休闲娱乐,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学忠 《灌篮》2021,(2):130-130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新概念,“核心素养”是教育部于2014年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被首次提出,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大高校对于自身体育课程需根据这一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确保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鉴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现状,探讨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旨在提高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洋花 《体育风尚》2021,(5):182-184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影响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该运用更为合理的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稳步开展,同时也让思政建设的成效更加明显,对学生们起到积极的影响。本文重点结合立德树人的理念,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制定出科学的方针,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文化当中的重要构成,彰显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等,对健康人格的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校民族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要把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媒介,在课程开展的各个环节中充分挖掘所蕴含的思政要素,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不断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优化,推动民族体育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纲要》实施以来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现状,为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18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结合本省的实际,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下,完善了教学文件,基本实现了教学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确立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模式;加大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项目设置多样化,强化了教材内容的健身性、时代性和人文性特征;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课余体育活动模式和竞赛体制;“教体结合”促进了高校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建立了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形成了学生健康管理的雏形。但由于缺乏完整的体育课程观念以及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偏重于形式的变化,对长期影响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目标尚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刘志敏 《体育学刊》2001,8(6):75-77
传统的体育课程将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解决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的任务之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对高校体育深化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在阐述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影响因素。建议:强化领导观念,完善相关法规和监督机制;统筹全局,注重高校各类学生群体均衡发展;加强师资培训,创新体育课程理念;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组织形式”。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如果这一部分组织无序,就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根据本校实际和传统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巩固和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都会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本文从我院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规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课程对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理念和终身体育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深受竞技体育理念的影响,单纯重视技能目标的实现,缺乏德育的渗透,与现代综合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思想政治课程观的设立,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有了明确的目标,即“育人”。本文阐述当前高校公共体育在德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在其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剖析,给出了如何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德育建设、渗透课程思政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社会学的"马太效应"理论,针对我国奥运项目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奥运项目中"马太效应"的利与弊,就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雯雯  程茜 《体育科研》2024,(1):30-36,43
奥运会项目图标是奥运会体育项目的图形展现,代表了每届奥运会的面貌和主办国的国家形象。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了项目图标的视觉呈现和功能的演变历程。总体而言,图标的形成和发展与奥运会赛事、社会科技发展以及主办国的文化紧密结合。与往届经典图标对比,2024年巴黎奥运会图标设计改变了以往项目图标的视觉呈现形式,在图标中呈现体育器材以凸显体育项目。图标以“荣誉徽章”的样式凸显了情感联结功能,既体现了每个体育项目的独特内涵,又让参与奥运会的人们团结在一起,提升了人们在奥运会中的情感体验,满足了时代多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以"人文奥运"理念促进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我国办2008奥运会时所提出的三个理念,它反映了奥林匹克宗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人文奥运精神和理念倡导体育运动的人文文化,进一步推动和发展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下的体育叙事,不仅要阐发疫情期间体育事件及其社会意义,更应揭示不同体育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将对体育现实问题的思考转化为未来体育转型的应对策略。基于叙事的角度,以访谈的方式,探讨体育产业发展、东京奥运会延期、体育组织治理、奥运备战、居家体育、体育在线教学、体育中考等热点事件和话题。认为:①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呈现持续性、结构性、社会性等特征,在"转危为机"的话语下,应借助政府的积极行为,实现体育行业与体育产业的多层次融合,增强对消费端的刺激,提高体育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后疫情时代体育产业发展动力;②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凸显国际奥委会内部治理的困境与危机,引发对中国体育赛事治理效能的思考,给奥运备战带来挑战,促使运动训练由传统化模式向集群化工业模式转变;③空间重叠与权力空间渗透造就居家体育的特殊"脱域"空间,成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催化剂,引发体育教学、社区体育、群众体育活动方式的改变,形成自觉行为更高的群众体育"在地化"驱动模式;④在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话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转型与辩驳为体育话语转为文化资源提供契机,促进文化与体育的互动与整合,深刻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人文危机正在演变成为不可回避的严重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揭示其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丰富与传承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核心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奥会是通过体育教育青年,并为全世界青年提供一次感受奥运精神的一次盛会。本文通过对南京举办2014青奥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阐述了南京城市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同时对南京城市体育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体育文化的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体育场馆功能转变的建设、体育产业化的建设。为南京举办好青奥会和实现南京城市体育的整体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奥运场馆以及周围的体育设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许多场馆在奥运会后仍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能妥善管理,有效开发利用,将会有力地促进北京全民健身运动、奥运旅游以及国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概念、成因、在近几届奥运会上的相关表现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往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和主办国预防或应对“低谷效应”的相关举措,提出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能出现“低谷效应”的对策:适度压缩奥运投资规模;场馆建设既要考虑短期的赛事要求,更要考虑所在城市的长期需求;建立有效的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和房地产市场体系;引导相关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借助奥运加快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方法,从健美操进入奥运会的背景、奥运“瘦身”改革的大环境出发,对健美操进入奥运会自身因素的不融性和健美操与奥运竞技体育在技术方面的可融性等进行了分析,以唤起大家对健美操项目发展的深入思考,从而为健美操能进入奥运会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对奥运会的承办历史进行研究发现,奥运会的承办国在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同时都承载着本国的发展目的。但是,由于疏于掌控,一些国家也出现了本国目的的过度追求,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国际影响。为避免此类现象在第29届奥运会上发生,依据《奥林匹克宪章》和《主办城市合同》的规定,对北京承办奥运会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文化目的以及体育目的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