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耐力性运动项群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智力因素是青少年竞技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发展与发挥的动力—调节系统,是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访谈了解到非智力因素是运动训练系统的薄弱环节之一,故本文运用自编自陈量表法、逻辑分析法、个案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与耐力性运动项群青少年竞技运动员关系密切的10项具体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级及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多角度的调查与统计分析,旨在找出规律,为广大一线教练员对该项群青少年竞技运动员进行更为有效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提高其心理能力乃至综合竞技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智力因素是青少年竞技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发展与发挥的动力—调节系统 ,是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 ;通过访谈了解到非智力因素也是运动训练的薄弱环节之一。故笔者运用自编自陈量表法、逻辑分析法、个案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 ,对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青少年竞技运动员关系密切的 10项具体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级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多角度的调查和统计分析 ,旨在找出规律 ,为广大一线教练员对该项群青少年竞技运动员进行更为有效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提高其心理能力乃至综合竞技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培养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们不仅对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缺乏深刻认识,而且对具体运动项目在非智力因素的特定需求方面也缺乏足够了解,以至影响了青少年竞技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有效性。旨在为提高青少年竞技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乃至运动团队的综合制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心理能力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的心理制胜因素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对一对一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的心理制胜因素进行综述,总结概括该项群运动心理制胜因素的专项特征,以期为提高该项群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降低参赛风险拓宽思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项群训练理论出发,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把竞技运动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采用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试软件,对从事这两类运动的运动员进行测试,研究不同项群的运动对人格塑造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项群理论简述项群理论是我国学者在竞技体育领域所建立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项群训练理论是竞技体育的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的一个层次,它将一些存在某些共同特点的运动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探求项目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规律。项群理论认为由于训练活动的基本任务在于提高和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因此,应按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划分项群,并进行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德州市从事武术套路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德州市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现状,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为教练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为提高德州市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以及获取更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特定的文化、环境特点,在我国非智力因素理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八一队、山东队等5个乒乓球专业队10岁至17岁的青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和科学选材提供可靠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运动员中,成就动机、运动焦虑、运动自信心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段运动员中,运动热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中,运动独立性和运动坚持性两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级别运动员中,运动热情、注意稳定性和情绪稳定性三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各级教练员根据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从科学选材,到有侧重的加强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强化,能在科学训练中更快更好的提升乒乓球竞技水平,缩短成才周期。  相似文献   

9.
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特征(1)项群是一个集合概念; (2)项群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一种项目(如田径),而不是个别项目(如短跑); (3)项群理论的研究内容是训练的基本规律。2.主导竞技能力的项群划分与构成竞技运动项目的项群划分是建立项群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1983年,田麦久首次提出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为标准进行项目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体能主导”和“技能主导”两大类的项群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项群训练理论是我国学者对原有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和补充,不同项群运动员的竞技决定因素不同。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析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特征,以加强对网球运动项翦特征的认识,指导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11.
目前运动心理学对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和单一的心理因素研究较多,其中也涉及到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但多数研究不系统。在坚持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战术能力培养的同时,全面发展其心理素质,系统的将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理论应用到散打运动当中,对提高运动员成绩及促进运动员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体育教学中的经验表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 培养,不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更有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培养动机、意志两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实 践,阐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掌握武术技术动作是智力和非智力共同参与的过程。智力是认识能力的总体,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等,其核心是思维能力。非智力心理因素是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以及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是促进人追求知识、献身事业和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外部动力,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田敏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611-613
注重少儿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培养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必备条件之一.其重要性决不亚于任何技战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文章通过对少儿心理特点、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的一般概念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些有关提高羽毛球运动员心理能力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运动员非智力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提高大学生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水平的途径,为增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成绩、真正成为出色的运动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心理训练是现代射击运动训练理论密不可分的整体体系,心理训练越来越受到广大射击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依据心理训练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多年在省射击队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分析心理训练与射击运动项目的密切关系,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在大赛中发挥最佳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