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用分数来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这种做法是片面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决定于人的需要。根据人的需要来调动和激发人的活动积极性,是符合学生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因此,了解学生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不同中学的180名中学生答卷调查和询问,发现最能调动积极性的需要层次可归纳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2.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进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激励手段,是指以激发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动机,以促使他们有效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教学手段。它实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行为。在25种教师行为中,“在你完成动作时给你具体的指点”、“鼓励你克服遇到的困难”、“语言幽默富有趣味性”、“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动作要领”等,学生认为“必要”的百分比最高。应提倡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3.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出发对体育动力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不同层次体育需求进行相对的激励措施将有利于激发体育意志,然而如何将群众自觉有目的的体育行为向非动机的个人体育行为转变,即实现体育领域高度的自我实现是群众体育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方式是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激励方法,首先在动机需要的前提下,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动因。也就是说,光有需要和一定的动机内因是不够的,往往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使需要和动机产生消极情绪,所以还必须有一定的激起这种需要的条件和诱因,以使其潜在状态转化为积极、活跃有目的的行为倾向。人的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愿望和意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与激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激励是现代社会调动人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术和技能需要激励、启发思维开发智力也需要激励。根据多年体育教学的经验,阐述激励学生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利用体育的方法和手段。实现体育目的的一切实践活动。体育行为基本的表向是运动,它的基本要素包括1.体育行为的主体是人;2.体育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能动活动;3.体育行为与一定的客观相联系作用于一定的对象;4.体育行为总要产生一定的结果,实践证明,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对其今后一生的体育实践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现阶段加强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探讨对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与体育行为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阐释了课外运动的行为学机制-因个体需要而产生的有目的的锻炼、娱乐、竞赛等行为。并对影响个体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体系作了归纳,对高校课外体育“小群体”现象作了行为学探困。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的主体需要,提出了促发其动机的激励模式及激励力量结构公式,并认为,只有在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正确地激励引导之下,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解决高校课外运动所存在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摘栏     
<正> 激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方式有:一、融通式激励,学生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的程度。二、勉励式激励。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三、参与式激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献计献策,参与备课。四、期望式激励。该表扬的,应实事求是地予以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对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五、宽容式激励,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要容人之  相似文献   

9.
毕永新 《体育师友》2012,35(3):15-16
激励策略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对被教育者进行诱导激励,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恰当地运用激励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人格。体育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能够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最终形成学生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意志的概念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一)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要接受来自多方面的要求和规范,比如学校教育的要求、家庭角色相应所需要的要求;自己对学习工作发展、对身心的发展要求,使其塑造达到人社会化的需要。因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过程是顺着一定的意向发展,这就意味着他的行为需要克服种种的困难,通过意志行动才能达到人的完善之路。体育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活动。比如说,体育教学所教内容是根据长期以来体育教育的经验,人发展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前言目前在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体育课的组织与教法、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及课的运动量,课的强、密度,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方面的研究较多。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搞好体育教学无疑是起了很重要作用的。但这仅是就教育者方面的工作来研究的,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参加者—学生(是学习体育的主体),他们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怎样?抱着什么动机参加体育活动?这些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见。“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它是行动的动力,是由人的精神、生理需要或社会性需要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激励法是通过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肯定,使这些思想和行为得到强化和推广的一种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教师要准确地根据学生的需要,通过施加强有力的鼓励性刺激。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并加以引导和强化,使其发生一系列良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校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对象,大学阶段是他们接受正规系统体育教育的重要一站,他们对体育行为认识与养成,对进一步有的放矢地落实高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确立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基于态度改变理论来探究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促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体育教学艺术是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和体现,特别是在我国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则显得更加重要.体育教学艺术的构成包括诸多方面,我们所要讨论和探索的是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是调动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尤为重要,因学习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需要激励;启发思维、开发智力也需要激励;培养勇猛顽强、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更需要激励.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教学中激励学生的方法与技巧,建立一套教学激励机制,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体育体语,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殊的非语言行为。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利用这种非语言行为,需要对其特征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阐迷了建立体育体语学的依据,并对体育体语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分类、基本特征和研充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计。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研究学生的体育行为,了解其行为的动机、特点,以及影响学生体育行为的各种因素,有效地把握和合理地运用激励的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群体活动的管理水平。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1989年5月采用问卷法对曲阜师范大学10个专业四个年级的41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女大学生155名。  相似文献   

17.
体育行为,是人们从事体育活动过程,在动机支配下所产生有意识的动作。它是人们思想,情感,态度,个性,意志,需要等因素综合性的客观反映。体育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体育系统内如何激励人们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开发人才资源,实现体育任务的一门管理学科。本文提出了建立体育行为学的必要性,并对体育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体系以人为本, 以“养生乐心”为核心, 导出了体育的本质问题: 体育行为发端于养生乐心、提高生命质量之需要, 从而发生兴味, 产生参与体育之动机。通过体育活动, 人达到养生乐心之目的, 从身心两方面完善人之自我。是为本文对毛泽东体育思想之阐释。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工作现状与行为激励方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中有超过22.3%并没有行实际的指导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认可度不高;行为激励方式比较单一;物质依托不足和活动资金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立法的缺位等。针对以上情况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行为激励方式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体系以人为本,以“养生乐心”为核心,导出了体育的本质问题:体育行为发端于养生乐心、提高生命质量之需要,从而发生兴味,产生参与体育之动机。通过体育活动,人达到养生乐心之目的,从身心两方面完善人之自我。是为本文对毛泽东体育思想之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