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凤梅 《体育世界》2009,(10):90-92
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显示:河南大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情况较好,女生体质状况稍好于男生;非正常标准体重的学生中,体重较轻者占相当比例;学生耐力素质优秀率最差,而柔韧素质优秀率最高。并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全日制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下体质健康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体质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优秀率相对较低,女生相对男生体质相对较好;男生握力体重指数优秀范围的人数较高,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素质良好;女大学生生坐位体前屈优秀率较高,腰部柔韧性素质良好等。  相似文献   

3.
郭锐 《体育世界》2012,(12):53-55
根据2007年正式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武汉科技大学2010级、2011级学生健康体质指标进行测试.并对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指数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认识,从而比较准确的反映综合性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通过对武汉科技大学体质健康测试的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问题探讨和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7年正式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长安大学2007级、2008级学生健康体质指标进行测试,并对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指数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认识,从而比较准确的反映综合性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通过对长安大学体质健康测试的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问题探讨和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频数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了分析,对身高标准体重各等级学生机能、素质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在总体上集中分布在较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身体形态对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和握力、握力体重指数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而对台阶试验和坐位体前屈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翁小龙 《体育世界》2009,(10):43-45
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外事学院、欧亚学院、西京学院)05级、06级、07级、08级的男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多次测试与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发现标准体重组男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情况好于其他组,男生总体体质健康状况有所下滑,体能、身体素质下降明显,运动能力尚待开发;在大学二年级阶段学生体质状况差异性显著,总体男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缓慢,体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偏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成都市8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技能状况,并将汉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与2005年的普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高校男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情况要比女大学生严重;身体素质方面男女生差别大;不论男、女肺活量平均值在4个年级之间呈递增的态势。对比结果为在身体形态方面男生有所下滑,女生有所增长;在身体素质方面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女生)、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科学把握体质改善工作方向,不断修缮体质健康评价内容与标准;加强学校体育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校园体育网络服务平台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7年正式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2005级、2006级、2007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他(她)们的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指数、分数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认识,从而比较准确的反映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通过对黄冈师范学院体质健康测试的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问题探讨和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陈志坚 《体育世界》2014,(12):130-131
目的:通过对2010—2012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各年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学生个体素质发展单一,大多数大学生很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结论:学生体质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年级越高体质指数越低,年级越高锻炼积极性越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不够,大多数学生上体育课只是为了取得体育成绩,对体育课兴趣不高,需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体质测试等研究工具,对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多重比较和灰色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2)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但反映其体质状况的各个指标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3)反映大学生体质状况的6项指标时其心理健康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体质总体情况、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成绩、台阶试验分数、身高标准体重和握力体重指数。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12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身体自我特点。结果表明:男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女生;乡村来源学生的身体自我明显优于城镇学生;非体育专业间学生身体自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体育专业学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每周锻炼时间或次数越多,对学生身体自我的影响越积极。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变化特点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进并经过本土化改造的“阶段变化理论模型”为依据,对常州4所本科院校一至四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其中女大学生存在随年级升高不参加锻炼人数逐步递增的不良现象;大部分学生只是有时参加体育锻炼而未能养成习惯;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须借助不同的干预措施来促使锻炼人群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3.
耐力项目测试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显示和社会调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测试水平逐年下降。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某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耐力项目测试经行研究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大学生的耐力水平亟待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和体育锻炼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将成为今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林鹏  徐成立 《精武》2012,(20):84-86
体育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一个重要分支,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当代中学生的体质测试,身心健康等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分别从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结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入手,对国内外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我国中学生体育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风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教学风格进行讨论,概述它的特征和成因.得出体育教学风格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泉州市区中学生对体育信息传媒接触行为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泉州市区中学生们主要是通过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获得体育信息的;"学习紧张,没时间"、"没兴趣"等因素影响着他们接触体育信息,但仍有59.83%学生能够经常接收体育信息,从体育新闻和体育欣赏等栏目中获得娱乐和休闲;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为广大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和体育传媒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角度对当代大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4个视角,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试图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严重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体育锻炼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并从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和计划的制定等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胡用岗  李凌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4):46-48,54
为了解四川省高职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四川城市职业学院53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对测试数据按城乡差异、民族差异、学科类别差异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四川省高职大学生的体质特征,以期为今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安全事故的频数、类型、受伤类型、安全运动知识技能等进行调查,从师生、环境、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防范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获得相应的运动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