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9,(11):976-981
目的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与分析,探究水中运动对髋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在Cochrane、EBSCO、Embase、OVID、PEDro、Pubmed、Web of Science搜索关于水中运动对髋关节炎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将文献导入endnoteX9,用PEDro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水中运动对肌力和计时站起-走测试成绩的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无运动干预结果显示:水中运动对髋关节疼痛的缓解和WOMAC(function)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有运动干预结果显示:对照组对髋关节疼痛的缓解和改善躯体功能优于水中运动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水中运动可改善髋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肌力和功能,可作为髋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综合相关文献,从定量评价角度评估运动干预及营养联合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结果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等数据库,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文献,提取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在Review Manager5.3软件上进行统计分析,效应量以加权化均差(SMD)的形式表示。结果:纳入文献共计14篇,其中实验组为运动干预的研究10项,样本量551;实验组为营养联合运动干预的研究9项,样本量54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干预有效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力量(腿部力量)[SMD=0.5395%CL=(0.35,0.70),P<0.00001]、身体表现功能(步速)[SMD=0.38,95%CL=(0.04,0.77),P=0.03]。结论: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肌少症患者肌肉力量和身体表现功能,但对于结果不具有显著性的结果指标也并不一定没有作用。在这个领域需要进行高质量的研究来探索治疗肌少症的有效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两种常见运动方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内脏脂肪、肝功能与脂代谢治疗效果对比,为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文献质量,Review Manager 5.3软件meta分析。结果:1)内脏脂肪与脂代谢方面,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之间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肝功能方面,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氨酰转移酶(GGT)在两种运动间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有氧运动对AST在“年龄<52岁”、“BMI≥28”、“干预频次为3次/周”、“干预周期≤12周”亚组中改善效果比抗阻运动好;对ALT的改善在“BMI≥28”、“干预频次为3次/周”亚组中效果更佳。结论: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比,对NAFLD患者内脏脂肪、肝功能与脂代谢治疗效果均无差异,两种运动方式的干预效果相近;但不同亚组仍表现出差异,有氧运动组AST在低龄、高BMI、短干预周期和短干预频次组改善效果更佳,ALT在低龄、短干预周期组具有更好效果。提示患者应根据自身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自身运动情况等,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进行,而当患者需要改善AST与ALT时,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4.
Cochrane评价: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运动干预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干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运动(或锻炼)"为协作网提供的专用统计分析软件RevMan 4.2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20篇,全部文献均为低质量研究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对延缓、逆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下降均有一定疗效;在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方面,对血清骨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羟脯氨酸与尿肌酐比值(HOP/Cr)的干预效果较为明显,而对血清钙磷水平、血浆酸性磷酸酶(AC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尿钙与尿肌酐比值(Ca/Cr)、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结论:目前有限的纳入试验显示,运动对延缓、逆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丢失有肯定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与骨质形成,而对降低骨质吸收的作用较弱.但由于纳入的文献研究质量较低,难以提供循证医学所需的最佳证据.因此,对于运动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的判断仍需更多质量高、内在真实性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2015年后符合随机对照实验要求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社区运动干预的效果和技术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为我国体医融合的慢性病社区运动干预实施提供借鉴。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估方法,最终纳入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运动干预文献33篇,糖尿病患者社区运动干预文献28篇,提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运动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下降(P<0.001),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BG)显著下降(P<0.001);(2)运动干预的组织方面,表现为采用个性化运动处方的比例较低,多以步行等患者习惯的运动方式自主实施;(3)运动干预形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且干预效果明显,抗阻运动仅在高血压患者SBP下降的过程中作用明显,而联合运动较少采用,且未见明显效果;(4)运动干预主要以小强度为主,但中高强度的运动干预效果明显;(5)常采用30~60 min,每周3次及以上的运动干预,且干预效果较好,糖尿病患者每天保持60 min以上的运动有更好的效果。结论:(1)社区运动干预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有效手段,运动干预策略遵循运动处方与健身指导的一般理论;(2)社区运动干预实施中组织发动慢性病患者参与运动至关重要,干预策略应着眼于患者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运动处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hathy, 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38~88岁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干预前后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和感觉振动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VPT)的变化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推拿治疗组踝臂指数和感觉振动阈值干预前及干预结束一分钟内的自身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自身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踝臂指数和感觉振动阈值差值成组设计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个月干预后,治疗组左右踝臂指数和右侧感觉振动阈值与干预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右侧踝臂指数与干预前对比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推拿配合抗阻力量练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2型糖尿病运动辅助治疗效果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运动辅助治疗对我国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检索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教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99-2008年全部文献,查找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4.2统计软件对提取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原始文献27篇,文献质量评估高质量研究2篇,低质量研究25篇,所有研究均未发现执行分配隐藏.Mata-分析显示:运动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无论在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调整血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方面,还是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血脂)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虽然国内期刊报道的运动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所产生的效应可作为运动辅助治疗有效的证据,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其真实性仍会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8.
运动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将18例EH(轻度10例为A组,中度8例为B组)患者经三个月的运动(散步、慢跑及太极拳等)治疗,进行诊断和疗效判定;A、B两组的疗效以及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经诊断11例血压达到正常,6例轻度,1例中度:按疗效标准判定,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治疗后的血压明显降低(P<0.01)。结论:适当的运动锻炼对轻、中度EH患者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降压疗法;轻度EH患者的疗效更显著,更适合运动疗法;散步、慢跑及太极拳等运动组合是一种治疗轻、中度EH有效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文献,选定与研究相符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选取国内实证类文献10篇,国外实证类文献6篇,共计16篇。了解治疗脑瘫患者的运动干预康复手段,分析其干预方法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国内一般采用核心稳定运动干预、抗阻训练、悬吊运动训练以及柔韧训练为主;国外采用向后行走训练,机器人辅助训练,平衡训练等多种训练干预方式。国内外在对其进行运动干预之后,显示对脑瘫患者粗大功能、痉挛状况、步态步速行走能力以及肌肉肌张力、平衡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对脑瘫患者特殊的体质情况,借鉴先进干预手段以及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的治疗康复手段,促进患者临床康复。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设计更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刺激肌肉的康复,改善脑瘫患者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早期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恢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冰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3):29-30,44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 :把 4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运动治疗组与对照组 ,早期运动治疗组 2 0例 ,在发病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病情稳定后的 7天左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治疗 ;对照组 2 0例 ,在发病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病情稳定后的 2 0天左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治疗。瘫痪肢体的肌力检查按LovettⅥ级分类法〔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 ,瘫痪肢体肌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且早期运动治疗组肌力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作用 ,早期运动疗法是提高患者肌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