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界》2007,(10)
前些年,笔者收藏了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喜"字罐(见图)。该罐高21.5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16.5厘米。罐口收敛,露胎。肩上饰有一圈回纹,罐腹分别有三个"喜"字和缠枝牡丹纹,构成此罐的主题纹饰。瓷罐内外及罐底施透明釉,圈足内外斜削较尖,并有火石红。整个瓷罐釉色  相似文献   

2.
杨洁 《收藏界》2015,(2):28-34
2013年6月,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在众人翘首期盼中华丽绽放,展厅内珍品云集,灿若繁星,而一件大罐如众星捧月般端立于展柜中,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河北保定元代窖藏出土的国宝重器——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图1)。大罐主题纹饰为腹部四组菱花形开光,开光内分别贴塑牡丹、菊花、石榴花、山茶花与山石的组合,其中山  相似文献   

3.
定州静志寺地官出土定瓷除白釉瓷外还有其他釉色产品。例如:黄褐釉鹦鹉形壶(图19)、黄褐釉波浪纹盖罐(图20)、绿釉波浪纹净瓶(图21)、黄绿釉弦纹胆式瓶(图22)等是典型的低温铅釉陶瓷。这几件颜色釉产品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是北宋低温色釉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陶瓷史上,唐宋时期的四川邛窑将胎装饰(刻、划、剔、堆、贴、雕、塑、模印等)和釉装饰、高温彩绘和低温彩绘、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集瓷器于一身,表现是很突出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刻、划花彩绘大盆。  相似文献   

5.
这件“内府”款黑釉大罐,呈直口、丰肩,口径28.5厘米,高58厘米,肩部凸雕正楷“内府”二字(图1)。“内府”两字被人为损坏,从残留的部分可以看出字款处无釉,周边泛火石红,平底满釉,底面留有5处支烧痕迹。此罐应系元末明初皇宫在北方磁州窑系订烧的内府装盛粮酒之物。  相似文献   

6.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绘画装饰为世人所叹服,其中釉下绘画内容丰富,纹饰简洁,绘画题材涉及人物、动物、植物等等,根据现已公布的资料可知,人物图并不多见,而以婴戏纹装饰最为著名。陶瓷上的婴戏纹装饰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延续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专家考证,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莲花童子纹壶(图117)是目前最早有实物可证明的陶瓷上的婴戏纹饰。孩童稚嫩幼小的身材,光滑剔透的皮肤,  相似文献   

7.
耕生 《收藏》2013,(13):70-71
吉州窑年代的下限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问题,而纪年瓷无疑是解决疑问的实证。考古资料和民间藏品中目前已有两件实物可资参照。1983年,吉州窑永和窑址出土一件丁未年款釉下彩绘水波纹残罐(图1),现藏江西省吉安县文物管理所。底径12.8厘米,高20厘米。敛口,平沿,短颈,溜肩,球腹,圈足,口及上腹部分残缺。罐外壁薄施一层白釉,器内无釉,有明显的旋削纹,足边露砂胎。罐体以褐彩绘画,共有4组纹饰,各组纹饰之间以粗细弦纹间隔,颈部饰卷草纹一周;肩部褐彩书写"□□作称心买卖答者,丁未岁下市朱有成用工"(图1A);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4)
正从宋代开始,梅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装饰格局,每个朝代在此基础上都有特定的时代风格和流行纹饰。早期:多样化探索五代至北宋早期,梅瓶装饰主要是"胎纹釉理"模式。北宋中期开始,逐渐以"范金琢玉"式和"文彩相彰"式展开(见图1、2),分别出现了分层、分块和单体折枝三种纹饰布局格式,口、颈部绝不会出现纹饰,胫足部时有时无,腹部或肩腹部成为装饰的重心部位(见图3、4)。辽代梅瓶装饰,集中突出腹部主题饰纹,只见分层和单体折枝两种格式(见图5、6)。  相似文献   

9.
耕生 《收藏》2013,(7):70-71
吉州窑年代的下限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问题,而纪年瓷无疑是解决疑问的实证。考古资料和民间藏品中目前已有两件实物可资参照。1983年,吉州窑永和窑址出土一件丁未年款釉下彩绘水波纹残罐(图1),现藏江西省吉安县文物管理所。底径12.8厘米,高20厘米。敛口,平沿,短颈,溜肩,球腹,圈足,口及上腹部分残缺。罐外壁薄施一层白釉,器内无釉,有明显的旋削纹,足边露砂胎。罐体以褐彩绘画,共有4组纹饰,各组纹饰之间以粗细弦纹间隔,颈部饰卷草纹一周;肩部褐彩书写"□□作称心买卖答者,丁未岁下市朱有成用工"(图1A);  相似文献   

10.
李元梅 《收藏界》2011,(3):129-130
此瓷器应称为:"乾隆年制"蓝料楷书款瓷胎画珐琅镂空高颈人物纹罐(瓶)。此瓷器的考证,依"眼学鉴定方法",从其形制、纹饰、画工、色料、款识、胎、釉诸方因素来鉴别:一、从该瓷器的形制来看:其造型十分别扭,如罐似瓶,不伦不类  相似文献   

11.
张朝晖 《收藏》2011,(2):30-31
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珍藏了一批有唐以来的出土瓷器珍品:唐瓜棱三足白釉盖罐(图1) 1985年5月岐山县凤鸣镇李家沟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塔式罐、乾元通宝等随葬品。通高6厘米,腹径6.5厘米。敛口,有盖,鼓腹,平底,下有三足。通体施白釉,釉不及底。从造型、胎釉等方面分析,应为唐邢窑系产品。唐褐釉执壶(图2) 1988年11月岐山县凤鸣镇陈家河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开元通宝等。此壶通高11.6厘米,口径4.8厘米。喇叭形口,圆唇,束颈,圆肩,平底,短直流,颈肩部有执手,深褐色釉,底部露胎。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青阳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西晋釉陶堆塑人物谷仓罐,1987年6月出土于该县庙前镇,一级文物。釉陶罐通高32厘米,最大腹径26厘米,底径17厘米,灰陶质地,胎体厚重,腹上部施青黄釉。罐肩部以上由五联罐与人物堆  相似文献   

13.
正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藏品中,有潮州窑米黄釉瓷器约百余件。这些器物釉色白中泛黄,亦可称为"米黄釉",釉质细腻莹润,有细小开片;胎体稍厚,胎质相对不如景德镇同时期瓷器那么细腻坚致。其中明代的胎质较粗,清代、民国的细腻与坚致程度有所提高。器物类型有瓶、炉、文房用具、人物塑像、碗、盖罐等。装饰工艺除雕塑外,器物类的有刻花、印花、贴塑、镂空雕刻等。本文选取数件代表性器物做详细介绍和鉴赏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冯小琦 《收藏界》2013,(1):44-51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一、彩瓷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黑釉瓷器,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件题款很特别的粉彩小罐(见图)。这件粉彩小罐高9.5厘米,上面有一个直径达10厘米的宽沿盖,在盖的边缘有一圈描金,顶端有一兽钮。罐体直口丰肩,罐口直径为7.5厘米,底足直径为6.5厘米,罐身两侧每边各有两双系耳环,泥鳅背圈足。罐通体外施绿釉,内和底足施白釉。在盖和罐体上绘有精美的凤和牡丹  相似文献   

16.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釉里三彩蟋蟀盖罐(图1),堪称康熙釉里三彩瓷器的标准器。此蟋蟀盖罐为1952年陆士基先生所捐。口径12.8厘米,通高8.9厘米,腹径14厘米,底径11.7厘米。器型浑厚挺俊,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20,(7)
正胎装饰是运用于瓷器胎体上的刻画、贴塑、贴花、印花等的装饰手法。长沙窑贴花装饰工艺主要有模印贴花、塑贴、剪纸印贴等,其中以模印贴花最具特色,该技法来源于中原窑场。模印贴花是用模范来批量生产印花贴片的技术手段。模范多为陶瓷质地,模凸起,范凹陷,一般用模批量印制范,故模也称"母模";也可直接减地刻范。制作贴花的具体方法是,先用薄很的优质瓷泥在范土压印出凸纹贴片,接取修整贴片,未干时贴在瓷坯上,然后施化妆土,最后施釉烧制。模印贴花一般装饰在执壶流下、罐的肩部、盒盖和枕面上,这些部位是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3)
正明中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有一类很出名的人物画,画着两个衣衫不整、蓬头跣足的怪人。这两个人物是谁?他们正在干什么?瓷画爱好者似乎并没有定论。一些影响较大的专业书,如《明清瓷器纹饰鉴定·人物纹饰卷》《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人物卷》把此画中人物称作"和合二仙"。中国传统纹样中,"和合二仙"通常是一人持荷,一人捧盒,以谐音来表示身份。细看本文所论瓷画,两个人物并未持荷、捧盒,说他们是"和合二仙"有点勉强。  相似文献   

19.
正藏历十六饶迥(甲子)第二十二年土鼠年(1948年),西藏地方政府"扎西电机厂无边幻化稀有宝藏"首次铸造"桑久果木"10两银币(图1)。银币正面中间圆圈内为雪山狮子图,在阳光的映照下,一只雪域雄狮回首而立,前腿下为球状宝轮,并环有如意绶带纹饰,背景处为高山流水,下方有浪花水波纹饰,圆圈外环以八等分莲花瓣状分隔,每个莲花瓣内都有藏文,顺  相似文献   

20.
胡桂恩 《收藏界》2014,(11):76-76
笔者藏有一青花瓷盘(见图),花口,口径25.5厘米。内底绘三仙弈棋,树木花草;三仙面目不甚清晰,但神态栩栩如生。内壁被带状图案分隔成八等分,分别绘牡丹、菊花等纹饰。青花微微泛紫。盘底内凸。外底涂釉,釉下见明显的跳刀痕。外壁折腰。从以上特征判断,此盘应为明万历民窑青花瓷器。只是此盘款识与众不同,为四字款"大明国造"。在古代瓷器款识中称"国"的,从未见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