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肥胖产生的原因,剖析了有氧运动的作用机理,着重探讨了有氧运动减肥的科学性,为肥胖者达到理想的体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的减肥速度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免疫功能的影响,揭示针对于个体的科学的减肥速度,为健康减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某高校肥胖大学生男、女各40名为研究对象,并以体脂成分正常的男、女生各8名为对照组。根据减肥速度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5组,其减肥速度分别为6%原体重/12W、9%原体重/12W、12%原体重/12W、15%原体重/12W和18%原体重/12W,减肥周期为12W。在整个减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减肥速度,根据个体差异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结束时测试受试者的体脂百分比、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各组均达到了预定的减重目标,体脂百分比也明显下降;与正常青少年相比,肥胖青少年的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6%原体重/12W的减肥速度可增强肥胖青少年的免疫功能,9%原体重/12W、12%原体重/12W和15%原体重/12W的减肥速度对肥胖青少年的免疫功能影响不明显,而18%原体重/12W的减肥速度可对肥胖青少年的免疫功能造成明显的伤害。结论:肥胖青少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现象;低速度的减肥可增强肥胖青少年的免疫功能,而过高的减肥速度可对肥胖青少年的免疫功能造成明显的伤害,应根据减肥计划周期的长短采取适当的减肥速度。  相似文献   

3.
汪黎明 《体育世界》2014,(1):22-24,19
减肥成功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维持减肥后的体重维持更加的难。认清减肥后体重维持有关的因素可以提高关于对起关键作用的行为和先决条件的理解。该文使用了体重维持这个定义,它暗示了一种有目的的减肥,至少能在随后的六个月中维持。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查研究,该文认为成功的体重维持更多地和以下因素有关:初次减肥,到达一个自定的减肥目标,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一个规律的包括早餐和健康吃法的饮食和自我的调控行为。体重维持与以下因素联系更为紧密:发自内心的减肥动机,社会支持,较好的应对策略,处理生活压力的能力,自我效能,自制能力,生活中的责任和心理的增强和稳定。有些因素对体重的反弹可能是危险,如过度的饮食,过度的饥饿,因为心情不好和压力而饮食是对减肥被动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肥胖青少年减肥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州市肥胖青少年的减肥行为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结论:肥胖青少年对肥胖的认知极其有限和片面: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减肥在肥胖青少年中具有普遍性;运动在控制体重和减肥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青少年的重视;肥胖青少年减肥效果较差;不良减肥行为的发生比例较高。建立加强肥胖与控制体重知识教育,宣传科学的减肥方式,预防和控制不良减肥行为的发生,旨在指导福州市肥胖青少年进行科学减肥,并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减肥”这个词的热度是随着夏天的阳光一起火热的。气温升高,健身减肥的大军也日益壮大。穿上闷热的减肥裤,跟着健身教练跳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就真的可以减肥吗?看着体重秤上的指针直线下滑真的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吗?快速的体重下滑是否意味着快速的体重反弹呢?  相似文献   

6.
王明阳 《精武》2012,(29):11-12
指出肥胖产生的原因,分析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减肥的机理,为减肥人群实施科学、健康减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结合控制饮食的减肥方案对肥胖青少年降体脂的作用效果,及其对下丘脑-胰岛-脂肪轴的影响,为揭示运动结合控制饮食减肥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8名参加减肥训练营的肥胖青少年(女5名、男3名,年龄17岁±2.53岁)进行为期四周有氧运动和膳食控制相结合的减肥训练.在减肥训练前、中(减肥训练两周后)和后期(减肥训练四周后)三次测试受试者血液神经肽Y(NPY)、瘦素、胰岛素等指标.结果显示:在减肥的中期体重、体重指数显著降低,LDL和Tc均显著降低(P<0.01),TG显著降低(P<0.05);HDL显著升高(P<0.05).NPY、胰岛素显著降低(P<0.05);减肥后期与减肥中期对比LDL、瘦素显著降低(P<0.01),胰岛素、NPY显著降低(P<0.05).在减肥后期与减肥前对比,体重、体重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TG、LDL、TC均显著降低(P(0.01)、瘦素、胰岛素均极显著降低(P<0.01),NPY显著降低(P<0.05),HDL显著升高(P<0.05);血糖三次对比无显著差异.胰岛索与瘦素、NPY均显著正相关(P<0.05),体重与瘦素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有氧耐力训练与膳食控制相结合的减肥训练计划,提高了下丘脑-胰岛-脂肪轴的调节机能,进而降低体脂,改善血脂达到了很好的减肥效果,其中前期的训练效果要好于后期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侃 《体育世界》2008,(8):68-70
采用自编问卷,对两类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体育与非体育专业的的女大学生自我体重的认知偏差和希望值以及减肥的动机、方法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发现两组女大学生在自我体重认知及减肥意向上并无差异,但在减肥的期望值上,非体育专业比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怀有更不切实际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参加"2009年上海巅峰暑期减肥运动营"23名重度肥胖女性儿童青少年运动减肥前后身体形态指标,经过4周运动减肥后,体脂百分比、体重指数(BMI)、脂肪体重、腰围、臀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脂百分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MI,腰围/身高比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臀围/身高比。与BMI比较,体脂百分比是评价肥胖程度和运动减肥效果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0.
体育锻炼对肥胖儿童减肥机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法对儿童肥胖产生的机理、危害及体育锻炼对肥胖儿童减肥的生理机理进行总结、论述、分析。从而找出一种因人而异的减肥方法,在身体保持健康的基础上达到减肥效果,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吴震  唐宝盛 《冰雪运动》2012,(1):47-53,73
在客观评价肌肉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利用表面肌电仪记录右侧股四头肌伸膝运动的动态表面肌电信号(sEMG),并提取积分肌电值(iEMG)、中位频率(MF)。股四头肌伸膝运动sEMG原始图像显示:静息状态时,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小,频率缓慢;运动性疲劳时,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增大,频率加快;治疗后,浮刺组与直刺组的肌电信号振幅波动减小,频率减慢;而对照组未有明显变化。发生运动性疲劳时,iEMG值升高,MF值降低。浮刺治疗后,浮刺组股四头肌伸膝运动iEMG值较疲劳时降低,MF值较疲劳时上升。研究表明,sEMG可以作为局部肌肉运动性疲劳以及恢复效果的评价手段;针刺具有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在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恢复效果上浮刺优于直刺,可能与改善肌肉电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针灸配合浅针耳穴综合治疗运动员运动性失眠以缓解因失眠导致的精神不振、困倦乏力和反应迟钝等症状,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方法:随机分组分成针灸组和对照组。针灸组,以针刺印堂、神门、三阴交为主穴,结合脏腑酌情加取穴位并配以浅针耳穴。药物组,口服安神补心胶囊。结果:针灸组和药物组均为30例,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0.0%,通过假设检验,得出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针灸配合耳穴浅针综合治疗运动员运动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法,对运动员分别进行穴位刺激和穴位旁开两寸的相同刺激,观察运动员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说明穴位刺激和非穴位刺激对肌肉收缩机制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穴位刺激能够使胫神经H反射速度加快,使胫神经H反射动作电位波幅显著增加。非穴位刺激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穴位刺激更能对人体神经传导产生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针刺治疗肌肉酸痛的选穴规律,选男性健康青年60名,采用台阶超负荷运动方法诱发股四头肌酸痛。分别采用针刺和磁疗的治疗方法缓解肌肉酸痛,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肌肉酸痛在各个时期的表现程度、肌电图振幅和消失时间。结果表明,针刺能够显著地缓解肌肉酸痛,表现为基点振幅的恢复和肌肉酸痛程度的降低、持续时间缩短。针刺作用广泛,对于肢体出现的肌肉酸痛,即可单侧局部选穴,亦可选取对侧相应的腧穴,双侧疼痛可选用单侧针刺,为"巨刺"阵法提供了又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观察手法复位加针灸理疗对运动中膝关节骨错缝的临床疗效。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手法复位加针灸理疗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中医常规疗法;4次为一疗程,疗程内治愈不重复治疗。得出结论,手法复位加针灸理疗对运动中膝关节骨错缝有显著性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法和实验法,对针灸疗法在消除运动性疲劳方面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进行简单反应时、唾液pH值、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测定,对60名健美专项的学生训练前后针灸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运用点压穴位、针刺、艾灸、拔罐法等不同疗法,选用不同穴位,都能够加速运动后疲劳的消除,但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12只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造模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损伤后自然恢复;B组为特异针刺组,损伤后即刻、第1d~5d在损伤部位施以特异针刺治疗,1次/d,每次1.5min~2min.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损伤后第1、2、3、6天采血,用酶联免疫法测试不同时间血清前列腺素E2(PGE2)、五羟色胺(5-HT)和组胺(HA)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损伤后第1天特异针刺组血清PGE2显著性的降低(P<0.05),血清5-HT显著性的降低(P<0.01),血清HA的值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损伤后第2天,特异针刺组血清PGE2、5-HT和HA值均显著性的降低(P<0.05);在损伤后第3天特异针刺组血清5-HT和HA的浓度均显著性的降低(P<0.05),血清PGE2的值无明显差异(P>0.05);在损伤第6天,两组测试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而见,特异针刺疗法可有效降低兔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的血清PGE2、5-HT和HA等疼痛因子的浓度,减轻损伤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定位运动后及运动后经针刺或静力牵张处理的人骨骼肌M蛋白,以探讨超过习惯负荷后骨骼肌收缩结构变化以及针刺和静力牵张对促进其恢复的机制。我们发现:大负荷斜蹲后未经针刺的对照腿股外肌M线的M蛋白标记密度低于针刺腿(P<0.05),而对照腿M线两侧及M线两侧以外的M蛋白标记密度高于针刺腿(P<0.05)。对照实验证明运动腿M线以外增加的标记物为物异性标记。静力牵张组在M线及M线两侧的标记结果与针刺组一致。仅在M线两侧以外区域牵张腿与运动对照腿之间标记密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还观察到运动后对照腿变化M线体密度达42—48%,而针刺或牵张腿为6—9%。上述结果表明大负荷运动加强了负荷后骨骼肌M蛋白的解聚或降解,从而导致M线结构改变;针刺和静力牵张可显著促进M蛋白的合成或抑制其降解,而使M线结构恢复或稳定。本文还探讨了M线变化与肌粗丝结构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针灸足三里穴对人体大负荷训练后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强化训练的武术运动员为观察对象 ,检测实验前后全血粘度 (ηb)、全血还原粘度 (ηr)、血浆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聚集指数 (RCA)、红细胞刚性指数 (IR)、红细胞变形指数 (TK )、红细胞电泳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红细胞平均直径 (MCD)及观察红细胞形态等。结果 :1)对照组实验后比较实验前ηb(低切 )、ηr(低切、高切 )、RCA、IR、TK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均升高 (P <0 .0 5 ,P<0 .0 1) ,Hct却降低 (P<0 .0 5 ,P<0 .0 1) ,红细胞畸形增多、MCD变小 ;2 )治疗组实验后比较实验前 RCA、IR(P<0 .0 5 )显著低于实验前、红细胞电泳指数升高 (P<0 .0 1) ,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红细胞形态正常 ,MCD增大。 3)实验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ηb(低、中、高切 )、ηr(低切、高切 )、Hct、RCA、IR、TK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均有显著性变化 (P<0 .0 5 ,P<0 .0 1)。结论针灸足三里穴具有改善大负荷训练后血液流变学特性和保护红细胞形态及结构完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上海体育学院14名高特质焦虑男性田径运动员,并对其“足三里”和“三阴交”施加电针穴位刺激,观察在心理应激条件下穴位刺激对运动员机体免疫和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运动员机体免疫和焦虑状况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实验前后运动员免疫指标(血液T淋巴细胞CD3^+%、血液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亚群TCD8^+、TCD4^+/CD8^+%、NK%、NKT%)和心理焦虑指标的测试,为综合分析穴位刺激对高特质焦虑运动员赛前机体免疫和焦虑状况调节的效果和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