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制约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因素中,社会政治结构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主要体现出专制主义严密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的特点。在此之上形成的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呈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众所周知,古代中国一直以小农经济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与小农经济这一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家族制度也就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色,并使国家结构也体现出家庭制度的特色,中国古代的王朝都是一氏一姓的王朝,朝代更迭更类似于家族的变化,家天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表征并非偶然,而是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必然。故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说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家与国的关系,“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近代以后,宗法社会日趋解体,但依然呈现出其宗法制的本,梁启超就针对此现象指出:“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庭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由此可见,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政治母体,宗法制对传统文化的走向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创造了无数令世人为之叹为观止的成就。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显然都离不开发达的农耕文明的支持。在近代以前,农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城、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于中国农耕文明颇具象征意义:长城,不仅是中原地区农耕民族防御游牧民族进攻的一道防线,更是一道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地理分界线;黄河则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养分,使农耕文明在这片丰饶的东方古陆产生发达,并最终成为主导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农耕文明能在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除去自然条件优越之外,更重要的是出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为了维护统治,自战国时秦商鞅变法之后,封建统治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从而使中国古代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一直为土地所羁绊,而未能走向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在农耕文明的主导作用下,小农经济也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在此之上形成的中国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浓厚的农耕文明的色彩。儒家思想、宗法制度以及在此之上的林林总总,使中国的古代社会形成了一个近乎超稳定的结构,无论汉唐,无论明清,无论王朝的兴亡与更替,中国的古代社会都在沿着自己的既定步伐缓慢前行,而不受丝毫影响。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6)
正2017年3月16日,"宗器宝绘——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专场拍卖在纽约洛克菲勒会展中心举行。宗器,即古代宗庙祭祀所用之器,"国中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和战争同等重要的大事。因此,祭祀所用器物也称之为国器。在藤田美术馆珍藏宝器中,广受关注的四件宗器商晚期青铜饕餮纹方尊(图1),商晚期安阳青铜饕餮纹方罍(图2),商晚期青铜饕餮纹瓿(图3)、商晚期青铜羊觥(图4),  相似文献   

4.
辽钱四则     
刘存忠 《收藏界》2010,(9):71-73
开丹圣宝"钱小议 契丹民族是活动在我国古代北方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契丹源于东胡,是东胡宇文鲜卑的一支。约公元6~7世纪,契丹民族形成了部落联盟,确立了政治、军事首领夷离堇的统治地位,并开始发展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货币经济也起源于此时期。  相似文献   

5.
2003年上半年国家邮政局发行普通邮资信封20套20枚,其发行时间、名称及简要背景资料如下: 1.1月26日《牺尊》尊又称“樽”、“罇”,是古代酒器的统称。而牺尊作为一种兽类尊又有羊尊、牛尊、象尊等造型,多作为盛酒的  相似文献   

6.
浅议中国武德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德文化是根植于传统的“道德型”土壤之中的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道德学说是关系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学说。在封建社会里,“以德治国”是历朝的惯例。统治者推引的“敬德保民”政策,道德意识存在古代社会任何领域的意识形态中,武术自然也不例外。武德文化...  相似文献   

7.
女真族为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散居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早在战国时期,即见于历史记载,称“肃慎”。三国时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隋朝时谓之“黑水部”。唐时称“黑水靺鞨”。五代时始称“女真”,附属于辽。辽兴宁时,因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改称“女直”。  相似文献   

8.
传统体育非竞技倾向探微--从中国古代球类运动兴衰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理性主义审美取向,是形成体育运动竞技倾向的动力之源。我国传统体育是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中的产物。由于中国古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模式,形成中国独特的审美文化,造成了压抑非理性主义审美倾向的中国传统文化格局,使得我国传统体育具有非竞技倾向特征。本文透过稍具竞技特色的中国古代球类运动的兴衰历史命运,探析中国传统体育非竞技倾向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从母系氏族的男女伙伴关系,到男权本位的礼教形成,两性关系的演变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几千年的男女性别刻板印象也直接影响到男女社会活动参与.文章试从古代两性观视角,剖析存在于武术运动中的“阴阳”两性哲学观与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男女性别角色定位;阐述武术运动中的“男尊女卑”现象与中原胡化后的两性观所形成的女子尚武风气;论述在传统封建纲常礼教束缚下,女子习武所表现出的女性阳刚之气与其对传统礼教的挑战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现代武术,促进未来武术更好地发展,有必要回顾历史,总结古代武术发展。从宏观上讲,古代武术发展有以下几大特征:古代武术主要沿着以军事战阵为主的官方武术和以江湖私斗为主的民间武术两条线发展,二者相互交融;定性地讲,古代武术是一种技击术,其发展主流是以提高技击水平为主要目的的攻防技击类武术,同时也存在花式表演类武术和健身养生类武术两大旁支;古代武术形成了派系林立的武林,各个拳种又形成了一整套由功法、套路、拆招、散手、实战组成的技术体系;长期以来弥漫于封建社会的“重文轻武”之风制约着武术社会地位的提高;古代武术发展的总体走势是渐进式,而非断裂式,并悄然传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