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8 名国内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二、三跳起跳技术影片解析结果表明,第二跳起跳时所获得的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小,这与起跳蹬伸时机晚和蹬伸不充分有关,同时与摆动腿大小腿折叠不紧、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第三跳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多,但也获得了较大的垂直速度,这与起跳时着地角小和起跳角大及着地过程中脚扒地速度慢有关,同时与摆动腿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8 名运动员第二跳距离百分比偏小。  相似文献   

2.
以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片拍摄法、图像解析法对其主要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主要采用单足跳型技术;着地瞬间时相,着地角在跨步跳阶段、支撑腿膝角在跨步跳和跳跃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支撑腿最大缓冲时相:支撑腿膝角缓冲幅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差异显著,表明支撑腿退让性工作能力和快速蹬伸能力不强.离地瞬间时相:起跳角在单足跳和跨步跳阶段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偏小;助跑最后一步的水平速度为9.99 m/s,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5名兵团竞技体校跳高运动员测试,2名队员跳高采用美国Ariel公司APAS软件进行图像解析处理。主要通过速度、角度、时间方面分析起跳技术,获得他们跳高技术基本特征:两人助跑起跳着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和与国内青少年接近,但是低于国内优秀运动员,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转化率低,起跳垂直速度与优秀运动员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着地角偏大,起跳腿的着地瞬间髋关节角、膝关节角都偏小,离地瞬间踝关节角小于优秀运动员;两人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不够迅速。论文结果对指导兵团青少年跳高训练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力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力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起跳腿踏跳过程中所受的垂直冲击力可达本人体重的5.77-7.24倍,踏跳时间为0.150~0.172s;起跳腿肌肉反应特性值为35、72~43.61,并且与起跳过程中垂直速度变化值呈高度正相关;起跳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肌肉的退让收缩力量水平均对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的起跳力量较弱,部分运动员的起跳技术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5.
女子花样滑冰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艾利尔软件,通过对2003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我国优秀运动员以及国外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技术录像解析,分析所获得的起跳时水平速度、空中水平位移、腾空高度、空停时间、腾起角、关节角度等参数,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作比较。结果显示,我国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差距,需提高滑行技术和蹬冰力量;提高起跳技术、腿部蹬伸力量和爆发力,使水平速度有效地转化为垂直速度;我国部分运动员腾起角偏大,在提高水平速度的同时,人体重心腾起角应逐渐减小;助滑末期运动员支撑腿应积极屈膝,充分后引浮腿;起跳时支撑腿应积极蹬伸,形成“小摆臂,早收臂”。  相似文献   

6.
1.摆动腿的作用 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中,起跳的完整技术包括起跳腿的踏跳和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判断运动员起跳技术的好坏,主要有两个方面:运动员的起跳角和初速度、摆动腿摆动的方向和平衡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三维摄像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最后一步步长及质心水平速度、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起跳腿的缓冲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腾起角较小,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台SONY摄像机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进行现场同步拍摄,选取有关运动学参数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做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我国运动员起跳着地瞬间质心向下的垂直速度较小,符合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在起跳阶段,我国运动员双臂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较低,主要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我国运动员起跳时间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短,与蹬伸距离较短有关。相对缩小起跳的缓冲时间,有利于提高起跳的垂直速度。决定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诸因素均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三级跳远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运动项目.实践证明运动员的单足跳是三级跳远中比较远的一跳,对运动成绩影响较大.单足跳阶段的技术参数的变化历来是研究的重点.采用录像解析方法对我国优秀全盲运动员李端的单足跳阶段的技术参数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李端在起跳腿着地瞬间分腿角过大,离地瞬间分腿角过小;李端最大缓冲时膝角的缓冲幅度过小;蹬伸阶段蹬伸时机不当,单足跳阶段的重心腾起角过大;由于竞技水平的差异,李端的起跳时间过长;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过小说明李端的摆动不积极.旨在为李端三级跳远起跳技术提供运动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跳远起跳技术是由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两个技术构成,作为跳远起跳动作的重要技术构成之一的摆动腿摆动技术对整个起跳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摆动腿技术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中摆动腿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参加2004年5月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女子跳远决赛中成绩前6名运动员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的对比发现,我国运动员在起跳中具有良好的弹性,起跳蹬伸技术比较成熟,但起跳扇面角不够理想。在助跑中绝对速度较低,而垂直速度和腾起角接近世界水平,说明我国运动员起跳时垂直分速度占腾起初速度的份额较世界优秀运动员大,她们的腾起角与腾起初速度并不完全匹配,原因是一味追求腾起角度而忽略了水平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生物力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对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 (现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斯塔迪诺娃以及贝科娃 )起跳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同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 ,中国运动员起跳时身体重心高度较低 ,差别非常显著 ;起跳重心腾起速度上没有显著差别 ,处同一水平。中国运动员表现出助跑 -起跳速度快 ,起跳时间短的特点。起跳过程中 ,膝、髋关节缓冲幅度较大 ,而踝关节缓冲幅度较小 ,起跳结束时起跳腿各环节的伸展不够充分。起跳时踝关节的蹬伸速度远远小于世界水平运动员 ,但膝、髋关节伸展速度较快。另外 ,中国运动员过竿技术存在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速摄影等方法对我国部分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运动员在助跑最后阶段有提前准备起跳意识 ,导致后 2步步幅变化过大 ,速度下降 ,进而使单足跳的着板角变小 ,起跳角变大 ,致使第 1跳的向前性差 ,助跑所获取的水平速度不能较好地保持到最后 1跳 ,这是造成水平速度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外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参数的运动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关键技术参数的运动学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较慢,起跳角度相对较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认为,在今后的跳运训练中,应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改善起跳技术,加强起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运用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图学等,结合摄像解析法,分析中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着地瞬时的动作。研究发现:着地角普遍偏小,与国外优秀女子选手相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半腱肌的用力程度始终最大;三个方向上有不同程度的力产生,垂直方向的分力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三级跳远中各跳起跳时着地动作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试跳过程中各跳起跳时着地动作的特点进行专门研究 ,同时从力学角度对着地技术的作用进行分析。主要采用摄像、录象解析法和文献资料调研。结论 :着地角的大小直接影响重心移过支撑点即前支撑时间的长短 ,从而影响水平速度的损失率 ,也是影响每一跳水平、垂直速度分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世界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3项指标及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成绩接近率、身体形态、年龄特征及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世界1999—2002年度最好成绩相比,中国运动员成绩起伏不定;身体形态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具有明显差异,适合采用以“平跳速度型”为主的技术;中国运动员理想的三跳比例是33.5%:30%:36.5%。  相似文献   

18.
女子三级跳远三跳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建立了一个适合于评价三级跳远技术水平的系统评价框图,并根据这个框图设计了一个决定三级跳远效果的生物力学参数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分析和评价了当代女子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惠荣的三级跳远技术(所用技术影片是在1989年全国田径冠军赛上用LOCAM型高速摄影机以每秒100幅的速度扫描拍摄的),并通过与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征的比较,找出了其技术上的优势和不足,并就如何改进和完善其三跳技术提出了一份系统而直观的研究报告。同时为女子三级跳远的再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