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讯特约记者夏娃报道:今年26岁的邓亚萍,4月15日将再次赴英国读书,在诺丁汉大学读一年至一年半时间的英语,力争完全通过“语言关”,然后再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在国外读一个硕士学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邓亚萍成为清华大学学生,并在1997年打完第44届世乒赛后进校学习。去年2月下旬,邓亚萍曾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英语。与上次去剑桥大学读书不同的是,邓亚萍这次“留洋”是国家教育部公派,学校是由清华大学联系的,由诺丁汉大学提供奖学金,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提供给邓亚萍每月400英镑左右的基本生活费,各方面条件都比邓…  相似文献   

2.
夏娃 《乒乓世界》2003,(4):25-25
在过去的十年里,身高不足1米5的邓亚萍始终是体坛盛事中最耀眼的明星:1992年巴塞罗那、1996年亚特兰大,邓亚萍连续两次包揽乒乓球女子项目的金牌,2000年悉尼,正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读书的邓亚萍参与国际奥委会委员竞选;2001年莫斯科,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  相似文献   

3.
在邓亚萍挥拍比赛的年代,她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象征,总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如今离开球台的邓亚萍仍然常常被人们关注。在悉尼奥运会期间,邓亚萍暂时放下手中的书本,专程从英国赶到澳大利亚,去竞选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可惜由于地域、项目等因素落选了。这本是一个已经过去的话题,但是11月中旬一纸传真到了邓亚萍手里,这一话题又被重新谈起。国际奥委会发给邓亚萍的传真同时也发给了中国奥委会,内容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指定了5名著名运动员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任期四年),邓亚萍榜上有名。真实,对于邓亚萍和中…  相似文献   

4.
繁萨马兰奇生席非常喜爱邓亚萍,在奥运会上两次是辩20 01年,讲一口纯正流利英语的邓亚萍. 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做了大量工作珂k 咚●__l光阴的故事 邓亚萍  相似文献   

5.
国际乒联1999年1月31日公布了1999年第1期世界优秀选手电脑排名,王楠取代邓亚萍名列女子第一,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的“邓乔时代”就此宣告结束。乔红和邓亚萍从1989年第一次参加第40届世乒赛就夺取了女单和女双冠军。自1991年国际乒联实施电脑排名之后,邓亚萍超过乔红成为世界第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邓亚萍世界排名第一,乔红世界排名第二,成了国际乒联电脑排名中的“固定格式”。据笔者统计,在乔红1996年退役之前,邓亚萍、乔红俩人共获得奥运会金牌和世界冠军19个,占十年中她俩参加比赛总共27.5个冠军中的69%。占同期中国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周欣 《游泳》2012,(2):78-79
在中国的奥运冠军里,独自一个人在英国学习超过2年的人,除了乒乓球女皇邓亚萍,大概就是悉尼奥运会跳水冠军李娜了。  相似文献   

7.
宋斐 《乒乓世界》2006,(8):10-11
1997年,当时还不是女队主力的张怡宁在44届世乒赛前作为陪练陪邓亚萍练了一阶段球。邓亚萍的伤病,邓亚萍的努力和付出,都被年轻的张怡宁默默地看在了眼里。她说:"小邓的伤太多了,练得太苦了,这个冠军应该她拿。"那之前的一年,邓亚萍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拿到自己的第三和第四枚奥运会金牌前,在国内的比赛中屡屡碰壁,李菊、邬娜、王晨纷纷战而胜之。九年之后,这种大满贯连续输球的可怕轮回怪圈终于不可避免地套在了功成名就的张怡宁身上。  相似文献   

8.
1999年互月爿日国际乒联公布的99-1号世界优秀选手电脑排名,对中国乒乓界有着特殊的意义,八年来高踞榜首的“乒坛皇后”邓亚萍,在没有正式退出乒坛之前,“世界第一”的位置已被20岁的王楠取代。在这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脑排名表公布之际,记者分头电话采访了新老“世界第一”。邓亚萍:首先恭喜王楠,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最近一年多,我一直非常关注年轻选手的表现,亚运会期间的乒乓球转播我都看了,总决赛的情况也通过报纸电视及时了解了,特别希望她们能够赶上并超过我。近半年来,王楠的球一直很不错,成绩很稳定,世界杯蝉联冠…  相似文献   

9.
在乒乓馆里长大的邓亚萍,捧着《新概念英语》迎来了1998年。过去十几年,每当新年钟声敲响,邓亚萍心中的祈祷只为一个目标:夺金牌。如今不同了,这位18个世界冠军加身的“乒坛皇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露出她一番新的心境。邓亚萍:对我来说,眼下是学习与训练同步,主要精力是放在学习上。我上学的事情是1996年打完奥运会就定下来了,后来为了准备44届世乒赛和其它的一些国际比赛,一直没有进校。直到去年参加八运会后,11月份才进入清华大学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目前读书学习对我更重要一些,打球虽然也重要,但一般的比赛不参…  相似文献   

10.
一个擦边球     
关俨 《乒乓世界》2002,(1):27-27
1988年11月。第六届“亚洲杯”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只设男单和女单两项比赛,中国队派李惠芬和邓亚萍参加女单比赛。李惠芬是1987年第39届世乒赛的团体冠军成员,又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女单亚军,这一老一少打得非常出色,最后双双进入决赛争夺冠军。经过三局苦战,邓亚萍夺得冠军,李惠芬获亚军。邓亚萍有实力夺得这个冠军,但她赢得并不完美,这是由一个擦边球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大凡体育运动,都是身高腿长者占优势,乒乓球运动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年方17岁的乒坛高手邓亚萍却对这一看法颇不以为然。如果有人与她争论,她还真有一套“奇谈”来对付。她认为,矮人胳膊腿儿短,在控制球的范围方面吃点亏,但看球的角度比常人低,机会球比较多。在她眼里,对手的每一个回球似乎都是机会球。很多球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起板,她大板一抡,击出的银球就会使对手手忙脚乱。邓亚萍的这一论点还真让人难以驳倒,因为她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邓亚萍身高仅1.49米,但已拥有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等几项桂冠。邓亚萍虽然个头矮小,却有超过常人的灵敏的反应、刁钻的打法、上佳的心理素质。邓亚萍虽然年仅17岁,但却已有12年的“球龄”。正因为这些,邓亚萍  相似文献   

12.
在亚特兰大奥运乒乓球女单决赛中,当我国乒坛骁将邓亚萍以3∶2战胜1988年汉城览运会冠军、中国台北的陈静后,记者们以特有的敏锐眼光,在新闻发布会上向邓亚萍提出了这佯一个问题:“邓小姐,你在被连追两局打成2∶2平后,在第5局比赛中又为何打得那么顺手?”对此,邓亚  相似文献   

13.
正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奥运冠军邓亚萍,在学业非常紧张的时候,却从英国回到北京,加盟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以专家的身份参加市场开发部的工作。2003年2月24日,邓亚萍走马上任,开始了她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的第一天。从运动员到博士生,再到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世界冠军邓亚萍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中经历了三次大的角色置换。一套优雅得体的黑色套装,加上一幅很斯文的眼镜,邓亚萍就这样出现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国内赞助商处的办公室、出现在记者面前。面对记者连珠炮似的“围攻”,邓亚萍不仅如在赛场般镇定自若,而且伶牙俐齿,一展去英国“充电”和转型后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6月29日下午2:30,清华大学为邓亚萍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考虑到邓亚萍即将赶赴莫斯科为北京申奥做陈述报告,没法参加7月5日举行的全校毕业典礼,学校破例为她举行了一个仅有校方领导,外语系几位老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亲自授予邓亚萍学位证书。  相似文献   

15.
牛军 《西藏体育》2004,(3):19-24
2004年7月9日,对于西藏体育界采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以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第29届奥运会市场开发部项目专家的身份随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联合调研组一行来到西藏,对我区的农牧区体育工作现状及西藏如何发挥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作用等问题展开调研。虽说邓亚萍在西藏逗留的时间仅为短短的8  相似文献   

16.
小个子以勤补拙 1986年4月,第二届中国乒协杯在湖南省怀化市举行,我作为国家乒乓球队的队医,参加了这届赛事。有一天,听说河南的一个又矮又小的小姑娘打败了戴丽丽,感到有点吃惊。那时的戴丽丽已经是世界冠军了,名气很大,水平很高,能打败戴丽丽的人肯定不简单。比赛我没有看到,但这位小姑娘的名字——邓亚萍,我记住了。这一年的秋天,全国乒乓球锦赛在郑州举行。小个子的邓亚萍,接连战胜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7.
初闻邓亚萍,是在去年十月的城市运动会上,这个身高才1.50米,年仅十五岁的郑州小姑娘,不知怎么一下子冒了出来,夺走了女子单打和女子团体冠军两块金牌。一个星期后,第六届亚洲杯乒乓球赛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拉开战幕。第一次参加大赛的邓亚萍轻轻松松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8,(11):120-121
在当代女子乒坛,乔红是一位传奇式人物。1989年第40届世乒赛,乔红一举夺得单打和双打两枚金牌。但“邓亚萍时代”的到来,似乎预示着乔红只能站在“乒坛女皇”的身后。但乔红以其超强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战术体系始终走在女子技术发展的前沿。在中国女队长期独占鳌头的岁月中,作为领军人物,乔红和邓亚萍一起夺得了两届世锦赛团体冠军,三届世界杯团体冠军。两届世锦赛双打冠军,两届奥运会双打冠军。应该说,乔红和邓亚萍一起缔造了中国女乒的一个时代——“邓乔”时代.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郑州的门球赛场上活跃着一对老人,他们是那么的普通,又是那么的特殊。他们普通,因为他们只是众多门球爱好者中的一员;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名声显赫的女儿——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多年来一直从事乒乓教练工作的邓亚萍的爸爸,1992年从郑州市体委退休,由于膝关节骨质增生,不再适  相似文献   

20.
①李菊在反手相持中突然变邓亚萍的正手大角度。②由于变线的角大,给邓亚萍扑正手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她几乎将整个身体都转过去,以便能接到这个球。③邓亚萍的右脚几乎与地面平行,身体重心很低,但还是把球拉了过去。(4)球拉到李菊的正手。邓亚萍重心失衡,反手出现空当。李菊拉球时的肩膀完全转过去.酝酿力量拉弧圈球。⑤李菊将球拉到邓亚萍的反手,邓亚萍迅速调整身体重心和位置,准备在远台用反手回击。(6)李菊变反手的球角度不大,邓亚萍在重心几乎失衡的情况下,以极好的步法和顽强的毅力奋力扑救。(7)邓亚萍反手攻球时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