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量表法,对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之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由社会环境支持、物理环境支持、锻炼方案支持三个维度构成;男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女生,初中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高中生,中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观规范无性别和学段差异;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是预测其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它既可以通过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影响锻炼行为,亦可通过行为控制感直接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2.
运用合理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预测北京市两所高校的199名大学本科学生4周的身体锻炼行为,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个体锻炼参与行为的内部心理机制。结果表明,合理行为理论的态度维度能够对锻炼行为意向产生显著性的影响;计划行为理论提出的行为控制感显著地提高了对锻炼意向的预测水平;社会认知理论对锻炼行为的预测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评价为预测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宪奇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1):78-80,83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锻炼态度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对1191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锻炼态度(除了行为认知和主观标准以外)及身体自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积极性高于女生;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及行为控制感对身体自尊的预测作用最大,其中行为控制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及《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80人、非参与者8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锻炼态度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行为态度、主观标准影响非常显著(P<0.01),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方面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情感体现、行为控制感方面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非参与者锻炼态度无明显变化。(2)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PSPP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影响显著(P<0.05),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影响非常显著(P<0.01);非参与者无明显变化。结论: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各方面均有上升趋势;有效改善大学生锻炼态度,增强其参与意识、影响其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5.
运用身体吸引力量表、身体价值感量表、一般自尊量表和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对西安和乾县的1237名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及其自我评价的影响调查,运用Spssll.5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有锻炼行为的中学生在各量表上的自我身体评价水平均比无锻炼行为的中学生高;(2)过少的锻炼对身体吸引力评价没有多大的改变,没有锻炼活动的中学生在身体吸引力的评价上与每周锻炼1-2次者之间不存在区别;(3)合适的锻炼时间能够增强中学生时自身的评价能力,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在31 min-45 min 之间对中学生比较合适;(4)学历、性别与地域差异等对中学生自我评价均有不同影响,地域差异是导致中学生自我评价水平不同的可能原因之一,学历与性别不会影响中学生对一般自尊与一般生活满意感的评价,身体吸引力和身体价值感的评价存在性别与社会环境因素取向,男生对身体吸引力与身体价值感的关注度高于女生,初中生对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的评价优于高中生.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的关系:中介式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青少年锻炼行为与锻炼意向、锻炼计划、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锻炼意向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锻炼行为,自我效能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和中介作用;锻炼计划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关系及在自我效能与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调节效应的中介机制表明:锻炼意向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有中介式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层抽样、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大学生锻炼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锻炼态度具有较高一致性;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对身体自我描述存在直接效应;行为意向、行为态度、主观标准、行为认知和目标态度对身体自我描述存在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创设不同的身体锻炼情景,用教学实验的方法考察了不同的身体锻炼情景对138名初中学生羞怯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等强度的身体锻炼能对中学生羞怯感产生积极影响,创设适宜的锻炼情景可以更好地发挥身体锻炼的效能.(2)研究所创设的情景对中学生羞怯感的影响,自主合作锻炼优于合作锻炼,合作锻炼优于独立锻炼.(3)不同的锻炼持续时间对中学生羞怯感的影响不同,总体来说,锻炼时间越长,羞怯感的改善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探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的作用机制,即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是否会通过目标自我一致的中介作用,对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产生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样本来自于湖南8所高校的1624名体质健康问题突出的大学生.结果表明:(1)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目标自我一致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目标自我一致、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正向影响;(3)目标自我一致对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正向影响;(4)目标自我一致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自主性动机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控制性动机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考察体育教学中中学生的具体情境能力(自我效能感)、环境能力(能力信念)和整体能力(认知体能),对心肺功能、课堂身体活动水平和毅力/努力的预测效应。研究对象为217名中学生,每隔一天进行一堂40分钟的体育课。研究通过沿用已久的调查问卷评价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自我效能感、能力信念、认知能力信念和毅力/努力,使用计步器测量课堂身体活动水平,以及采用递增速度有氧耐力跑测试其心肺功能。通过相关分析,得出能力信念与三项指标显著相关:首先,运用回归分析得出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心肺功能影响显著,此结果也反映出中学生课堂的身体活动水平。其次能力信念与中学生的毅力/努力呈显著相关。因此自我效能感是中学生心肺功能和身体活动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能力信念对中学生毅力/努力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海淀区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发现: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参与面最广、内容最为丰富、形式最为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领域。随着现代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课余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体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共性充分了解个性,并结合学生自身的锻炼方法去开展课余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南京市部分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结果显示南京市区中学生对体质和健康有较好的知识和信念,但在行为改变上认识不足;学校体育环境基本满足学生需求、家庭体育环境影响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社区运动环境不友好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主体联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常熟市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并对中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中小学武术教材教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武术教材的喜爱程度均优于初中生,不同年龄水平学生对四类武术教材的喜爱程度也不同.指出武术教材教法的改革刻不容缓,建议应提高学校武术教材教法的丰富性、针对性、文化性、积极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武术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以及学生类型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对207名武术特长生、249名武校学生、168名其他体育特长生和246名普通中学生发放《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武术特长生社会适应能力显著好于普通中学生和武校学生,略好于其他体育特长生;(2)2类学生类型对练习年限在违规行为、积极应对、消极适应总维度上起调节作用,练习年限对武术特长生各维度的预测力不显著,对武校学生在违规行为、积极应对、消极适应总维度上良性发展的预测力显著。该结果说明:(1)体教融合对发展青少年社会适应效果更加显著;(2)武术特长生社会适应略好于其他体育特长生,武术运动的"难美"特征,及贯穿始终武德与传统文化熏陶应是主要的原因;(3)随着武术训练年限的增加,武校学生的不良社会适应会显著下降,良性社会适应会上升。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中小学生假日体育锻炼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明确假期学生进行可持续体育锻炼的理论依据,并通过访谈和问卷来研究假期体育锻炼模式建立的群众基础。可行的中小学生假期体育锻炼模式有校园的教学式、非教学式、健身健心式;社区组建的指导式、比赛式和自由组建的家庭式和伙伴式。假期学生持续锻炼应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共同关心来营造良好的可供学生进行假日锻炼的场所和社会舆论,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持续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光春  刘卫  刘瑛 《体育学刊》2002,9(4):86-89
从社会环境的视角论述了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等主、客观因素,分析了产生这些因素的政治、经济、教育诸原因。认为优越的政治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健康教育氛围,对于培养具有健身、健心、健美的新人,以适应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