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币 《当代体育》2003,(34):62-62
背对篮接球后撤步转身跳投见图A。①背对篮接②的球后,右脚突然向篮下做后撤步,然后以右脚为轴,向底线转身跳投。①背对篮接球后,右脚向篮下做后撤步的同时,右手运球,将球运在两脚之间,然后以右脚为轴,转身跳投。熟练后,加上防守队员进行练习。右脚做后撤步时,应将脚插在防守队员两脚中间,或者将脚放  相似文献   

2.
一次运球跳投 在罚球线范围内经常使用的投篮技术。在防守队员体侧运球一次,防守队员后退或降低姿势时突破跳起投篮,在比赛中经常使用。  相似文献   

3.
挡拆配合     
防守者正对位防守,可摆脱之。采用掩护摆脱防守时,持球队员跳投,或者切入上篮。如果对方换位防守,则持球者将大个队员引到外侧,向挡拆之后的中锋队员传球。如两名防守队员夹击,则掩护者拉向外侧接球。  相似文献   

4.
“跳投”是现代篮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其命中率的高低对比赛的胜负至关重要。篮球运动中制空权的掌握并不仅仅在于对空间高度的控制,还在于对高度的持续时间上,因而起跳投篮(及跳投)就显得颇为重要。跳投方法很多,如跳步跳投、跨步跳投(行进间运球跳投、行进间接球跳投)、急停跳投等,无论采用那种跳投方法跳投,其目的都是以得分为手段。本文探讨了篮球“跳投”中起跳技术的结构、运用及影响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1994—1998年篮球规则在我国实施已经两年,笔者在临场执行时,对于《规则》第二十九条第二款“假如队员腾起空中投篮,投篮动作继续到投篮完成(球已离开投篮队员的手),并且该队员的双脚回到地面。”有下述粗浅理解与大家共勉。 腾起空中投篮大致分为两种:上篮和跳投。就其落地方法亦有两种:1.双脚直接落回地面;2.单脚过渡然后双脚落回地面。队员在做投篮动作时,发生在出手以前和出手后身体尚在空中的犯规的处罚按  相似文献   

6.
<正> 世界篮球发展屈指将近一个世纪,而双手投篮整整统治了近五十年。在四十年代,单手投篮刚刚开始萌芽的时期,黄柏龄就独创了“停空单手跳投”,把投篮技术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境界。在国内,人们尊称黄柏龄是单手跳投的“祖师爷”,在外国,则称他为“黄柏龄跳投”或“中国跳投”,名扬海内外。三十多年的历史过去了。关于黄柏龄跳投的哲学,内容、形式、风格、特长、技巧等方面,都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索,在理论上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有利于继承、借鉴和创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6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与对手及前4强球队前锋队员个人投篮得分能力指标进行了统计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平均年龄相对较小,运动技能、心理状态、临场比赛意识、经验等都还没达到鼎盛的阶段;身高已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水平;体重方面明显低于国外其他球队。中国队得分能力远不如世界强队,总的投篮次数少。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在近区、中区的投篮得分方面与国外前锋相比已经有一定的提高,远区投篮次数明显低于国外前锋队员,与前4强相比更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在比赛中投篮受到较大的干扰,受干扰下的投篮命中率低。投篮方式过于单一,以原地跳投、贴身投篮、突破投篮为主,其中原地跳投最多;对手也是原地跳投为主,其次是突破投篮和贴身投篮,投篮方式运用的顺序上与世界强队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
后撤步跳投,可以摆脱防守的封盖,保证了投篮者从容投篮。 一、动作特点: 在投篮方面小个队员往往受大个队员的制约,后撤步跳投技术可以使小个队员不易被大个队员盖帽。通过假突破使防守队员向后撤一步,同时进攻队员也向后撤一大步,这样便使攻防队员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使其掌握投篮的主动权。 二、动作要领: 以右手投篮为例,投篮队员如 1.原地持球(以左脚为中枢脚),或2. 左手运球(一般在运球中做容易一些,效果也好一些)。先虚晃后,左手放球做交叉步突破。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抬起时不是向前迈,而是随着——左手向前放球跟持球突破有别,不是推球的后上方,而是球的上方。且待拍完这一个球后,左手继续向前探一点,目的待球反弹起来后,左手正好在球的前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各国的兰球强队中,许多队员为了有效地攻破对方严密的防守,在投兰、运球、传球、突破等进攻技术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移动后仰跳投是难新技术之一,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对抗技术。在国际比赛中运用移动后仰跳投的选手越来越多,在我国也有些运动员熟练掌握了这种技术。本文试图对移动后仰跳投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来探索其动作规律,和技术关键以利于掌握和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篮球运动员跳投肌电及足底压力的同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辽宁青年男篮和沈阳体育学院男篮为研究对象,采用8 通道ME6000 型肌电测量仪、Foot- scan insole 足底压力测量仪和运动录像,对运 动员跳投时腹背及下肢肌的IEMG、肌肉做功负荷百分比、肌肉的激活顺序以及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肌肉在跳投的不 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IEMG、RMS 存在差异;腹直肌的做功/ 负荷百分比相对于其他的肌肉较低;不同位置队员跳 投时各肌肉被激活的顺序不同;跳投蹬地阶段足底压力中心基本在一条直线上移动,且变化比较均匀,波动比较小。建立了篮球运动员跳投过程 中肌电信号和足底压力曲线的同步测量模型,以此加深教练员对跳投运动规律的认识,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跳投训练。  相似文献   

11.
关于投掷最后用力中用力顺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投掷界对最后用力阶段的用力顺序看法比较一致,认为用力的顺序是自下而上,即腿一髋一躯干(腰、胸)一臂一手。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正确的用力顺序是髋先发力,然后再向上向下同时发展。在髋动之初,腿的作用仅是一种被动的支撑,其主动用力应在髋动之后。不同认识的用力顺序与最后用力阶段的划分有关,单支撑和双支撑的最后用力阶段分别是不同认识的缘由。双支撑的最后用力是正确用力顺序的基础。用力顺序中的“用力”是一种人为的用力过程,而不是被动过程,是人的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排除了腿的先动,否定了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在双支撑状态下的最后用力中强调髋的先动和加强髋周围肌群的力量将有助于投掷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推铅球滑步双支撑阶段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铅球的滑步双支撑阶段是完整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一阶段起着承上(滑步)启下(最后用力)的作用。通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滑步双支撑阶段的分析得出,铅球的滑步双支撑阶段是一个衔接连贯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动作节奏过慢或过快都将影响铅球最后用力动作,影响滑步阶段所获得的初速度。正确的动作节奏应是在保证形成最佳用力的条件下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跳远起跳技术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运用目标"俯角板起跳"练习的教学新方法.结果表明:运用目标"俯角板"起跳练习,能有效改进学生在跳远时的起跳技术及提高学生的起跳能力,在跳远教学中具有实际的可行性与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在田径运动中,推铅球是单手投掷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推铅球时的技术方法与场地器械有其独特的特点,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结构。推铅球同掷铁饼一样,都是在圆圈中投掷,左腿都有一个制动,支撑用力的动作,但是左腿用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形式,推铅球时,左腿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能否形成合球的支撑技术,对最后用力的效果影响极大。因此,本文就推铅球时如何优化运动技术结构,使之达到比较完善的效果,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女子三级跳远技术进行分析,得出女子三级跳远技术是不同波兰“平跳”式和前苏联“高跳”式的一种新技术类型。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完善技术的同时,加强速度和力量训练,突破16m大关将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验研究,结合现代教学理论,把跳远技术动作变成逻辑单元序列,充分利用智能信息的有序性的特点,设计出了“跳远双向串连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变出初学在学习跳高远技术过程中始终抓住“助跑和起跳的结合技术”这一学习重点。通过教学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由于教练员忽视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导致运动员在大赛中发挥不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出现"克拉克现象"、"Chok ing现象"等不利于比赛水平发挥的心理现象。因此,加强心理训练对提高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背越式跳高的项目特点,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应具有自信强化等六种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对篮球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课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也是学校体育课主要内容,而“三步上篮”又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课余时间参加篮球活动的人较多,我们在课堂上应尽快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三步上篮”。篮球课上一轮又一轮,沿用原来的教材内容、教法,总感觉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一点都不会的学生就更困难。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及物理学原理对“三步上篮”的教学顺序,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改进。经过对比试验班检验,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汪英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5):602-603,606
文章从教学顺序、方法、手段3个层面建构了三级跳远普修课教法设计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逆向叠加教学顺序"、"结构-定向"教学方法、与教学重点与难点相匹配的练习手段三者有机组合的三级跳远教法效果达到了预期实验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