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散打竞赛过程中技战术行动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等,对2010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前8强和每个级别首轮被淘汰的运动员竞赛中攻守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优秀散打运动员不同技战术使用较均衡,运用技战术手段掌握较全面,表现出竞赛中技战术意识明确,实现技战术手段使用丰富、合理的特征。在不同级别优秀运动员中,中级别运动员在抢攻技战术运用能力上强于大级别与小级别运动员;小级别运动员在防守反击技战术运用能力上强于中级别与大级别运动员。提出在今后的训练中,小级别运动员应加强抢攻技战术训练,大级别运动员应加强防守反击技战术训练,并把全面掌握抢攻与防反技战术手段训练贯穿于训练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11个级别前8强的88名运动员的防守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我国男子高水平武术散打运动员防守技术体系的主体结构特点及防守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步法是散打技术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攻防技术的发挥.目前,国内对散打步法的研究比较少,步法训练体系不完整,缺少科学、全面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文章从散打步法在比赛中运用的重要性出发,对散打步法在比赛中的运用及训练提出一点建议,旨在引起散打教练员对散打步法训练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汪文忠 《武当》2014,(11):50-50
步法技术是散打运动中的重要技术,步法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散打整体技术的发挥。散打的步法是由武术中的步法演变过来的。在习练武术步法时,增加散打步法的训练,可以提高散打步法的实用性。一、武术步法与散打步法的特点(一)武术步法的特点习练武术中的步法步型,主要是用来增进腿部力量和速度,以提高两腿移动转换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最基本的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歇步和虚步等五种。弓步,以右弓步为例,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后分开,相距约三脚掌,右膝前弓,左腿微屈后伸。  相似文献   

5.
论散打鞭腿力度训练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围绕武术散打鞭腿实战训练的击打效果,对武术散打的技术结构,技术要领和比赛中鞭腿运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对于一个运动员技能学习的快慢,训练水平的高低,比赛水平的高低,比赛时发挥的好坏而言,运动员运用灵活多变的步法不断调整有利于鞭腿进攻的位置和角度,虚实结合,尽量多运用组合动作,在实战中充分发挥鞭腿的威力作用。文章就此提供一些散打鞭腿的训练方法并讨论了这种方法在比赛中的应用及发挥,以提高运动员的临场比赛的应战能力。  相似文献   

6.
步法是散打技术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攻防技术的发挥。目前,国内对散打步法的研究比较少,步法训练体系不完整,缺少科学、全面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文章从散打步法在比赛中运用的重要性出发,对散打步法在比赛中的运用及训练提出一点建议,旨在引起散打教练员对散打步法训练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武术散打技战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比赛争夺更加激烈,运动员斗智、较技、较力形成了踢、打、摔立体攻击,高密度攻、防转换的特点。但在现阶段技术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散打战术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散打战术运用得好坏常关系到比赛的胜负。所以,散打战术运用极其重要。因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散打战术中运用最重要的一种——主动抢攻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现阶段武术散打运动项目发展中的不足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借鉴其它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提出建立健全一整套培养高水平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结构的必要性及其理论构思。  相似文献   

9.
对参加2010年黑龙江省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和2011年黑龙江省武术散打锦标赛的102名男子运动员以及省武术散打比赛部分裁判员进行访谈调查,针对黑龙江省武术散打技术现状提出相应提高训练水平的策略:建立完善的散打运动训练体系,是提高散打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将耐力训练贯穿整个训练的全过程;鼓励运动员主动进攻,提高对抗中技战术运用的能力;加强运动员攻防转换能力,提高击打和抗击打能力,注重功效性训练。  相似文献   

10.
散打是武术的对抗性项目,其中冲拳技术最为简洁实用,为研究冲拳技术在散手比赛中的运用现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散打运动员在散打比赛中运用冲拳技术的现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运动员运用后冲拳次数较多,但存在与其他进攻技术的配合不平衡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以后散打运动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