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总相信:常做“深呼吸”是一种有益健康的活动,因为这种呼吸可以增加氧吸入量、松弛神经,还能加速体内“废物”——二氧化碳的排出。然而,近来澳大利亚《健康》杂志刊载的不少研究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表明:任何形式的深呼吸都不会有益,反而可能对健康有害。其实,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人体血液中不仅要有2%的氧,也必须有6.5%的二氧化碳。空气中氧的浓度为21%,它是人体需求量的10倍,一般情“深呼吸”况下,平静的呼吸就可获得人体所需足够的氧。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只有人体需求量的1/2000,所以人体要通过自身的新陈代…  相似文献   

2.
肺的功能是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帮助心脏清除血液中的有害气体,给血液补充氧气;完成人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保证心脏的正常运转。心、肺密切配合、互相依存,共同完成向人体各系统输送给养的任务,从而保证人体各器官功能运转的正常。  相似文献   

3.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两个主要用途是为身体输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人类只有呼吸才能生存。没有氧,人的生命只能维持几分钟。但是很少人了解呼吸系统具有调节血液酸碱平衡的重要机能。呼吸系统由肺和一组输送空气和从体外将氧输入血流的分支组成。吸气时,人们将外部空气吸入口腔和鼻腔,然后,空气向下,进入咽喉部,再经两个粗大管道,即经支气管进入肺。空气在肺的内部沿更细小的分支管道,即沿细支气管前进,直达运行终点肺泡。肺泡上包裹着丰富的毛细管。呼吸系统解剖图如图9-10。吸气阶段,人们将空气中的氧吸入体内。呼气时,一些氧会留在体内。…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人体运动时需要大量地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这种群体比较密集的剧烈活动空间,如果正赶上流行病的传播期,随着二氧化碳一齐排出的病菌,就很容易被跟前的合作者或对手所吸入,致使体育原本是一项锻炼身体的有益运动却变成了损害学生健康的不良活动。因此,课中要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加强呼吸卫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以防病从口  相似文献   

5.
人体的一切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和维持体温的热量,完全依靠自身内营养物质的氧化。氧化过程中需要不断消耗氧,并产生二氧化碳。人体内的气体代谢能持续进行,是依赖人体通过呼吸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又不断地向外界环境排出二  相似文献   

6.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两个主要用途是为身体输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人类只有呼吸才能生存。没有氧,人的生命只能维持几分钟。但是很少人了解呼吸系统具有调节血液酸碱平衡的重要机能。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一、运输和进行物质交换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向组织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带走代谢的产物。微循环中的毛细血管只有一层内皮细胞,管壁非常薄,可以允许小分子物质自由进出,再加上毛细血管交织成网,有足够的场地和面积进行物质交换。这样在血液中浓度较高的氧气和营养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会由血液带走,从身体的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因此,微循环在保证人体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力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如人大脑细胞内含有的氧气很少,维持正常代谢不足2分钟,它必须依靠微循环供应氧气才能正常活动;而大脑细胞代谢后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人体完成的任何动作都是通过肌肉收缩来实现的.肌肉收缩需要的能量来自肌肉组织中的高能物质——三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提供的能量,只能维持一秒钟以内的肌肉收缩.要持久运动,必须动用其它能源物质,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不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须转化成三磷酸腺苷,才能被肌肉利用.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氧气,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向肌肉源源不断地提供氧气,并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是靠心和肺来完成的.可见心  相似文献   

9.
运动与心脏     
心脏的机能运动能提高心脏的机能是人所共知的,本章想关于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运动时心脏功能提高的主要目的是输送全身组织器官所需要的氧气。运动时骨骼肌和心肌的需氧量增高,为了供给较多的氧,心脏舒缩频率增加,输送较多的血液,把其中含有的氧气供给骨骼肌和心肌。为使氧气进入到肌体内,呼吸和循环的共同作用当然是重要的,空气中的氧气在呼吸机能的作用下被送入肺,在肺泡的毛细血管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些氧合Hb在心脏“泵”  相似文献   

10.
参加长跑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跑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难受,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心跳和腿酸以及步子发沉等等,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极点”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主要是在运动开始以后,运动员的骨骼、肌肉等运动器官都进入了紧张的活动状态,身体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突然增加。而输送这些物质的内脏器官,由于生理惰性大,一时跟不上机体活动的需要,引起了大脑皮层工作的紊乱。同时,由于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质不能及时氧化和排除,越积越多。为了多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呼吸加快,心脏…  相似文献   

11.
长跑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跑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难受,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心跳、腿酸、步子发沉等等,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 “极点” 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主要是在运动开始以后,运动员的骨骼、肌肉等运动器官都马上进入了紧张的活动状态,身体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突然增加。而输送这些物质的内脏器官,由于生理惰性较大,一时跟不上机体活动的需要,引起了大脑皮层工作的紊乱。同时,由于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质(即废物)不能及时氧化和排除,越积越多。为了多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呼吸越  相似文献   

12.
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还会发生肌肉痉挛现象。由于运动时,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频率来增加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运动需要。  相似文献   

13.
呼吸     
朱军 《上海集邮》2007,(1):18-20
人体一切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人日夜不停地从空气中摄取氧气,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呼吸因形式不同而分为两类:一是靠肋间肌活动,使肋骨运动引起胸腔前后扩大和缩小的胸式呼吸;二是靠膈肌活动,使腹部起伏引起胸腔上下扩大和缩小的腹式呼吸。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呼吸都是两类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14.
人的生命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氧气,在激烈运动时,氧气更是机体活动的重要燃料。人体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是通过肺部的呼吸运动来进行吐故纳新的。人体是如阿吐出二氧化碳和纳入氧气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方面的生理机制。在了解气体交换之前,必须先知道呼吸机能中的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的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跃新 《体育科研》2003,24(4):20-20
根据高原训练的最新研究成果,描述高原训练是如何影响血管和心肺系统。1.高原对身体的影响高原使运动员身体产生变化主要有:血液中的氧容量、血浆、总血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下降,而肺通气量、体液损失、安静时脉搏和基础代谢率增加。这些变化是因为高原的大气压下降而引起的。除此之外,高原还降低了肺内氧气的局部压力,从而减小了肺脏和血液之间的压力倾斜度。由于分子是从高压力区域向低压力区域移动的,较小的压力倾斜度降低了进入血液的氧气量。对运动能力来说,最明显的现象是,心脏和骨骼肌肉的氧供应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在较高有氧…  相似文献   

16.
善待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系统。它担负着人体氧气的输入和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出。主要的呼吸器官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由于呼吸道的一端呈现对外开放的状态,所以极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以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污染。保护好我们的呼吸系统,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人体运动靠肌肉收缩,肌肉,收缩必须有能量的保证,能量的生成靠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最终人体运动离不开氧。氧被肺吸入人体,通过血液送到肌肉细胞,为细胞内的氧化产能过程供氧。血红蛋白就是血液中运输氧的工具,它运到肌肉的氧越多,肌肉生成的能量越多,肌肉收缩的能力越强,人体的运动能力就越高。然而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运动员)在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期常常出现低血红蛋白,造成训练质量和运动能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演变成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18.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作用是向全身输送血液。这项机能十分重要,因为血液可将氧、葡萄糖和各类营养物质输往组织,并将乳酸、氢离子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因此可以说,循环系统既是输入系统,又是输出系统。它既向运动员输入肌肉持续练习所需物质,又排出滞留在肌肉中能引起运动员疲劳的物质。  相似文献   

19.
据实验研究证明 ,运动前给予额外的氧 1~ 2分钟 (提人体血液中的氧分压 )可以提高在持续1~ 3分钟的比赛中的运动能力。虽然运动中呼吸更多的氧也能提高需氧耐力 ,但是这种方法是体育竞赛规则所不允许的 ,所以 ,并不适用于比赛 ;此外 ,运动后吸氧显然对恢复的快慢并不产生作用。运动中的氧供应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为运动员提供氧气是否很有效?  相似文献   

20.
据实验研究证明 ,运动前给予额外的氧 1~ 2分钟 (提人体血液中的氧分压 )可以提高在持续 1~ 3分钟的比赛中的运动能力。虽然运动中呼吸更多的氧也能提高需氧耐力 ,但是这种方法是体育竞赛规则所不允许的 ,所以 ,并不适用于比赛 ;运动后吸氧显然对恢复的快慢并不产生作用运动中的氧供应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为运动员提供氧气是否很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