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学生体质升级计划”的有效开展,更好地将营养健康、环境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总结交流2013年开展“学生体质升级计划”主题活动的情况,搭建交流平台,分享各地经验,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的全国“学生体质升级计划”主题活动总结会议于2014年4月23~25日在厦门市召开。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关注,研究各种人群的体质健康状况成为全世界的一项普遍工作。今年是我国第六次学生体质监测和第三次国民体质的监测年,从今年的整体情况看,学生的体质是喜忧参半,但学生身体素质20年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遏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统计和比较等方法,对2000~2005年浙江省大、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浙江省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5年来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对199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是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对1979年、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2002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并针对中国学生的体质逐年下降这一现象,采用访问、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人为因素是影响中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现状出发,以国家教育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专家咨询法、文献资料法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方面进行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造成目前学生体质下降的影响因素,以探寻更好的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方法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2000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主持,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了3—70岁包括学龄前儿童、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在内的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此次大会报道的体质状况研究情况,充分反应了此项工作的广度、深度及其对体质研究工作的推动作用。本次大会有关体质研究方面的文章共录用了96篇,从这些文章来看,近期我国的体质研究呈现出如下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体质研究的深入,学生体质健康自我诊断被认为是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方式,与学校体质健康测试评估相比,学生体质健康自我诊断在价值取向、程序与方法以及结果使用等方面,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国内外关于体质健康测试评估的主要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评价与测试指标导向健康指标与健康标准,重视评价效能的改进与建设,发挥评价健身价值教育,强调体质健康网络信息反馈平台与健身运动处方运用的研究,体质测评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归结指向决策与培养体育行动与能力。有鉴于此,我们应确立全面体质健康评价内容,开展体质健康项目测试,获取体质健康有效信息,并让学生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比较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建立健康信念,学习行动策略并获取健康行动能力,从而建立从体测数据变化中挖掘有用信息来形成动态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比2005年和2000年广西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发现广西学生体质水平存在许多问题,从学校方面的因素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改善广西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7年正式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长安大学2007级、2008级学生健康体质指标进行测试,并对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指数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认识,从而比较准确的反映综合性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通过对长安大学体质健康测试的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问题探讨和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伊向仁 《体育学刊》2007,14(8):68-73
根据美国体育专家学者的研究,阐述美国体质检测标准的定位、影响因素定位及解决方法。美国体质检测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1982年,库珀研究院(Cooper Institute)发展了另一个体质项目(FITNESSGRAM),目的是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报告体质评价结果的简单方法、提高父母对孩子体质水平的意识。1999年库珀研究院研发了与体质项目相搭配的身体活动项目(ACTIVITYGRAM)。Cooper发展科学顾问委员会明确提出,体质项目适应范围是帮助个人评价健康相关联的体质水平,不适合评价学生分数及州标准、教师成功度、教学有效性以及学校体育项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07年4月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联合颁布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标准》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为新时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文章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之处,以期为以后更好地实施新《标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自2000年起,我们对某高校体育系武术专业学生的体质情况进行了为期3年的调查研究,以了解武术训练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择某高校2000级体育系武术专业学生25名作为观察组,该校非体育类专业,同时亦未参加体育兴趣组的学生25名  相似文献   

14.
王采 《游泳季刊》2000,(2):21-23
2000年2月,由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中国青少年营养与体质状况”座谈会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时间稀少的体育锻练和户外活动,已导致体质下降,并严重影响孩子们身心健康发育。全国学生体质状况调查结果,广州中小学生体质达到上等水平的仅有两成。  相似文献   

15.
将南宁市2018年1~6年级小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以天桃实验学校为例)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此来发现南宁市小学生与全国学生的身体差异,并提出改善南宁学生体质的对策,为改善学生体质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本文选取天桃实验学校3个校区1~6年级的8302名学生2018年的体质测试数据,然后将其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进行比较,并运用t检验比较分析南宁学生与全国学生在身高、肺活量2项指标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也谈“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体育报》今年8月3日第7版载文“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看过以后让人十分动情!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惊呼”学生体质下降了,几年过去了,并没有因为惊呼而得到遏止。这该怪谁?这问题提得好,这究竟该怪谁呢?学生的体质是否真的下降了?引起了教育部门的严重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人们不少的争论。这涉及到什么是体质?有哪些指标可以判断和证明体质是否下降了?如果“下降”的结论得到证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应如何解决?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才有可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予以解决。何谓体质?中国体质研究会召开过专门的研讨会,认为体质包括的内…  相似文献   

17.
福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访谈等方法,对福建高校2004年和2006年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高校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全国602所高校平均数据相比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同时福建高校学生2004年和2006年体质成绩相比呈现总体稍有下降趋势,且存在性别差异。建议:福建高校要继续发挥提高学生体质方面的优良方法与措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认识身体健康和美的观念,鼓励学生养成终生锻炼体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由于每一个地方的师资配备、学生态度、场地器材、测试时间、数据等情况不同,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许多矛盾,并且最终影响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和测试工作。因此,作为实践者必须尽力加以科学解决。一、教学计划内容与体质测试项目的矛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规定利用课余时间测试,那么这些项目的测试到底要在正常体育课中练习吗?需要列入教学计划中吗?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了解和综合分析2014年艺术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分析各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特点、规律和存在问题,旨在为艺术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体育课程设置及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西艺术学院2011级到2014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男生随年级上升体重明显增加,速度素质呈递减趋势,引体向上成绩持续降低,而女生随年级上升体重有所减轻,仰卧起坐成绩有所上升;男、女生1年级到4年级,肺活量呈相反变化趋势;男、女生1000m/800m成绩均持续下降.结论:建议艺术院校进一步审视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质达到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针对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和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问题,对主要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关注和重视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对策,以期为学生体质与健康教育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