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一、经典氧债学说的形成1、氧债的乳酸学说1907年Fletche和Hopkins证明,当刺激离体蛙肌肉而收缩时,就产生乳酸,把疲劳的肌肉放在氧气中,乳酸就消失。这些学者假设肌肉收缩时产生乳酸,而氧气则是清除乳酸的必要条件。1910年Hill证明肌肉  相似文献   

2.
根据运动性疲劳过程的特点,许多学者将疲劳分为中枢与外周两种不同而相互联系的类型。短时间剧烈运动时的疲劳,以肌肉中三磷酸腺苷等能源物质消耗以及乳酸堆积等外周因素为主;而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的疲劳则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保护性因素为主,苏联雅可夫列夫提出,长时间肌肉活动  相似文献   

3.
传统上对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多集中于导致肌肉收缩功能紊乱的外因机制上,然而,随着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CNS)作用机制理解的不断深入,对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的研究也在加深。大量研究证实,运动中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氨和各种细...  相似文献   

4.
肌肉强度工作,会导致肌肉最大力量瞬息间减小,在运动单位水平上显示该变化与它的等长收缩力时间(f—t)曲线的变化有关。所以疲劳时力的产生速度与放松速度都降低了。人体在疲劳前的条件下,等长收缩力产生的曲线是受肌肉结构影响的。例如,受肌纤维分布的影响。这可能与肌质释放和摄取钙离子有关。另一方面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运动单位或者相应的肌肉,它们的耐疲劳网力不同,富有FT纤维的肌肉在反复动力性收缩时最大力最下降比较快。为进一步调查肌肉组织结构方面的重要性或疲劳特征,将特意研究集中在综合考虑神经肌肉的机能变化上,并着重研究具有不同肌纤维组成成分的受试者,在间歇等长收缩疲劳工作时测定了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一、注重运动中的补糖与补液网球比赛中,能源物质的大量消耗是导致运动疲劳最直接的原因。网球比赛既需要无氧代谢供能,又要求有氧代谢水平,而其中主要是以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糖是长时间、持续2~3小时中等强度运动中肌肉的优质燃料,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供能物质。补糖可有效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系统供能充足,维持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有  相似文献   

6.
在滑冰和游泳体育教学与训练及比赛活动中,学生或运动员最常见的运动急伤之一是小腿肌肉和大趾痉挛(抽筋)。发作时抽筋的小腿和大趾有剧烈的疼痛,腿、趾不能伸直,无法站立和行走而直接影响活动;当出现这种运动急伤时,势必要做紧急性处理以减轻疼痛,恢复正常活动,使之能继续参加比赛活动或上课。 病情多数是因参加剧烈活动,过于紧张而产生的疲劳状态。疲劳产生的原因可大致分为: 1 神经系统代谢机能障碍而出现的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组织中物质代谢的变化,当局部或大部分神经细胞受到连续、频繁的刺激后,而由兴奋转为抑制。  相似文献   

7.
1、放松能力影响短跑成绩的生理因素1.1肌肉放松能增大肌肉收缩力量从运动生理学分析,跑的动力来源是肌肉工作时所产生的合力,而肌肉工作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肌肉中的血液供应情况、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时的力学条件、协同肌对抗肌配合工作的协调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收缩时表现的力量越大,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体力的恢复,首先是疲劳的消除。一般认为疲劳是由长时间紧张活动所引起的一种机体状态,其特征是工作能力降低。从疲劳的部位看,最先在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中产生,且与体内能量物质消耗过多和恢复不足有关。所以要解除疲劳首先应该是中枢神经系统能量的迅速恢复和改善。常用的物理恢复手段(慢跑、按摩、淋浴等)都是通过对机体各部组织进行主动和被动的机械性恢复,只能反射性地改善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不能  相似文献   

9.
疲劳问题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在体育运动中,由于长时间肌肉紧张活动而出现的一种状态。客观上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主观上伴有精神疲乏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是不符合机体疲劳产生的时间和程度的。根据疲劳抑制过程的不同,许多学者将疲劳分为中枢与外周两种既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类型,当机体进行短时间剧烈运动时所出现的疲劳,是以肌肉中三磷酸腺苷等能源物质消耗、血液中乳酸堆积等外周因素为主;而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肌肉运动产生的疲劳则以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运动性疲劳而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机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异常是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强度或长时间运动导致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自由基与生物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而使之发生过氧化,产生过量的丙二醛,从而导致生物膜通透性增加而破坏,进而引起肌肉工作能力下降,出现外周疲劳,最后导致机体能力下降而产生疲劳.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电刺激方法发展肌力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电刺激方法在医学(主要是理疗学)用于发展肌肉力量已有很多年历史。例如,对手术或受伤后肌肉萎缩的治疗,瘫痪肌肉的恢复等等。而用于运动员正常肌肉力量发展是从70年代才开始的。由于电刺激方法发展肌肉力量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能使肌肉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引起肌肉紧张所维持时间长,反复次数多,极限力量下降慢,由于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使运动员在已感疲劳后仍可继续对肌肉进行电刺激训练,达到真正大运动量训练目的;消耗能量少;肌肉训练的针对性强等特点。所以美国、苏联、西德、  相似文献   

12.
大鼠实验性疲劳对肝脏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鼠实验性疲劳对肝脏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成都体育学院黎锦,殷劲运动疲劳是运动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它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纵观这些疲劳理论,发现多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肌肉(1),而对内脏实质器官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尤其是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13.
氨和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是氨基酸代谢的产物。运动时肌肉氨基酸代谢增强,运动肌肉从摄取氨转向释放氨;运动使肝血流量下降,氨通过合成尿素而解毒的速率下降,使血氨浓度升高。本文论述了运动时骨骼肌产氨的途径,高血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高血氨与周围疲劳和中枢性疲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体育活动的核心是肌肉活动,而指挥和调节肌肉活动的是中枢神经系统。人在运动中一旦出现疲劳后,在神经系统也会有某些反应,甚至出现症状和体征等。据文献报道,对运动性疲劳及其程度和恢复情况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来测定,如心理学的,神经系统的(包括脑电以及肌电),力量素质、血压、脉搏、体重、生物化学(血、尿、唾液)等。但是这些指标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故新的方法一直在探索中。本文试验试图用闪烁值的测定,在体操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期间观察中枢神经的稳定性、大脑的兴奋水平及疲劳与运动能  相似文献   

15.
(一) 疲劳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人体工作或运动到一定的时候,能量耗尽就会出现疲劳。这时肌肉不能再继续工作了。测试证实,高能磷酸化合物和糖元无氧酵解释放出的能量,只能供肌肉进行30秒左右的强度工作,以后就得进行有氧氧化供能。在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有氧供能率可达到80%,贝格斯特洛姆(Bergstrom)通过赛前、半场以及比赛结束时对运动员所作的肌肉活体组织检查表明,一切要取决于肌肉中糖元的最初储备情况。  相似文献   

16.
误区之一:蹲坐休息。健身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使下肢血液回流,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组织疲劳。严重时将会产生重度休克或猝死。因此,每次健身运动结束后应调整呼吸节奏,步行甩臂,并做一些放松、整理活动,减轻肌肉酸胀疲劳,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脏。以利还清“氧债”,加快体能恢复,消除疲劳,尽快清除代谢废物。  相似文献   

17.
电刺激训练方法和效果(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肌肉电刺激训练方法旨在提高运动成绩,改善身体机能。此法原用于肌肉康复的治疗,后在宇航员身上使用后,苏联等国家便把这种方法用于体育实践。电刺激训练的主要优点有: 1、能使肌肉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2、引起肌肉紧张所维持时间要比普通方法长,反复次数多,极限力量降减慢,由于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使运动  相似文献   

18.
对乳酸在肌肉疲劳中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国强 《体育科学》2007,27(9):92-96
传统的观点认为,在大强度的运动中,肌肉产生疲劳的主要原因是乳酸的生成。由于乳酸的产生,使肌肉的机能下降。"乳酸-酸中毒-肌疲劳"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些传统的观点有可能有错误的一面,从乳酸和疲劳之间因果关系的传统观点、酸中毒是否受温度的影响和有受益的作用进行总结。希望再次评价乳酸在肌肉疲劳中的作用,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关于疲劳与恢复的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疲劳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迄今为止人们对疲劳的产生机理仍未达成一致看法。本文收集整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假说。既然疲劳产生是无法避免的生理现象,那么对运动员的训练来说,恢复手段的采用与实施就有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恢复手段可以分为教育学恢复、心理学恢复和医学生物学恢复。1疲劳产生原因和分类自19世纪80年代研究人类疲劳开始,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探索疲劳产生的原因和分类。迄今为止仍没有形成一致看法。大致说来,疲劳可分为心理性和生理性的,生理性疲劳又分为中枢疲劳、神经肌肉接点疲劳和肌肉疲…  相似文献   

20.
0前言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赛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训练负荷的不断加强。运动员在大运动量高强度训练时,极易产生运动性疲劳。根据我们的调查与观察,在大多数运动项目中,运动性疲劳多以运动员的主观感觉肌肉沉重无力、僵硬、酸痛为主要特征,造成动作变形、无力、准确性下降、协调性变差、平衡能力及稳定性减弱,严重影响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但这并不是说疲劳只产生在肌肉本身。实际上,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只不过肌肉活动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人体内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