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皮划艇静水皮艇项目运动损伤的特征,本文以山东省队为例进行运动损伤现状分析,旨在为预防运动员发生损伤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在分析运动员体重等基本情况基础上,对运动损伤的部位和组织、致伤训练的类型、损伤的左右侧和新旧伤进行帕累托分析。结果:(1)运动损伤主要发生的部位,男性运动员在腰部,占比79.06%;女性运动员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腰部和背部,累计占比达到87.63%。(2)运动损伤主要发生的组织为肌肉组织,在男性运动员中占比69.91%;在女性运动员中占比45.70%。(3)运动损伤主要致伤训练为测试仪训练,在男性运动员中占比45.75%;在女性运动员占比34.95%。(4)运动损伤左右侧分布,中间脊柱损伤的例数最少。(5)持续旧伤在男性运动员占比为88.77%;女性运动员占比63.44%。结论:皮划艇静水皮艇项目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损伤发生的主要组织为肌肉组织;致伤训练主要为测试仪训练;持续旧伤占运动损伤的主体,左右侧损伤较多,中间脊柱损伤的例数较少。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70名我国优秀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其发生损伤的原因及特点,提出对策和建议。调查结果表明:优秀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高,损伤程度也较为严重;发生损伤较多的部位分别为踝关节、膝关节、大腿和足部;几种主要的损伤类型分别为扭伤、拉伤和挫伤;导致运动损伤的几种主要原因依次是直接激烈对抗、运动负荷过大和场地等环境因素,准备活动不足和自我保护缺乏也引起了较多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后未治愈的比例较高,有少数运动员没有经过损伤后的正规治疗。最后依据调查结果对防治运动损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登山运动中衍生而来的攀岩运动,是我国政府2013年公布的首批4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之一,其损伤风险日益受到关注。为揭示攀岩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综述了国内外攀岩运动损伤相关文献,对攀岩运动损伤发生率、损伤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室内人工岩壁攀登的损伤发生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损伤多发生在手、肩、肘、腕、膝、踝等部位,但攀爬方式的转变引起了损伤部位的明显变化,当前手指滑车、手掌和肩关节损伤最为常见;损伤类型中较多为过度使用损伤和急性损伤,过度使用损伤多发于上肢,急性损伤多发于下肢;损伤的程度一般较轻。攀岩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运动水平、运动负荷等自身因素以及场地、保护员水平、装备器材等外部因素均会对损伤特征产生影响。建议进一步探讨攀岩运动的损伤机制和预防措施,并统一攀岩运动损伤的定义和统计标准,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以加深对攀岩运动损伤特征和机制的认识,帮助攀岩教练员与运动员更好地预防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师范体育类专业324名大学生运动损伤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发现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原因及规律,并针对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的相关问题提出恰当意见,为其运动损伤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不合理的准备活动和场地器材因素;身体发生损伤较多的部位是踝关节、膝关节和腰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田径和足球;经常发生损伤的时期是专业训练课和课余自我锻炼期间;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更易发生损伤;学生普遍轻视损伤后的治疗,伤病未愈的比率较多。  相似文献   

5.
李玄  陈林 《新体育》2023,(24):107-109
本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黄淮学院大学生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黄淮学院大学生篮球爱好者在篮球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较高,损伤的主要部位有指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并且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比赛时期受伤人数较多。在篮球运动中出现损伤的类型主要有拉伤、扭伤和挫伤,并且篮球爱好者在进行上篮、对抗性训练和抢篮板球时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黄淮学院大学生篮球爱好者对篮球运动损伤的了解程度一般,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讲解运动损伤的概念,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了解,加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并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和易发生损伤部位的练习,科学使用护具,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散打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体育学刊》2007,14(6):119-122
对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特征及训练学致因进行了探讨.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较为普遍,但其损伤程度轻微;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准备期的后期和竞赛期;常见于鼻、腰、耳等部位;受伤类型多为扭伤,病程为急性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年龄、训练年限、文化程度、比赛次数成负相关,与运动等级成正相关;规则的变动、身高、套路训练等与损伤程度不显著相关;造成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比赛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等,而技术动作主要为摔法;散打运动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要领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合理、局部负担过重、恢复时间及措施不合理、注意力不集中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访谈调查、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大学35名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进行研究,探讨普通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损伤发生的规律,以预防运动损伤。结果显示:运动员损伤多发部位为足部、踝关节、膝关节、腰部等;损伤类型以韧带和肌肉拉伤、肌肉劳损居多;损伤性质主要是急性损伤;在技术、速度训练中运动损伤比例最高;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安排不合理、身体疲劳、技术动作不规范等是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参加2008年全国男子拳击锦标赛的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今年以来损伤发生部位、性质、地点、损伤严重程度、原因诊断等。结论:拳击运动员运动损伤率很高,急性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腰背部、手指和肩部,慢性损伤发生的部位与急性损伤基本一致;急性运动损伤以拉伤、挫伤和扭伤为主,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规范、长期动作重复、准备活动不充分;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身体机能欠佳、长期动作重复和治疗不及时;急、慢性损伤的程度都不是很严重,运动员停训或停赛的很少,但运动员在伤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养。建议: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合理安排运动员伤后训练和休息时间,提高训练水平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目的:探讨我国优秀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损伤易患部位、导致损伤发生的原因,以期为第28届奥运会的备战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研究对象:我国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国家摔跤集训队三跤(男子古典跤、男子自由跤、女子自由跤)的44名重点运动员(包括奥运会的8名参赛运动员)。研究结果:从运动损伤性质和种类来看,三跤没有明显区别,都以关节挫伤、韧带损伤和肌肉拉伤最为常见,其次为耳廓损伤和劳损;从运动损伤的部位看,女子自由跤与男子自由跤没有明显区别,损伤部位多发生于膝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耳部、肩关节和腰背;但男子古典跤腰背部损伤占第一位,其次为膝关节、肘关节;在三跤中,专项训练中发生的损伤最多;发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正确、慢性劳损和场地监督不够等;针灸、推拿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其次为理疗、外敷药物、内服药物等。  相似文献   

10.
跆拳道专修学生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01名跆拳道专修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从事跆拳道训练年限较短的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损伤发生主要部位为下肢的膝、足踝;损伤性质以软组织挫伤与韧带及肌肉拉伤为最多;各种损伤多因科学训练水平低、身体状态不佳、准备活动不适当与场地设施等不符合要求,以及自我防护意识差造成。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国外培养青少年高水平运动员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体育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在开展运动训练、培养运动员方面,都以学校体育为基础。认为应抓住中国基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以及举国办奥运会的有利契机,有效推进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发展,应对国际竞技体育发展新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运动损伤的共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把发展专项爆发力作为训练最重要的内容,较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的运动损伤具有相似性,运动损伤的诱因具有同源性,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医学研究中流行病学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较高;运动损伤主要分布于膝关节、腰部、踝关节、臀部和头、颈等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运动员的训龄无关,但损伤的程度与运动员的等级呈正比关系;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特征显示伤病特征与运动特点相关性较高,虽然专项训练是第一位的致伤因素,但伤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伤病对日常训练的影响十分明显,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总体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完善训练条件、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加强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不断完善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伤病的治疗方法与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论述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及现状,并从责任主体深入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的安全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组织教法不科学以及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不足等;学生方面则包括安全运动意识薄弱和自身体质问题;以及自然的不可抗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121名青少年运动员损伤调查分析,显示羽毛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以踝、膝、腰、肩、手腕部位为多。膝、腰、肩、腕部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有关。腰部的骨性损伤多于软组织损伤。末端病、膝、踝关节滑膜炎及肩袖损伤,手腕扭伤及L3横突综合征,腰椎峡部裂是该项目运动常见损伤。且疗效欠佳,治疗期长,干扰训练大,应引起我们重视,并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学校体育保险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学校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运动伤害事故逐渐增多,由此引发的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关于运动伤害事故纠纷的案件频频出现.加强对我国学校体育保险机制的研究与探讨,能够有效地迎合我国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建立我国学校体育保险机制,对解决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后带来的诸多问题,消除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苏尼特右旗综合高中运动队中的运动损伤的原因、运动损伤的项目、运动损伤的身体部位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运动损伤对运动员所造成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不仅影响正常的训练、比赛,还妨碍运动成绩提高,减短运动寿命,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残废,甚至死亡。所以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切实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查阅医疗档案等方法对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体能主导类项目的232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体能主导类项目的力量、速度和耐力3个项群分类,分别给出了各个身体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及其排序,并对不同项群之间身体部位损伤发生的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力量性、速度性和耐力性3个项群内部各自运动项目的运动损伤部位、损伤次数和发生率的排序均具有相似的规律,各个身体部位损伤的分布在同一项群内部的不同项目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项群间运动项目的损伤部位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得出以下结论:运动损伤具有"项群现象",运动损伤可进行项群划分,便于运动训练管理及优化后勤保障从而保证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手段,对我国女排15支高水平后备人才队伍,共计218名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调查,结合排球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以及研究对象的身心、技术与训练水平等群体特征,对其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因素从"直接因素和潜在因素"两方面加以分析。降低运动损伤对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带来的困扰,从规范技术动作、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和加强医务监督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在北京奥运会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展现。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对竞技体育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分析得出中国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影响因素,主要是训练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问题;人才流失严重,也是阻碍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