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阐述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女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期待及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宁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的原因主要受我国现行的体育教育制度、办学条件、经济环境、社会对人才需要及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健美的价值认同较高;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具有心理调节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教育,培养积极的体育意识及持久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对实现提高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教育的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性别角色冲突对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影响机制,并验证同伴和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方法:自编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量表,采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自主支持感量表,对长三角地区1 268名女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性别角色冲突、同伴和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均呈中等水平;性别角色冲突显著负向影响女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同伴和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在性别角色冲突影响体育参与意识中起完全并行中介作用,并且,在体育锻炼意志上,同伴自主支持感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结论:提高女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社会性别地位,转变和引导女大学生性别角色观念,创造和提供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支持环境,可能是提高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引导和加强同伴间的体育交流,营造积极体育锻炼氛围可能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持续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下,如何提高和培养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兴趣和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提高健康水平已成为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促进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原因主要受我国现行的体育教育制度、办学条件、经济环境、社会对人才需要及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健身、健美)的价值认同较高;绝大多数女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具有心理调节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教育,培养积极的体育意识及持久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对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教育的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得知体育锻炼参与欲望及程度对男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自我评价有着正向的积极影响,对女大学生的作用则没有得到统计学上的证明。指出女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体育锻炼的弱势群体,高校体育要注重满足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下,如何提高和培养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兴趣、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提高健康水平已成为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促进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汪青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114-1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部分高校的女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特点,对如何更好地调动高校女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高校女大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及终身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是具有现代思想并充满青春活力的知识群体,她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仅体现出当代青年女性对待体育行为的一般观念,更重要的是她们把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等同起来进行思考。大学时代是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最佳时期,且终身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影响女生体育锻炼积极的因素和体育与健康的观念,并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0.
高校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西安石油学院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进行研究,结合学校体育教育任务,提出学校体育必须对教材进行科学选择,不断提高女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有效地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技术、技能,全面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建立科学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机制,以遏制学生体质下滑。结果显示:"三自主、一干预"的"俱乐部"模式教学形式,"月月有大赛,周周有小赛,天天有安排"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干预模式,针对性强,激发了"体弱"学生锻炼的兴趣和动机,保证了其体质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师、裁判员、学生为调查对象,从符合大学生身心发育规律的视角,分析、探讨了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以及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在体质和心理健康上的积极作用,旨在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舞蹈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开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健身街舞和篮球对女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将80名在校女大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60min的健身街舞和篮球训练,训练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皮脂厚度、肺活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自尊及身体自我效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健身街舞运动对女大学生皮脂厚度、身体协调能力、除身体状况外的身体自尊各维度的指标和身体自我效能的影响均大于篮球运动。大学体育课程女生项目设置可适当增加健身街舞运动。为优化女大学生运动健身方案的制定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有关体育锻炼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方面较少;男生以运动量较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为主,女生则选择轻巧灵活、对抗性较弱以及室内的项目进行锻炼;大多数学生选择在校园内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锻炼;男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强于女生,女生参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缺乏兴趣"和"缺少锻炼伙伴"是影响学生参加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试论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培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是从属于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中的一种特定文化,学生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它满足了大学生多层次,多样性和多变性的需求特点,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运动竞赛是校园体育精神的反映,一般是通过体育社团来开展的,其对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竞争性等方面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的教育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大学体育教育应当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体育锻炼习惯、方法、能力的培养,使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更加深化,才能满足社会对合格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健美操教学中对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学生体育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和态度,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评价,作者通过长期健美操教学实践,就培养提高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从篮球运动入手,就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参加锻炼的动机、认识的需要水平、体育抱负水平及锻炼兴趣的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分析,揭示了CUBA 的优势对西安交大学生锻炼动机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阳源 《四川体育科学》2011,(4):137-139,146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民族高校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高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笔者对四川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阿坝师专三所民族高校的2007、2008、2009三个年级的普通本专科藏、汉族大学生共6 000人健康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藏族学生共3 000人次,男女各1 500人;汉族学生3 000人次,男女各1 500人。采用测试与对比的方法,对藏汉族大学生进行6项指标测试与对比,并对近4万条数据进行整理与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旨在为民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高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海淀区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发现: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参与面最广、内容最为丰富、形式最为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领域。随着现代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课余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体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共性充分了解个性,并结合学生自身的锻炼方法去开展课余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