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职业体育市场中的外部性问题分析与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方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通过实证分析,对职业体育市场中存在的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认为按照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不同来划分,职业体育市场中的外部性可以分为4种类型: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的负外部性、消费的正外部性和消费的负外部性。阐述了职业体育中的外部性如何导致体育市场失灵,即资源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指出了纠正职业体育市场中外部性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供给体育公共产品是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责.但政府行为的负外部性直接影响了政府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的效果.借助外部性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对体育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行为的负外部性表现及产生原因进行阐述,提出多种方式供给体育公共产品、建立顺畅的利益群体表达机制、以法治规则界定政府职能边界、绩效评估提高政府供给质量等降低体育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行为负外部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竞技体育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将竞技体育的外部性内部化,有助于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市场调节、法律手段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主要手段,行政手段则是市场调节、法律手段不可或缺的补充.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有助于降低体育经济活动主体的维权成本.要积极推进竞技产权制度创新,优化体育资源的产权配置,建立健全体育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律体系,以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法律手段的作用,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制度经济学和服务产品理论对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公私混合性、正外部性、供给刚性等经济特性及竞技体育前期劳动显著性、有效竞技能力时效性、生产结果不可预知性等生产特点予以诠释,为中国竞技体育改革提供以下启示:中国竞技体育产权制度应为竞技体育人力资本价格上升提供获利机会;中国竞技体育产权创新应循序渐进允许过渡期产权存在;中国竞技体育生产制度改革要兼顾市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统一;建立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正外部性竞技体育公共产品需由政府提供.  相似文献   

5.
作为关联甚广的改革举措,体育领域管办分离首先在职业体育中试点,意义重大。跳出单纯政府职能改革的研究视角,在政府行为外部性研究架构内,探解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问题,指出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当前我国职业体育现存的关键问题,提出化解政府行为外部性是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的核心所在。遵循政府行为外部性消解理念,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需以法治、民主、分权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为抓手,树立市场主体地位,依赖第三方利益集团的强势介入,在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导性制度变迁并存的路径上推行。  相似文献   

6.
职业体育发展与地方政府介入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体育发展与地方政府介入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国内职业体育的成长,地方政府对职业体育的介入也在不断调整。文章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介入职业体育的合理性,认为未来地方政府应注重正确定位自身职能,引导职业体育市场的良性发展,努力解决职业体育的外部性问题,为职业体育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于巴锁 《体育世界》2014,(10):44-45
通过对球队迁移对区域体育发展的影响分析,从体育社会学视角分析陕西省足球、篮球职业体育俱乐部迁移现象,影响其迁移的因素为职业体育以外部性市场为主、俱乐部比赛成绩下降、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体系混乱。提出应该发展本土体育职业俱乐部,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建立会员制度、建立职业体育俱乐部独立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我国体育治理的重要主题将是如何满足人们对体育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体育社会组织作为我国体育治理的新成员,已然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当前政府缺位、市场失灵、需求增长以及现代化治理背景下,迎来了参与治理的发展良机。然而其存在的弱主体性、弱正外部性、偏向性生长等困境,严重滞阻了其参与治理的实效性。新时代体育社会组织需要从补缺式供给模式向定制式供给模式转变,提高与政府的相互依赖程度,强其主体性;从专业化与精细化两个方面加强自我发展,强其正外部性;政府则从“工具主义”向“合作治理”的模式转型,构建体育社会组织生长的良好制度环境,纠正其生长偏向性,超越困境,提高治理绩效,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体育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体育旅游外部性、体育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体育旅游法规存在缺位、体育旅游公共服务缺位等问题,加之体育旅游资源是俱乐部产品,所以需要政府加以规制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介绍了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政府对体育旅游实施政府规制的经验,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国体育政府规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重视和强化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工作,注重体育旅游的法律规制,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积极提供公共服务等有效实施体育旅游政府规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市场失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市场失灵现象。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即我国竞技体育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在转型期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运行;外部性;竞技体育的公共物品性质;公平发展;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资源的稀缺性。  相似文献   

11.
转型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特色职业体育建构理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职业体育建构是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的结果。应用转型经济学理念解读中国特色职业体育建构过程,认为我国职业化改革和中国特色职业体育建构是利益取向变更的结果,是谋求超越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社会价值显现的过程。在实现手段上,要依赖制度改革与创新,依靠强政府主导机制的作用,而在实现路径上则要采用渐进式转型方式。  相似文献   

12.
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化建设是同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相联系的,它综合反映了从单位体制主宰向社区体制主导,从行政管理型向社区自治型转变的客观要求。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和多元化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推进社区体育发展、组织、动员居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体育体制形成的历程,提出体育体制应适应国家整体体制转型的发展,体育的发展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并与国家体制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相适应。必须发挥政府调控职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体育的多元化转变,推动大众体育、社区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以小康社会为背景,提出构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是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体育建设的重要问题,对促进社会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余暇运动、体育消费观念、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体育服务市场的合理引导以及弱者体育服务保障系统几个方面讨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社会转型期作为特定的时段,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分析了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高等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主张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社会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开放的大教育观来指导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发展的社会动因探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献资料法,深刻揭示、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化在新的全面转型的社会条件下,以自身固有的价值因素获得了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促成动因。民族传统体育化在我国全面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现实的积极价值和可持续性全面开发、利用的社会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普及的两种不同形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态更替转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明生 《体育科研》2010,31(4):14-16
以文献资料等为主要方法,从《全民健身条例》背景对我国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变革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社会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社会体育组织多元化发展不够;社会体育组织功能专门化程度不高;社会体育组织的独立性不强;社会体育组织全民健身服务质量不高等。由此提出变革对策:构建社会体育组织与全民健身服务功能对接的发展模式;完善三级全民健身服务运行网络;优化社会体育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得出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探究成果转化路径。研究认为:思想观念约制、内容形而上学、转化机制欠缺、结果检验风险、评价不甚健全等原因导致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条件相对弱势,转化效果不甚理想。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需要通过解放思想,强化认知;打牢成果转化前期基础;找准成果转化策略等路径来推动成果转化,并以此推进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体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廖年忠  谭洁 《体育学刊》2004,11(2):129-131
通过分析注重体育社会价值的“工具论”价值取向形成的历史原因、时代背景以及其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提出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该确立体育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相结合的双本位的体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