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天地间     
《围棋天地》2006,(8):9-9
有棋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围棋天地的编辑部,经常会接到棋迷朋友们的电话,他们说,想到天地来坐坐,想有个地方好好地下盘棋,想和我们或别的棋以聊聊对围棋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围棋天地》今年第五期刊登了黔仁的《为什么还棋块头》一文,记得以前也见过类似意见的文章。虽作者信言“现今的棋规在地域本质与归属的判定上误入歧途”,但笔者拜读再三实在不敢苟同。我以为有不同意见的讨论是件好事,因为讨论可以把平时模模糊糊的东西辩得清晰起来。尤其规则是围棋的根本,在围棋日益走向世界的时候,在大家都在议论围棋进入奥运会的今天,围棋规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围棋天地》关心规则是对围棋长远发展的远见。  相似文献   

3.
人类进化     
王元 《围棋天地》2013,(15):M0001-M0002
本期中.读者“不过壹盘”的《棋理助我人生决策》.相当有意思。认识围棋理解围棋和会下围棋的好处.我们当然想大力宣扬。只是.在围棋天地里浸得久了,以棋中理念为尺子.差不多也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4.
邱振宇 《围棋天地》2013,(19):105-105
一路至今,购买的棋书用数不胜数形容自然有夸张之处,不含历年的《围棋天地》等杂志,纯围棋书洋洋三五百本是只多不少。部分棋书现已不记得去向,但这本《围棋八大课题》“品相”虽一年“老于”一年,自己却一直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5.
刘传礼 《围棋天地》2010,(17):102-105
世事如棋——繁、乱、奇、杂。小小的棋盘映照了整个大千世界。世上有“怪事”、“怪物”,同样在围棋天地里也有用理论难以解决的,不可思议的各种“怪形”和说不清的“玄机”。  相似文献   

6.
我其实有两局棋终身难忘:一局关乎个人,一局关乎集体——往小了说,关乎北京新闻界;大了说,关乎中日新闻界围棋孰强孰弱。既然《围棋天地》征稿征的是“一局棋”,只好“舍小就大”。  相似文献   

7.
读后编后     
《围棋天地》2006,(24):95-95
天地相伴 平生遂愿 纯粹是机缘巧合,我与围棋结缘,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恰好与《围棋天地》创刊同步,屈指算来,不经意间,我的棋龄竟同天地的历史一样,已长达二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聚友天地间     
杨文星 《围棋天地》2014,(17):110-110
为了推动围棋活动,增进棋友间的交流,满足棋友以棋会友.切磋,提高棋技的要求,由成都围棋联合总会牵头,成都棋院指导,聚友天地问围棋俱乐部承办的2014年第一届棋友围棋联谊比赛活动于7月6日至8月10日在聚友天地问围棋俱乐部举行。  相似文献   

9.
扭十字     
王元 《围棋天地》2006,(24):81-83
《围棋天地》的编辑部,就在“天地间”的旁边,所以,我能随时到天地间一逛,而这一逛,不时能启发“大地讲义”的感觉。这不,前些天,又看到了棋友下出的有趣棋形——  相似文献   

10.
何谓枯棋     
刘志兵 《围棋天地》2006,(17):73-73
《围棋天地》13期《枯棋与势棋》有关枯棋的说法似乎不妥。“枯棋”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吴韦曜所著《博弈论》。当时的吴国,棋风颇盛,如《博弈论》所述:“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奉吴太子孙和之命,韦曜写下这篇名文,以贬斥博弈之玩物丧志。“夫一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很能说明韦曜对围棋的定位。这也体现了作者的儒家功利主义思想。韦曜所说枯棋中的“枯”,不能只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11.
邻居之约     
《围棋天地》2013,(7):109-109
与台湾许饶和先生的相聚可谓是期盼已久,许先生是台湾重要围棋人,身任“中华围棋协会”秘书长。不仅为张栩等顶尖高手当年赴日学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在围棋文化方面有甚多建树。而天地专栏邻居的缘分,更是让此次聚会亲近了不少。  相似文献   

12.
冯建明 《围棋天地》2010,(18):21-21
前几天翻看《围棋天地》,看到关于“棋”的异体字的介绍,想起不久前关于“宏碁”读法的争论,看起来,关于这个“碁”字似乎仍然没有定案,这里写出我查阅的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3.
曹毅 《围棋天地》2010,(5):20-21
送走最后一个学生,刚刚还棋声与童音交织的“九段围棋教室”忽然一片寂然,温润如玉的黑白云子在简洁的橙黄色侧楸枰上错落有致,无言地对峙,仿佛是对弈还在进行中……我看着手中《围棋天地》封面上秀行先生在棋盘前沉思的遗照,一时怅然。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围棋已经老态龙钟”.这样的论调出现大概有十年左右了。的确,自从韩国人掌握世界棋坛权杖?曾经的“围棋王国”日本在国际舞台上一蹶不振,昔日的超一流棋士被视若寻常。到今天,中韩争霸愈演愈烈。而日本的七大冠头衔得主几乎完全无力插入到这样的竞争之中。这样的情形在女子棋界和业余棋界同样存在,日本围棋已经全方位落伍。  相似文献   

15.
黔仁 《围棋天地》2001,(5):39-39
我国明、清围棋数子法在终局计算胜负时,有还“棋块头”的规定,即终局时活棋块多的一方面向少的一方还子,多一块还一子,以此类推。据已故棋史家赵之云先生考证。此法源于唐、宋围棋的“填空法”。唐、宋“填空法”在终局计算胜负时,黑白双方活棋的基本“空位”(俗称两眼)均不算“地”。赵先生亦认为,现今日本的“数目法”脱胎于我国唐、宋的“填空法”。(请参考赵先生“中国围棋胜负计算法及其演变”载《围棋天地》1999年2、3、4期)  相似文献   

16.
手割分析法     
“手割”一词,据我所知是来自于日本的围棋术语,大致意思是打乱行棋次序,对一个新棋形的优劣来进行判断,在现在的职业棋界中运用得很广泛,对于围棋的技术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晓华 《围棋天地》2005,(10):69-69
1998年3月去非洲埃塞俄比亚参加路桥工程建设,作为一个围棋迷,我忘不了带上一副棋具和几本《围棋天地》杂志,心想在国外那漫长寂寞的岁月里,围棋将是我的一位好伙伴。  相似文献   

18.
次序术语     
《围棋天地》2010,(8):109-109
所谓次序,系指围棋行棋过程当中的下子先后步骤,也作“顺序”,日语为“手顺”,中文中亦时有所见。 围棋每着一子.盘上情况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先走什么,后走什么,结果常常会迥然不同。棋界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围棋是次序的艺术。”次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启事     
《围棋天地》2008,(19):102-102
刚买到第18期的《围棋天地》,就迫不及待地打了谢赫与朴文矗的那局,打得头昏昏的……这局棋确实紧张、刺激。但打完后也不禁有一点疑问:这局棋称它为“奇局”,倒是很贴切的,但杂志上和网络上,都称此局为“名局”,就让入有些迷惑了。  相似文献   

20.
《围棋天地》今年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可以这么说,各位编辑弈了一盘非常“漂亮”的棋,我虽不时“长考”,依旧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偶尔也出现几次“缓手”(指用“总谱”的方式刊登对局),还不至影响“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