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基于"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立足于实际教学实践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三结合"、"三自主"、"三互动"、"三自治"和"三开放"个性和共性杂糅的"五三"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五三"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推进"五三"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建议,旨在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选择片面、教学形式单一和手段落后的现状,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实施,对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改革,建立了体育理论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健康网络课堂教学为延伸和补充的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拓展了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互动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持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刘志敏 《体育学刊》2003,10(2):78-80
对我国普通高校“传统型”、“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出现的新事物,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与爱好。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的连续性,有利于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近几年,我国部分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实施了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它必将成为面向21世纪我国高校最具有生命力的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旧的教学模式逐步被取代,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我市推行了"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我们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研究设计出体育学案,然后尝试着用学案指导体育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使用学案对体育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就把实行学案导学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文献检索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有机构成。体育俱乐部是理想的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模式。提出应把课外体育锻炼融入体育课程,构建课内外一体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实施后,体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门学科.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梳理,发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存在体育教师人才缺乏、场地器材资源紧张、传统教学方式落后、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相脱离等问题.结合当前政策导向,本文提出建设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优化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发挥课外体育活动作用、引入体育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部分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对课内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测试等方面的改革尝试,以期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为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对我校学生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评价体系、教材进行了改革,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考核方法还进行了实验研究,创立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考核与监督评价体系,开设了作为课堂教学有益补充的网络课堂,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职院校由于受体育场地设施、师资、教学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体育教学还不能完全实现"三自主"教学模式和"分层次"教学,达不到<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学校体育整体研究出发,着重整合"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这两部分内容,提出"课余俱乐部"的活动形式,以弥补现阶段高职院校课堂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在不增加教学资源的条件下实现了学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管理和发展模式,规范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整体上优化学校体育的功能,为实现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付鹏 《体育世界》2011,(12):59-6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践性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阐述了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兴趣,发挥教师专业特长,构建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相统一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