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体育教师如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搞好课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应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争取班主任和其它授课老师的支持;加强对体育干部、骨干的培养,争取团、队、学生会等组织的协助和配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各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师与社区体育建设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目前社区体育发展紧缺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也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一大障碍。体育教师是社区成员的一部分,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他们还是“社会活动家”。从学校发展和社区体育发展两个方面探讨了体育教师参与社区体育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学校师生、和参于社区体育的指导者和锻炼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并进行相关走访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社区体育缺乏科学的指导与管理、社区体育缺乏场地与器材。而学校体育资源丰富、但有效利用率低,学校体育师资力量雄厚、但参与社区体育工作的很少,因此,建议加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将学校体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实现其和社会体育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方面“三源共享”,发挥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健商文化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健商是21世纪人类最新的健康文化和全新的健康理念。健商文化教育涉及到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将健商文化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中应注意加强理论教材的建设,加强体育教师健商文化的再教育并构建一支高健商的体育教师队伍,以及必须采取多元的教育方式,形成立体的教育网络以加强健商文化与体育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法,从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石;充分调动学校体育的人才资源,加强社区体育的指导;充分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主动做好社区体育服务等方面,论述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国民体育素质培育与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姚蕾 《体育科学》2003,23(3):18-22,28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研究结果和结论:(1)体育素质是在人的一定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由后天获得体育知识、技能,并经心理系统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体育个性特征和体育能力的总和。(2)体育索质具有内潜性、基础性、稳固性、发展性特征。(3)提高国民体育素质应更新学校体育基本理念,改革体育课程,完善体育教育评价机制,加强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建设;注重体育教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阳光体育运动”认知与参与层面,青 少年学生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基本上处于浅显了解层面,“应试教育”制度下造成的“学习压力大”仍然是制约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最 主要因素;在学校体育教育层面,体育教师的“量”较充裕,但“质”不容乐观,学校体育场馆器材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但体育课教学内容尚不能 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在社区体育层面,针对青少年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较为短缺,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不容乐观,青少年参 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状况不佳;在家庭体育层面,家长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青少年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支持率一般。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现代化强调的是在人一生中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的是一种与社会需要紧密关联的体育教育。因此,在思维上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构建一个以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全方位综合性体育教育体系,促使学校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生活、社区文明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以促进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认为要促使社区体育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改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意识淡薄的观念,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成员中全面树立终身体育观、民族传统体育观、健康体育观、快乐体育观的科学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认为,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补充,学校体育能够有效地解决社区体育的一些困难,社区体育能够对学校体育进行影响和促进。但二者交互发展的现实也存在障碍,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功能障碍;城市管理体系对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调发展的阻碍;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结合,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苏北地区农村中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71%教师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体育人口为11.5%;体育锻炼项目以散步、跑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为主;个人锻炼是最主要的方式;工作忙是影响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因素。本文旨在系统地了解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从中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河南省农村中学课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受应试教育影响依然严重,体育课不同程度地存在被挤占现象;教师接受培训次数较少,师生比例过大,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偏大;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等严重不足。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充实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加大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培训力度,加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各方面的待遇;通过增加体育经费、完善场地器材、优化教学方法等来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国家及地方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通知及意见,大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坚定意志,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勇于奉献,这是中学生足球训练的理念。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认真研究体育学科教材的人文性因素,切实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积极构思足球教学方案,思考中学足球运动训练与足球教学的实施策略。该文分析中学阶段足球教学现状和加强中学体育社团建设,展现足球运动生机的问题,以及中学阶段足球运动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4.
篮球是一种团队竞技类体育项目,其核心为手,可被看作是身体对抗性运动,兼具集体性、对抗性、观赏性、健身性与趣味性多种特点。高中体育教师在给学生开展篮球训练活动时,需要加强对其速度与敏捷性的训练。现从转换攻守意识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使高中生能够在打篮球时形成这种意识,同时提供适合高中生的攻守转换意识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将新兴项目匹克球引入小学体育课堂,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匹克球在深圳市小学体育课堂的开展进行前瞻性展望。研究认为匹克球的有效开展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小学生摆脱对网络的依赖性,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坚毅品质的培养。在开展匹克球项目路径构建方面,可采用体教结合,以赛事为推动,注重师资的培训;在匹克球进小学课堂实施展望方面,可从扩大匹克球运动的知晓度,政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社会组织加大宣传,扩大参与人群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Background: School-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 multitude of potential learning outcomes. Representatives of 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 suggest that 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and outside the context of school is an important endeavour. While the importance of behavioural skill training to improve (motor) learning is well documented in both general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e promotion of behavioural skills to foster physically active lifestyles constitutes a rather neglected area in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Purpose: To examine whether a standardized physical education-based behavioural skill training program has the potential to positively impact on adolescents’ self-reported exercise and sport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cognitive antecedent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exercise and sport behaviour.

Research design: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Methods: A sample of 143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50% girls, aged 14–18 years) attending academic high schools in German-speaking Switzerland were assigned class-wise to the intervention (behavioural skill training) and control condition (conven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s). Data were assessed prior and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7-week intervention program, which was composed of four 20-min lessons and two reflection phases. Exercise and sport behaviour and cognitive antecedents (exercise/sport intention, motivation,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 coping planning, self-efficacy) were assessed via self-reports. A multilevel mixed effects linear regression procedure was used to test the main hypotheses. Th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adjusted for clustering of school classes, and controlled for baseline levels of the outcome measure and potential confounders.

Results: Compared to a control condition, the intervention program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ith regard to introjected motivation (p?<?.05), coping planning (p?<?.001) and self-efficacy (p?<?.01). The intervention also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adolescents’ self-reported sport/exercise behaviour (p?<?.001). Improvements in exercise/sport intention (p?<?.05), coping planning (p?<?.01), and self-efficacy (p?<?.01)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evels of self-reported exercise/sport participation.

Conclusion: Behavioural skill training as part of compulsory physical educ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cognitive antecedents of exercise and sport behaviour and to foster adolescents’ exercise and sport participation. Enhancing behavioural skills might be one way in whic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an contribute to the creation of more physically active lifestyles among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8.
广东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体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桂忠 《体育学刊》2002,9(4):93-94
广东少数民族地区27所中学中,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结构偏低,场地、器材、经费不足,严重制约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较少。建议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增加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提高民族地区体育师资的学历和职称水平,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活动中,以改善少数民族学生体质,提高民族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9.
湘西州聋哑体育教育是湖南特殊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聋哑体育教育有与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价值和功能,对促进聋哑学生建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快乐体育"的体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行为习惯,提高其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和体现个人价值等起着特殊作用,同时促进特殊学校体育的发展。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及文化分析等方法针对湖湘文化对聋哑体育教育的积极影响进行探讨,认为影响主要表现在:伟人体育思想对湘西特殊学校聋哑体育教育的促进发展、地理环境和民族风俗对湘西聋哑体育教学内容的补充、湖湘文化的精神力量对湘西聋哑竞技体育的鼓舞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前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进程中学校体育发展出现的诸多困境。提出:学校只有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和更新教育观念,校长和教育部门负责人的问责必须落到实处,必须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各种防止造假的机制。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改善并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才能迈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