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太极拳,笔者总结了太极拳教学四部曲。1.观看太极图,使学生了解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一表示其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表示其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表示其运动是流畅圆润的,也就是说,太极拳的手法、身法、步法的动作轨迹呈弧形,拳式与拳式之间的动作衔接也是“圆”。2.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手形、步形、预备势、站桩和缠丝,因太极拳动作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基本动作学习要求学生尽量将动作做得舒展大方,克服紧张僵硬,要有意识地强调…  相似文献   

2.
陈福军 《武当》2009,(2):19-21
太极拳与太极图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但在两者之问的关系上,一般都认为太极图是太极拳的拳理基础,有“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和“全身无处不太极”等“阴阳平衡”的说法。但在具体的太极拳锻炼动作中,如何利用太极图理论做到“阴阳平衡”?如何来检验是否做到了“阴阳平衡”?则语焉不详,缺少论述。本人在学习了《中国循经太极拳24式》之后,几经揣摩,发现太极图理论对太极拳动作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故冒昧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张兴洲  李仲良  赵峰 《武当》2004,(2):13-15
近来有太极拳爱好者给我们来信,问太极图与太极拳之间有什么关系?又问太极拳是出于道家所创还是出于民间?信中还提到了形意拳和八卦拳为什么也与太极图  相似文献   

4.
采用德国产的脚底压力测量仪测量4名(2名专业,2名业余)受试者在42式太极拳中的脚低压力数据,然后进行平滑处理和统计计算。发现脚低压力曲线构成精美的阴阳太极图,其图和人体肢体外在的圆括平滑运动特征十分相似,而计算出的曲线平滑系数反映运动员虚实步态的圆括平滑水平。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太极拳主要分为竞技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两类,而当今武术竞赛的发展以竞技太极拳为主,因此,科学地安排竞技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是促进竞技太极拳发展,使竞技武术与国际体坛接轨的主要措施之一.只有这样,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才能在新世纪有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缠丝图是以《太极拳全书》中陈式太极拳篇的有关“太极图”的论述(讲的是手臂的顺逆缠丝)为依据,结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理论,把步型的变换、腰的旋转与手臂的缠丝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周身一家”的全身太极拳动静缠丝运动,太极图的演练是按着划定的顺逆各三条转换线和步型的十个转换点来运作。太极图演练的预备动作是:两脚分开约三脚宽,两脚尖外展四十五度,立身中正,屈膝半蹲成马步;上肢动作以右臂缠丝为例:左手长腰,右手位于肚脐前,掌心朝后下。太极图是一个在斜面的轨迹上运行的缠丝线。其最高点是与肩…  相似文献   

7.
曹尔晔 《武当》2007,(12):16-19
太极拳是内家拳,是以太极阴阳理论为依据的拳法,由太极图分阴阳,可以看到太极拳动作处处分虚实,以虚实和阴阳相对。太极拳强调全身放松、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  相似文献   

8.
太极无非"圆"与"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与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即与这个民族作为对世界认识的根本观点的哲学紧密联系。太极图所展示的太极哲理深深渗透于民族文化之中,太极图和太极哲理广泛表现于种种文化形态。武术的拳剑刀枪也始终闪耀着太极图的辉光,并无处不体现着太极的微妙:“圆”与“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运用武术领域很少人用的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方法,从一个新角度对太极拳的理论知识进行客观的梳理,从看待太极拳与太极的关系、太极拳与太极图的关系、太极拳理论知识的来源三个方面论证太极拳理论知识描述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以及完善相关知识的考证和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从而促进太极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兴洲  李仲良  赵峰 《武当》2004,(3):15-16
张祖意合太极拳正是依据太极图象之变化而创,太极拳与太极图理为一贯,太极理论是指导道家炼养的法则。太极来源于易经,其蕴含极其深广博大,堪称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总汇。它渗透到我国古代所有的学科领域,如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历法学、数学、文学、史学、哲学、民  相似文献   

11.
竞技太极拳存在的技术倾向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熛 《中华武术》2005,(11):57-59
太极拳,武术拳种之一,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的大力提倡,太极拳运动发展很快。1956年,国家组织武术专家创编《简化太极拳》,对普及太极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86年,国家体委正式将太极拳、剑、推手单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此后,每年各地区都以不同形式举行太极拳比赛,大大促进了太极拳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的太极观念与太极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极拳的命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效天法地的思想方法。太极十三势吸收了周敦颐《太极图说》中的太极阴阳,并以五行取代四象八卦的学说。太极"内动"在太极拳中体现为强调"太极元气"在体内的运动。而"心为太极"的思想则体现为演练太极拳时强调"心贵静"。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在贵生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武术拳派。该拳以中国的哲学概念太极立论,从《黄庭经》等道家经典中汲取营养成分,因其富含中国文化精髓而被称之为"哲拳"。太极拳从创编至今已经演化出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傅式太极拳、八卦太极拳、五行太极拳、龙形太极拳、东岳太极拳、竞技太极拳、公园太极拳等诸多的练习样式,从而使太极拳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文化影响技术,技术反映文化"。以太极立论的太极拳以张三丰为精神偶像,明确地把益寿延年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动作强调圆活、弧线,而这正是对周敦颐太极图的一种身体模仿。在"拳与道合"思想的指引下,太极拳成为中华民族"技进乎道"、进行自我修炼的一个工具和手段。目前,太极拳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但这种表面的兴盛下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杨群力 《武当》2009,(5):10-12
太极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太极”一词源出《周易&;#183;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解释拳理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15.
论太极拳理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太极拳的运动形式以及健身养生的特点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剖析论述,探讨了太极拳整体理论中的天人合一观、阴阳观、道观、气观以及太极图与太极哲理垢内在联系;太极拳功法中的阴阳与虚实、无为与无不为、修形与悟道、反者道之动以及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的辩证内涵。辨析了太极拳技击中所蕴涵的以柔克刚、引进落空、舍己从人等哲学思想。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以及提高太极拳的价值作用等,都有着极其重在的  相似文献   

16.
圆道观哲学思想是以圆周运动、对立统一、相互反馈为特征的宏观哲学理论体系,它揭示了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的圆周运动规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圆道观哲学思想的角度对中国太极拳行功走架、气机运行与理法中的"圆"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从肢体运动到气机运行,无不遵循着圆道螺旋运动规律;同时,太极拳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圆道智慧——智圆思维与和谐思维。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文化向外传播的代名词之一,其文化承载能力是其他拳种所不具备的。其健身、养生等方面太极拳具有独特之处,作为太极拳流派之一的和氏太极拳,它所包含的易理更是在招法之中处处存在,文章就和氏太极拳的哲学蕴含、和氏太极拳之"圆"观点着手,就和氏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的产生、发展与太极观、太极图、水有直接的关联,追本溯源,求解其相关项,可使之更具体、形象、简易、合理、科学。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文化,它的哲理和价值不是一种拳术所能涵盖的。从太极拳的形、意、理、律、动等方面看,都与“水”有关,它是“形如水、意如水、动如水”,太极拳可称为“水拳”。水的灵性、灵动和哲理给我们很多启发。太极拳为什么不能大众化?其主要原因是理性太强,讲究过多。如果我们跳出太极圈,来看太极拳,把其理解为“太极水功”,使之更通俗、易懂、好练,对太极拳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武当太极掌     
郭兆凤  李银泉 《武当》2004,(10):20-21
武当太极掌依循大自然规律,根据人体工程学和生命科学原理,精心研发,采用多功能结构,综合了气功、中医经络学、张三丰调息论、太极十三势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华佗“五禽戏”,吸取形意、八卦和太极拳各家精华,结合生物细胞生长方式,集先哲中华武术之精髓.遵易经洗髓二经之义,取周子太极图之形,  相似文献   

20.
论太极拳中的"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集哲理、健身、技击于一身的体育运动,它以弧形的运动轨迹来体现“万变不离其圆“的哲理,本文试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架练习、技击中“圆“的体现,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太极拳的实质,以期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