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论武术文化的层次结构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中国武术文化思想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道家思想对武术文化结构各层面的影响,探讨、研究、揭示武术文化及其结构与道家思想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3.
武术运动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在其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蕴藏着非常深刻而又丰富的古代心理学思想,挖挖掘整理中国武术理论中的心理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从“天人论”、“形神论”、“性习论”和“知行论”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武术与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契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国武术文化发展进程的视角审视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层次及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华武术文化价值系统形成的深远影响和制约作用,进而通过古代阴阳学说、五行不说、道家学说、儒家哲学等中国古代哲学,论证了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核。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内部饱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和方法。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从道家思想中汲取了许多重要内容,对武术自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从道家本体论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关系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传统武术文化蕴涵的道家思想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切入点,从道家思想的准则,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二个方面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历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既是一个创造过程,又是一个思维过程,是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依据道家哲学和易理建立起来的拳种.将道家传统信仰、精神、理论融合于拳技之中,是既满足武技,又兼悟道、内练、养生、怡情的道家文化流派.所以外同人称太极拳是"哲学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文化体系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刘德增 《武当》2007,(11):20-21
太极拳是依据道家哲学和易理建立起来的拳种,将道家传统信仰、精神、理论融合于拳技之中,是既满足武技,又兼悟道、内练、养生、怡情的道家文化流派,所以外国人称太极拳是"哲学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文化体系结合的产物。由于太极拳  相似文献   

9.
2007年,我曾撰文《论中国武术的历史走向》,指出“研究中国武术发展对策的人,其观念大约不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盘西化;二是保持传统;三是折衷发展。”指出竞技武术、传统武术、武术教育是武术发展的主要走向同年发表《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强调拂去历史尘埃后要对武术真实价值进行重新解读、重新发现、重新恢复,再次论定其主要社会功能,即文化与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文化进行比较,指出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间的差异,对更好地继续和发展中国武术,使其走向世界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正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总是受到当地文化的深刻影响,其演进发展的过程,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文化特征。如:中国武术讲究武德,所谓"习武先修德","尚德不尚力",是中国儒家思想在武术中的体现。而《易经》中的阴阳辩证法,老庄道家学说,则对太极拳、八卦掌的"相生相克、以柔克刚、内外合一、进退快慢"等武术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度剖析中国武术在国际化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中国武术发展探寻新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品牌认知理念为视角,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讨。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在对外推广中忽视了服饰、实践、时尚三大品牌效应的打造。根据品牌认知的需要,提出了用生动的外在品牌揭示中国武术深刻的文化内涵、用文化创意元素来提升中国武术文化的外在表现力、用"简单化"的武术表现形式来增强其文化认知性的品牌打造,为进一步促进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推广、夯实中国武术品牌提供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它所蕴含的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攻防技术受道家文化影响很大,可以说道家的太极学说构成其理论基础。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道家文化在太极拳演进过程中的深层次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阴阳学说构成其结构基础“气论”理念构成其行功养气的理论基础,对太极拳与道家思想的深入有助于对太极拳的发展,有利于将太极拳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消费社会为背景,对中国武术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武术正快速融入消费社会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要符合消费社会的消费逻辑,中国武术产品的使用价值和消费价值之间产生;中国武术产品的丰盛与产业发展的虚假繁荣之间产生文化悖论。消费社会导致中国武术人文精神缺失、文化身份迷失的危机,并影响了中国武术的核心价值、文化精神及文化形象。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解决其产业化过程中的文化悖论。  相似文献   

15.
严翰秀 《武当》2011,(1):31-33
一、中国武术历史发展繁荣时期的变异——内家拳法的产生为了说明中国内家拳的产生和存在,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根据中国武术权  相似文献   

16.
围绕着“美何以在作为中国武术载体的人的身体上落地和在生命中实现”这一尚未解决的研究议题,提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在哲学、美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进行建构与解构。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身心一体论”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哲学的立论依据,“身体主体观”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反思性身体训练”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提供了身体实践的主要内容;(2)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解构包括:顺随通达的身体知觉之美,以动入静的身体感通之美,自然适度的身体愉悦之美,关怀生命的身体康养之美,内向超越的身体意向之美。文章最后指出:以身体哲学为依据、身体美学为支撑的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有着丰富的身体实践资源。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对中国武术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对“下学而上达”的中国武术传统有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在青岛重燃战火,又一次让广大武术爱好者以及关注中国武术的仁人志士对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倍感期待。中国武术职业联赛是否能在武术赛事产业发展道路上为体育赛事产业起到表率作用,是否能真正为我国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武术赛事产业竖起一个标杆,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而探讨中国武术赛事产业发展的文化意义,对武术赛事产业的未来发展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道家思想是中华文化之精髓,它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以及传统道德的塑造,中国武术功夫的修炼皆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可以说中国剑术理论,就来源于道家思想。本文就“道”与中国剑术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道”与剑客之魂 剑,是中国古代“武侠之魂”。武林高手在谈及武学修养时大都和剑法有关。剑客在剑法修炼时为了达到出神入化境界,几十年如一日地居于深林之中,游于无人之野勤修苦炼。因此,剑同他们生命紧密相连,有  相似文献   

19.
近代武术体育化最核心的问题是丧失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基于为武术发展“寻根”的目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中西方格斗特征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认为中西方格斗最大不同在于运动反应的生理基础的不同:西方格斗主要依赖视觉感受器,而中国传统格斗术除了视觉感受器,更强调触觉感受——反应的作用。以此为基础,东西方格斗在反应速度、时空特征、运动路线和运动方法等都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武术格斗体现的是道家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的确立为中国武术技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文化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传播论》一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评论。认为《中国武术传播论》作为国内武术传播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最主要的学术价值可以归纳为:为武术传播研究充实了根基;为后续武术传播活动明确了"以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