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我国发布了两个主要文件,第一个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二个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初中)。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1年开始已经在我国部分省市地区进行实验。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2003年才颁布的,实验是从2003年暑假后刚开始的。到目前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包括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曹波 《体育师友》2004,(1):48-48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出台,并从2001年9月开始在全国各个实验区进行课程实验。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构成,它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2001年9月,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大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开始在全国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也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2003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正式出台,并于2004年秋季开始实施。本文将对《课程标准》在中学(包括体校)的指导思想进行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一、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先后进行了八次改革。最新一轮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始于2001年,制订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体育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2001年7月又颁布了7-12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必学内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立峰 《体育教学》2011,(6):26-28,2
1.研究目的 自2001年教育部制订、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来,体育课程改革促使学校、学生和体育教师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充分的可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已相继出版了《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水平四)。目前,在《课程标准》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体育课程进行了人为的界定,小学称为《体育》,中学称为《体育与健康》。这一称法虽然在本质上没有改变体育课程的性质,但多少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不便。《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称《课程标准》)把体育课程统一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式给这门课程赋予时代的色彩,符合学科发展观,也更有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验稿)实验10年,取得的显著成效有目共睹,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更好建设和发展、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而又长远的意义。关于10年体  相似文献   

10.
一、修订背景2011年开始修订的七~九年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颁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教育部《关于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修订送审工作的通知》的情况下,由2001年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涵义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由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国家教育部的安排,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体育学科教育教学实验工作于2001年暑期开始全面启动,其他各年级将逐步进入实验体系。经过一年的实验与研究.我们对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更加清晰,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估等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更具经验性与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研制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开始实验,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过渡性教学大纲。新的课程标准力求反映世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吸收国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为此本刊特邀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季浏博士撰稿,向读者介绍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情况,以利于读者对制定新课程标准的外部环境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4.
刘涛 《体育教学》2011,31(3):58-60
一、我国与美国加州体育课程标准运动技能目标的比较 1.我国体育课程标准运动技能目标及具体内容 2001和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标准一共包括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工作方向的明晰度不够、学生体育意识的薄弱、学校管理层对体育课程改革重视程度不够等。本文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顺利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新任务,教育部颁发了酝酿四年之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中将原来的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依据《纲要》制订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已于2001年付诸实施。新一轮  相似文献   

17.
要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夏峰 《中国学校体育》2006,(7):I0002-I0002,1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力度之大,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自2001年9月开展实验以来,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尚未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满怀激情地投身于改革实验。他们在一些专家的指导下,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体育教学呈 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随后由于某些专家、学者对《课程标准》随心所欲地作出自己主观片面的解读,并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来编写教案,必须按照他们的意图来组织教学,否则培训考核就不合格,并被批评为:教…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广泛实验,极大地推动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在认真学习与研究《课程标准》后,有些问题清楚了,有些问题却产生了一些困惑。为了更好地深入领会《课程标准》,我们对部分省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并对实施《课程标准》的情况,进行实地考查与研究。在实践中对《课程标准》有如下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01年9月,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大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开始在全国实施,在部分实验区开始试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前言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此外,《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可以说《课程标准》从思想高度突破了原来体育课程的传习式框架,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面向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一部…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新研制了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并于2001年秋季在实验区开始实验,新体育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的变化和教育目标的转化,它提得要比过去任何一个大纲更加完善、先进,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过渡性教学大纲。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课程标准,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本就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