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体育教学改革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关于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改革过程中,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着多元并立又互相渗透、彼此补充的情况,国内曾有人将此择要归纳为七种:1.1“体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体育的本质特征是增强体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导。这种教学思想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以已放北京体院徐英超教授和现在华南师大林笑峰教授为代表的部分体育工作者通过对国内外体育教学现状的大量调查和改革实验,根据当今学生的体质状况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着眼,提出体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这…  相似文献   

2.
从美学史来看,道德和美丽是具有相关性的。因此,本文通过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观点来观察体育和体育人的道德之美。孟子认为,所谓的性善,就是美与善的统一。孟子为了说明这种关系,讨论了人类感觉器官的享受和内在审美性的享受。审美性的享受具有把人类道德作为审美对象的意义。孟子为了解释这种观点,用“充实之谓美”来进行解释。充实之谓美意味着,人本性的善,通过仁义充实地表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具有美的人。因此,在体育中运用充实之谓美可以为体育人内在价值为何美而提供依据。就像孟子通过讨论人的内在价值从而确定人格美那样,本文讨论为何在体育中出现道德行为时,体育也具有“美”的特征。人格主体是道德主体的个人,因此,体育中关于人格美的讨论不仅使道德行为,也使表达这种行为的主体—体育人得以美。这意味着,体育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善的自觉实践行为”和“善的意志”。因此,对于体育来说,充实之谓美的应用,可以使体育中的对美的讨论从理论发展到实践。不仅如此,关于体育人人格之美的讨论,也将为体育人为什么美丽提供解答。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矛盾发展的观点对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讨论中的部分论点进行评析,结果认为,在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研究中,务必要坚持一种理性、矛盾的思维方式,既要看到我国体育发展的成绩和进步,又要客观地对待其缺点和不足,任何主观、片面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从而为体育强国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有的同志认为,在清朝末年,日本体育比赛属武事类,举办运动会是不准华人观看的。《杭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4期一篇文章《我国近代体育教育家——徐一冰》就持这种观点。文中说,徐一冰先生留学日本时,由于中国人不准观看日本的运动会,但他希望把运动会传入中国,以提高中国人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热情,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于是,便不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6年《学校体育》第4期发表了杨明远、李小萍同志《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一文,在学校体育理论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学校体育》在1987年第3期,又发表了李行同志《对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讨论》——与杨明远、李小萍同志商榷的文章,同时开展了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专题讨论。有些刊物也转载了杨、李两同志的文章,并同时发表了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近一年来不同形式的争鸣,当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增强学生体质到底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还是唯一目的。一种观点认为:学校体育具有多种目的,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他们批评“唯一目的”的观点是传统的生物体育观的反映,在哲学上是形而上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精神身体不能并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古往今来,有许多能文能武的名人,他们不仅富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还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独特的养身方法,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出人的整体美。 毛泽乐同志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也是十分酷爱体育的人。他不仅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科学理论学会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准备,于1988年11月下旬在广西南宁市举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育与改革”论文报告会。参加会议的有论文作者66人,特邀专家、学者4人,列席14人。出席会议的作者包括在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比较体育学等诸多学科上的专业工作者和多年从事体育行政领导的实际工作者。青年体育理论工作者占了较大的比例。会议由主任委员柯犁同志主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阙永伍同志出席了会议,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的部分同志列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召开于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周年之际,这一年中各行各业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发展。体育的社科理论界也曾就这一理论做过较充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试论体育美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体育美育界定的理论基础上,阐述了体育美育的功能,并认为体育美育功能具有多元性。进而指出:体育美不仅是一种体育的价值追求,更有实践的可能性;倡导体育美育既是体育科学与哲学的需要,更是我国体育现代化实践的必然要求;体育美的三种主要形态是讨论体育美育实践问题的依据。因此,加强体育美育的研究对于当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学校体育》1987年第3期发表了李行同志《对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的文章,该文对发表在《学校体育》1986年第4期上杨明远、李小萍同志的《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文提出了不同意见,从而展开了一场有关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学术争鸣。本文就《讨论》与《思考》两篇文章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与同志们共同商榷。一、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思考》一文的基本观点是: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最主要目的(职能),但不是唯一目的。对“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对确定学校体育目的提出了应当考虑的三个条件:1.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国民体育的目的对学校体育目的的制约;2.学校体育的目的要反映社会的客观需  相似文献   

10.
汉城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界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领域。先是《兵败汉城》,又是《梦断汉城》、《泪洒汉城》,这虽不是坏事,但也让人焦虑。那么如何在理性上认识,客观、冷静地评价中国体育以及今后发展的对策,这是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国家体委新主任伍绍祖同志在国家体委机关会上强调,“为了深化体育改革,要重视理论的研究。”为此,我们邀请了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同志,以及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在上海天马大酒店召开了这次座谈会。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从宏观的战略高度和体育的本质功能深层发表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当然有些观点也可能会有争议,但我们认为这样可以活跃学术讨论,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旁听侧记整理如次,分两期载完。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争论较激烈的是高校体育工作应以体质教育为主,还是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为主。持这两种观点的人大都认为,一旦确定以谁为主,高校体育工作的各方面——体育课、课外体育等都应以此为主要任务。而这正是两种观点相持不下的重要原因。一、高校体育与体育课的关系高校体育是一个大系统,它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两大部分。体育课则是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高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这种分析,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或占主导地位的内容,并不就是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或占主导地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院的体育社会学是国家体委的重点学科。近年来,该教研室多次出席国内各类学术和工作会议,其研究成果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的首肯与好评。从体育社会学学术研究要与体育改革的理论建设密切结合和培养人才、锻炼队伍,形成集体优势的学科建设思想,这样两个方面考虑问题,体育社会学教研室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对当前体育改革的政策和理论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不久前,国家体委在山西太原召开了首次体育社会化研讨会,会后我院体育社会学教研室又对体育社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这里发表的就是他们在这一专题讨论中的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人们对学校教育中的体育的态度与体育概念本身的混乱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作者尝试从“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不合理性,导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混淆体育概念、影响到人们对“体育”的态度和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一观点入手,借助对体育“概念”的理论分析,提出改变体育课程名称,并相应的推广学生自主选课制度,尝试从这一角度来帮助解决体育在教育中的困境问题,并希望能对当前的中学体育课程改革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及其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进行了介绍,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对体育运动的功能进行分析,认为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能满足社会的多种功能。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观点探讨体育运动的发展演变过程,寻求体育运动与社会的互动。功能主义理论与冲突理论在许多问题上观点迥异。认为结构功能主义强调体育运动的积极功能有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其不足在于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超稳定的结构,成为体育体制改革的阻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体育产业的几个理论问题(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卢元镇 《体育科研》2001,22(1):38-39,44
3.2对体育消费的积极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我国已经到了发展体育消费最有利的时机,一应该积极地发展体育产业,刺激体育消费,拉动内需。其理由是:3.2.120年来中国的体育运动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体育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的社会化、职业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育市场已经逐步形成。3.2.2中国的经济为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3,2.3中国的地区差异与不平衡发展为局部发达地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体育消费条件留出了较大的空间。3.2.4我国的社会结…  相似文献   

16.
吴翼鉴 《体育学刊》2007,14(4):17-18
认为《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体育改革回顾——伍绍祖同志采访记》中的“党和政府办体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体委只抓金牌,不抓体质是本末倒置”的观点切近中国体育现状。中国体育的行政机构要进行重大改革,管理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竞技体育)的行政机构必须分开。增强体质单靠体育部门不行,必须要有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7.
吴翼鉴 《体育学刊》2007,14(4):17-18
认为《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体育改革回顾——伍绍祖同志采访记》中的“党和政府办体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体委只抓金牌,不抓体质是本末倒置”的观点切近中国体育现状。中国体育的行政机构要进行重大改革,管理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竞技体育)的行政机构必须分开。增强体质单靠体育部门不行,必须要有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在我国体育理论界,就有关体育教育的目标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教育应当具有多种目标,这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教育只能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不断拓宽目标,就必然会将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本质目标淹没在众多目标的汪洋大海之中。我基本赞同前一种观点,因为体育教育目标的拓宽,并非是某些人臆造出来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一、体育教育目标的拓宽是客观存在体育教育目标的拓宽,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体育教育实践发展的结果,它不因人们是否承认或是否赞同而改变。人们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已经确立了如下两类目标:  相似文献   

19.
这里发表的文章是作者根据其在1999年11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组织召开的“全国体育俱乐部管理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的。文章对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制的改革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意见并不代表编辑部的看法 ,但我们认为 ,作者的有些意见 ,对推进体育改革 ,特别是对体育俱乐部制的改革是有益的。正像张发强副局长在会议总结发言时所说 ,“尽管有些意见不见得很全面 ,但都有利于大家讨论和交流 ,有利于有关部门的决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研究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多维理论视角有市民社会理论视角、法团主义理论视角、公共服务理论视角、合法性理论视角等.结果认为,中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研究在研究背景、讨论框架和价值预设方面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均在中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框架内、在肯定体育非营利组织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但由于各种理论视角来源于不同的学术脉络,其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