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办权就是发展权,影响力就是生产力。广州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将给广州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运用产业经济学原理,阐述了亚运产业是广州未来6年最具影响力、具有龙头作用和地位的先导产业,预测了亚运会对广州市GDP的贡献率,分析了其对广州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搞好亚运产业开发,推进广州经济全面提速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罗秋菊  卢相宇 《体育科学》2011,31(9):3-18,50
以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为例,对大型体育赛事游客消费经济影响评估技术层面的难点与问题进行研究;同时,研究偶发性的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力,其影响是否可单纯用经济数据来评估?直接经济影响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获取消费数据,间接经济影响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测算。研究表明:1)在技术层面上,针对赛事活动的参与者类别、参与者人数做了专门的实证探究,剥离了部分"挤出效应"。其中,"亚运游客"是游客消费经济影响的主要来源,数量仅占游客总数的32.56%,但其经济影响占总经济影响的61.39%;2)"亚运游客"数量722 074,其经济影响2 709 247 693元,人均支出1 688元,产出乘数2.22。比较亚运会新增投资以及相关的游客消费预期,亚运会的游客消费经济影响并不显著,对广州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研究对审视大型活动申办热潮有启示意义,建议评估偶发性的大型活动应该把更多的关注视角放在经济影响因素之外,如城市空间结构重构、城市形象效应、政治效应等。  相似文献   

3.
从"和谐亚运"、"经济亚运"、"人文亚运"、"科技亚运"和"绿色亚运"的理念和视角,结合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实践,探讨了广州承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将对广州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城市环境、城市建设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并对此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张新萍  邓春林 《体育世界》2009,(10):113-114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亚运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内涵进行辨析,阐释了亚运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契合与广州亚运文化的岭南特色,继而对借助亚运文化弘扬岭南文化的独特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具体实施途径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充分利用亚运后继效应促进广州文化大省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历经下行风险逐步企稳向好的现阶段,体育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对未来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体育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为指标,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从总量和结构的视角深入探究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宏观经济效应。体育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总量和结构测算数据均显示,2007—2014年间,我国体育产业的GDP贡献率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体育产业的经济增长拉动率测算数据显示,2007—2014年间,我国体育产业的GDP拉动率在总量上虽表现为在波动中缓降,但其在结构上却表现为体育用品制造及建筑业的GDP拉动率在波动中下降、体育服务业的GDP拉动率在波动中上升的"一降一升"趋势。这一趋势与我国体育产业正从体育用品及建筑业向体育服务业转型相一致。当前体育服务业基础的薄弱性使得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激发,未来想要更好地发挥体育产业的宏观经济效应,深入推动体育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赖艺文 《电子竞技》2016,(11):60-61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全年的经济数据显示,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66.4%,居投资、消费、出口之首。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在三大产业中继续“领跑”。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片赞誉北京亚运圆满结束后,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骄傲和自豪,而更多的是探索和思考。亚运精神能否永存?亚运产生哪些滞后效应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寻找。对此我院体育社会学教研室,带着社会赋予的使命,抛砖引玉,对北京亚运效应有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他们认为: 利用系统思想对亚运效应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才符合现代管理思想。才能全面地系统地去认识亚运效应。中国人民强大的凝聚力,使北京亚运得以圆满成功。只有巩固亚运凝聚力,才能使亚运精神永存。巩固亚运凝聚力的关键在于如何掌握人们心理的变化规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亚运意识汇集了中国人巨大的民族情感和强烈的爱国热忱,是全国人民成功举办亚运而形成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对体育的某些偏见。亚运意识正在升华为奥运意识。实现体育强国还要具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北京亚运显现了竞技体育的特殊功能,发出了光和热。但还远远不够,还没有经受过奥运会强烈的冲击波。因此要在亚运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更好地运用和发挥竞技体育的特殊功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1986年以来江苏省二线队伍人数增幅较大,分类项目运动员人数呈震荡上升;三线队伍运动员人数变化不大,分类项目运动员人数呈现平稳变化;1993年以后各梯队运动员人数的金字塔结构真正形成,各级队伍增长比例关系基本稳定;2005年平均比例为1:2.4:16.6.二线队伍对一线队伍的平均贡献率增长10.3%,但总的贡献率不高.二级人数增长了近13倍,后备力量人才储备情况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8~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体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体育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教育与体育发展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体育发展的经济效应。考察了体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体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强,同时教育对体育发展经济效应的提升较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而西部地区的体育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投资效应,教育对体育发展的作用弱于东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增长的路径依赖与北京奥运会经济低谷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的举办可以促进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导致奥运会后经济低谷效应.研究表明,北京的经济发展主要源于内生性增长,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奥运会的举办没有改变原有的发展路径.通过对投资、消费以及奥运相关产业发展态势的实证分析发现,内生性增长是北京经济增长基本模式,北京奥运会后将不会发生经济低谷效应,经济运行的轨迹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