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I0015-I0016
【导读】在内部从下向上观察到的太阳中微子天文台不锈钢球体。中微子探测,瞥见太阳的灵魂——太阳内核产生的PP中微子被直接探测到  相似文献   

2.
丁健  胡秀琴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53+58-53,58
当前经国际计量大会认可的真空中光速值,是依据现实中的光速值而人为规定的。因此,欧洲科学家们所发现的中微子超光速运动,只是超过了这个现实中的光速值。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速度的极限值,新发现的中微子运动速度更接近于这个绝对的参照点。鉴于此,文本暂且将这个中微子的运动速度提升为真空中的光速,依据4种波长的光子在速度v=299792458(m/s)点具有高精度的计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静质量。  相似文献   

3.
安利 《百科知识》2021,(8):30-32
中微子是自然界数量最丰富的粒子,每秒钟穿过我们身体的中微子就有大约100万亿个;中微子又是最难以捕捉的粒子之一,它重量轻(不超过单个电子质量的50万分之一)、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且极少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人类所捕捉到的中微子通常以个数记.别看中微子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捕捉和研究中微子的科学装置却很大,科学家们正在用它们发现和研究中微子,从而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相似文献   

4.
安利 《百科知识》2013,(19):24-25
7.南极"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南极洲具有极端与独特的环境,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在南极建立了科考站。为了捕捉来自遥远天体的暗物质粒子,美国等国的科学家们在南极厚厚的冰层下建设了一个用来捕获宇宙粒子的"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质量非常轻,以接近光速运动,由于不带电荷,所以它们在飞行时不会受磁场的干  相似文献   

5.
根据相对论学说,当我们以超过光速的速度运动时,就可以看到过去的情景。因为过去发出的光以光速向外发散,当我们以超过光速的速度运动,就可以追赶上过去发出的光,也就可以看到过去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     
在日本神冈开展反应堆中微子探测的日、美、中科学家2002年12月6日分别在各自国家、在约定的时间同时宣布发现了核反应堆中微子产生的电子反中微子消失的现象,从而揭示了“太阳中微子丢失”的秘密,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步。据有关科学家介绍,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可以直接穿透地球,在宇宙中很难发现和探测。但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科学家Davis在近30年中,探测发现到了来自太阳的约2000个中微子。然而,其实际数量与理论计算值相差一半以上,流量较少,因而成为物理…  相似文献   

7.
成宇 《百科知识》2004,(8):30-30
根据我们现在的认识,太阳的核心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热核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这就是太阳中微子。然而,科学家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测量抵达地球的中微子,结果却发现,测量到的中微子仅为根据太阳活动理论算出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中微子是具有静止质量的粒子中最轻的一种基本粒子。它很"孤僻",很少与物质发生作用,所以它可以如入无人之境般地穿透你的身体。中微子有三类,根据其产生时伴随的粒子不同,可分为电子型、μ子型和τ子型中微子,其中电子型中微子是高能的。三类中微子还像玩变形游戏一样可以相互转化,这个现象叫"中微子振荡"。太阳中心的"核熔炉"中,每时每刻都要产生  相似文献   

9.
时间旅行     
不能说虫洞不存在就不能时间旅行,其实时间旅行有很多方法,除了接近光速运动外还有一种。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埃及金字塔,如果你站在胡夫金字塔下,看周围的人走动,会感觉速度偏快一些,但是这很难觉察。其原因来自于相对论:质量可以使空间弯曲并产生引力,由于空间与时间是分不开的,所以时间也会发生变化,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宇宙间最大质量的天体是什么?当然是那些黑洞。根据推算银河系中央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所以可以假设这样一次航程,某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向黑洞,抵达后以黑洞旋转方向的反方向运动,如果飞船绕黑洞周围转一圈的时间,大约是外边的人们经过的两倍的时间,那么我们便能去到未来。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粒子物理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那些年代,物理学家们透彻地研究了亚原子物理,包括结合核子成为原子核的强作用力,以及以p衰变为典型的弱相互作用力。关于弱相互作用,56年中微子第一次被直接探测到,60年代人们发现了第二种中微子,即“型中微子。60年代晚期还发现了太阳中微子的短缺,这是第一次探测到中微子振荡的后果。关于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渴望亲自进入遥远的太空探索未知的事物,但是路途异常遥远是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但是地球和太阳之间如此短的距离以光速运动也要8分多钟,更不用说人类制造的飞行器了。能不能用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种"空间折叠"的方法可以做得到。  相似文献   

12.
30年来,一个神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这就是“太阳中微子问题”:太阳核聚反应发射的中微子,到地球时只剩下理论预测值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哪去了呢?是消失了还是理论错了?或者是探测技术有问题?原来都不是?最近,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SNO)解开了这个谜。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1,(18)
物质超过光速意味着什么?鉴于现有物理定律的约束,一旦物质超过光速的现象得到证实,那么,狭义相对论乃至现代物理学体系都将面临修正及扩充,亦由此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这就是何以一条“中微子超光速”的消息,会迅速引起科学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18-19
对普通公众而言,只在《2012》这样的科幻电影里听说过充当“灾难制造者”的中微子。“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微子.太阳不会发光.不会有比氢更复杂的原子.因此也不会有地球.人类。”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工程副经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俊说,中微子不仅在微观世界最基本的规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有关,例如宇宙中反物质消失很可能由中微子造成。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中通过接收运动物体发出的光线获得的信息,是由视网膜上物体的光学像提供的,像运动携带的信息则映射物体的本体运动。光速是有限的,因此看到的像运动是本体运动与光的运动的合运动。像速度是本体速度与光速的合速度。物体在观察过程中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可表达为光速c是本体速度vo与像速度v的合速度。 当物体的本体速度与所发出光线垂直时,可把光速取作虚数ic,于是叠加可以复数形式表达。由于光速是恒量,因此叠加以倒数的形式出现。 1/(ic)=1/v-1/v0,即1/v=1/v0+1/(ic)。于是 1/v=1/v0-i/c (1) 1/v2=1/v02…  相似文献   

16.
《科教文汇》2005,(4):11-11
我科学家与它擦肩而过 上世纪70年代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唐孝威教授和曾获得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教授在德国汉堡相识.恰巧当时两人都对“质子衰变’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谈论实验方案.1979年9月.唐孝威和小柴昌俊回国后多次联系表示建议中日两国共同建造大型“水切仑柯夫”探测装置以探测“质子衰变“的事例;之后两人各自向政府申请实验经费,唐孝威的申请没有得到批准而小柴昌俊获得了研究经费。经过20年的奋斗,小柴昌俊最终证实太阳中微子丢失.探测到超新星爆发的中微子和大气μ中微子振落现象,从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7.
“发现”超光速粒子 光速是宇宙中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的运动可以超越光速,这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的,这也可以说是奠定现代物理学的一块基石。假如这个结论被推翻了,那整个现代物理学恐怕就要改写了。  相似文献   

18.
中微子物理是粒子物理最重要的前沿之一,存在众多未解之谜,可能成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突破口,也是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的交叉前沿。大亚湾中微子实验2012年出人意料地发现大的新中微子振荡模式,使近期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和CP相角成为可能。江门中微子实验(原名大亚湾二期实验)2013年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2015年启动建设,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它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核心科学目标,同时精确测量中微子6个振荡参数中的3个,达到好于1%的国际最好水平,使检验中微子混合矩阵的幺正性、发现新物理成为可能。它也可以研究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太阳中微子、大气中微子,寻找暗物质、质子衰变等,在多个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能对理解微观的粒子物理规律做出重大贡献,也将对宇宙学、天体物理乃至地球物理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得出地球磁场是由大气电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产生的.由地球和木星的磁轴与自转轴的夹角大小,得出地球,木星、太阳的内部结构相近似,木星和太阳不是由H和He组成的气体星,这与太阳中微子探测的事实相一致(太阳中微子亏损使人们对太阳现有结构理论提出质疑),与彗木相撞的现象相一致.通过太阳结构提出了核聚变研究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人类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扬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有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狄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嚣--地磁力飞行器.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青年科学家柳卫平借助于静电加速器的放射性次级束流装置,证实了太阳中微子失踪现象,把这一领域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也是我国科学家在核天体物理学的前沿领域获得的首次重要的研究成果。日前,柳卫平在北京荣获香港求是科学基金会“96杰出青年学者奖。” 对太阳中微子的研究是我们为了弄清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太阳的自身演化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