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科睿唯安公司2014—2020年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为基础,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入选者的结构特征和趋势变化,对其中入选者工作地在中国境内的"高被引科学家"基本情况和成长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中国内地"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学科分布及成长规律特点包括中国"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和占比具有显著增长性;三分之一学科领域具有全球引领性;地域分布具有高度集中性;海外经历具有阶段普遍性;职称破格具有一致认可性。据此提出中国实现战略科技领域精准引才用才育才的政策建议,包括制定精准引才专项计划,绘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地图;制定精准用才专项方案,提升高层次人才使用效能;避免ESI学科领域"木桶效应"现象,实现战略科技人才前瞻培养等。  相似文献   

2.
以科睿唯安公司2014-2020年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为基础,分析、比较其人员的结构特征和趋势变化,对其中入选的工作地在中国内地的“高被引科学家”基本情况和成长规律进行分析。本文总结中国内地“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学科分布及成长规律特点包括中国“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和占比具有显著增长性;1/3学科领域具有全球引领性;地域分布具有高度集中性;海外经历具有阶段普遍性;职称破格具有一致认可性。提出中国实现战略科技领域精准引才用才育才的政策建议,包括制定精准引才专项计划,绘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地图;制定精准用才专项方案,提升高层次人才使用效能;避免ESI学科领域“木桶效应”现象,实现战略科技人才前瞻培养等。  相似文献   

3.
高被引科学家人才流动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俊婉 《科学学研究》2011,29(2):192-197
 对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五个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的人才流动现象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分析。分别从机构层面和国家层面对不同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的职业流动频次和流动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出,大部分高被引科学家的机构流动频次在2-5之间,半数以上的高被引科学家有过国外工作经历。每经过6-7年高被引科学家更换一个工作单位;此外还进一步对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的国际人才流动去向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学研究》为例,分析了h指数的时间演变规律,发现h指数呈现出成长曲线的特征,该期刊1996年进入成长起,2005年进入成熟期。在进入成熟期之前,期刊的h指数和篇均被引量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也就是说在成熟期之前,可以用篇均被引量代替h指数来进行期刊评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对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这一群体逐渐在社交媒体网络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从科学家层面出发,对高被引科学家在社交媒体网络中的影响力开展研究。基于科睿唯安2019年发布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对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的美国高被引科学家在推特中粉丝量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比较了他们在发文量、高被引论文量和被引频次三种指标下粉丝量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被引论文量较高的科学家更有可能在社交媒体网络中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学术成就可能是影响科学家在社交媒体网络中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科学家在社交媒体网络中的影响力仍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以2013年1月21日为统计目,对国内图书情报学领域排名前40位论文高被引博士生导师在CNK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为依据,计算出每位导师的h指数。通过h指数与总被引频次、发文量、篇均被引量的对比.分析h指数用于评价学术成就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h指数灵敏度差、不能反映高影响力施引论文重要性这两项弱点,推导一个新的类h指数——h2指数。从两方面实证h2指数的可靠性:即通过对近10年电子商务领域SCI收录高被引论文实证分析,得出h2指数与h指数有很强的一致性,并且前者具有较高灵敏度;h2指数与词频分析法相结合选出的电子商务领域高频关键词,证实与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子商务类已成功申报项目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8.
<正>"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4"是汤森路透公司第二次公布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采用了最新的数据和先进的算法,通过对最近11年(2002-2012)被ISI Web of Science(SCI)收录的全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论文进行排名,基于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中的"Highly-Cited Papers"选出相关领域中前1%的高被引论文,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高被引科学家"是由美国汤森路透公司开创的全球性科学家荣誉名单,它以论文被引次数为指标,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21个学科领域中,选出全球论文被引  相似文献   

9.
对21个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的论文产出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分析。分别对高被引科学家论文数量的排序-频度分布和规模-频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揭示了高被引科学家排序位次与论文数之间的负指数函数关系,三分之二高被引科学家的论文数量在100-400篇之间。对高被引科学家年均论文产出力的研究发现,高被引科学家的年均SCI论文数量约为7篇,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高被引科学家的年均论文产出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计量学、因子地图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高被引科学家论文合作关系进行研究,探寻高被引科学家科研合作规律,研究发现化学领域科学家论文核心作者网络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合作团体。高被引科学家参与的机构、国家间科学论文合作逐年增加,尤其是国家合作已成为现今科学论文合作的主流趋势。科学家论文学科合作网络以生物化学与材料学为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高被引科学家的学科合作网络也随之变化。具体体现在原有学科的分化、新兴学科的崛起、学科交叉的增加以及其他领域学科的介入,这些规律将为我国化学科技战略管理决策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房威  朱安  张镅 《情报科学》2012,(1):72-76
从h指数和整数分割思路出发,构建"线性增长"赋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高被引指向性的h型指数--hl-g,并通过与hT、hm的比较,得出hl-g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完善的结论。以8种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的hl-g比较和分析为例,阐述了hl-g在期刊评价中具有着重考查高被引区域表现和完整反映被引频次分布情况两大优势。据此推测,hl-g可作为期刊评价赋分指标,弥补现行期刊评价方法在这两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陈淑平 《现代情报》2018,38(4):71-76
机构h2指数能够定量的计算出机构所拥有的高水平科研人员规模,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机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具有简单、直观、可视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方法/过程]本文结合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对机构h2指数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首先,同机构科研人员合作署名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构h2数值;其次,不同机构所拥有的高水平科研人员数量有可能相同,但被引次数和高被引文章数量可能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机构h2指数将拥有单篇高被引但发文少或个人h指数不高的作者排除在外,忽略了单篇高被引论文和作者对机构学术影响力的贡献。[结果/结论]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h2指数进行修正,并进一步以机构h2n指数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一种机构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不断推陈出新,但尚缺乏在论文被引离散度层面对作者影响力的评价,本文提出一种综合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Gm指数。【方法/过程】以2009年-2018年图书情报领域发文量最高的20名学者文献数据为样本,采用熵权法确定作者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客观权重,计算作者的Gm指数,与h指数、g指数、篇均被引频次进行对比,并从稳定性、区分性和相关性角度讨论Gm指数的评价效果。【结果/结论】结果表明:Gm指数与h指数、g指数、篇均被引频次呈显著相关,与h指数、g指数相比,Gm指数的数据稳定性良好、对作者区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work we develop new journal classific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h-index.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h-index for research evalua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bibliometric study and research quality evalu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using an h-index is to compare the index for different research units (e.g. researchers, journals, etc.) to differentiate their research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h-index is defined by only comparing citations counts of one’s own publications, it is doubtful that the h index alone should be used for reliable comparisons among different research units, like researchers or journal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global h-index (Gh-index), where the publications in the core are selected in comparison with all the publications of the units to be evaluated. Furthermore, we introduce some variants of the Gh-index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discrimination power. We show that together with the original h-index, they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and classify academic journals with some distinct advantages, in particular that they can produce an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into a number of categories without arbitrary cut-off points. We then carry out an empirical study for classification of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OR/MS) journals using this index, and compare it with other well-known journal ranking results such as the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Schools (ABS) Journal Quality Guide and the Committee of Professors in OR (COPIOR) ranking lists.  相似文献   

15.
宋振世 《现代情报》2017,37(5):52-57
文章根据h指数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考虑分年被引频次的类h指数,即年度h指数,可以对单篇论文或学者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价,通过SPSS23对2万多篇论文及800多位学者的年度h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度h指数可评价单篇论文或学者的持续影响力,最后结合年度h指数的思想,提出了用ha指数表达年度h指数的计算方法,并应用在选择代表性论文、人才引进等过程中,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h指数在科研评价中的缺陷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指数作为一个科研评价的新指标,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图书情报领域9名学者被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探讨了h指数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能够提高h指数科研评价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旨在为学者影响力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阐述Ypc_EM类指数和EMM类指数的原理,利用现有相对成熟的理论及公式进行整合,构造出新的Ypc_EMM指数和Ypc_EMM′指数,并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SCI引用TOP70研究人员为研究对象,对Ypc_EMM指数和Ypc_EMM′指数的区分性、稳定性和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Ypc_EMM指数和Ypc_EMM′指数的区分能力强于Ypc_EM指数和Ypc_EM′指数,且名次变化明显;Ypc_EM指数、Ypc_EM′指数、Ypc_EMM指数、Ypc_EMM′指数四者与h指数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改进后的Ypc_EMM指数和Ypc_EMM′指数对学者影响力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h指数、特征因子等评价学术影响力的引文分析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选取《JCR2009年版》中心脏与心血管系统学科下的93种期刊为样本,基于相同的计量对象(2007-2008年的期刊载文),对其影响因子、h指数、相对h指数和特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期刊规模的依赖性以及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影响因子相比,h指数与特征因子的相关性更强,且特征因子对期刊规模的依赖性更强;而影响因子和特征因子的相关性在同一学科内部体现的更为显著;相对h指数与影响因子之间呈现出强烈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英跨国流动已成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聚焦科学研究领域,从SCI论文产出的角度出发,以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科学家为研究对象,基于高被引科学家数据库、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统计分析这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的地理分布和跨国流动情况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这些科学精英大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在全球科学精英正以不同形式向美国集聚或流动的同时,有相当数量的高被引科学家开始流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但基本上是短期流入。最后基于有效地发挥政府和市场2种引进和配置全球科技人才资源的机制,提出从加强海外精英的供需对接、完善集聚海外精英的机制建设以及营造海外精英创新的环境氛围等方面入手,促使全球科学精英向我国集聚和流动。  相似文献   

20.
邵永强 《现代情报》2012,32(6):112-114
选择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2002-2011年间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所发表的论文及其被引数据,从h指数的角度分析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的科研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在h指数上表现优异,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整体科研能力偏低,文章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