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梳理创新体系理论中不同理论的差异与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选择创新价值链理论解析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结合现有体系中创新主体在知识创新链上的比较优势,阐述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体系要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应根据不同目标的实现需求,从知识产生、知识转化、知识传播3个方面实现融合。并研究提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薇 《今日科苑》2018,(11):19-20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军民融合战略的重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内涵与建设目标,对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首先,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加快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国防自主创新能力。此外,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早在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就提出要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设军民融合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来自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战略需求。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棱心在于必须不断全面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棱心竞争力,根本途径则在于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引入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从国防创新系统与民用创新系统的角度来考察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问题,一直不够充分.系统性也有待加强。扼要介绍了《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4-2005))定的主题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与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4.
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战略考量,更是科技发展自身之客观规律的重要体现。以2003-2019年间中国知网军民融合创新相关核心文献为研究样本,绘制该研究领域知识图谱,探究发现:目前核心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国防特色高校和军事院校,机构之间缺乏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网络;现有研究依然以情报分析为主,统计分析、前沿面分析以及系统分析方法应用较少;研究热点逐步体现出更加微观和具体的特点。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坚持以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站在国际国内的战略高度,不断扩充研究领域与参与机构,强化研究网络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管理实践,加强案例研究,完善高质量企业层面数据平台的建立,丰富多维度、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使用,深化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等微观机理层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平台的建设,为基于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计划提供有效的智库支持。  相似文献   

5.
彭本红  王雪娇 《科研管理》2021,42(7):116-125
军民融合必须嵌入产业网络,架构创新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架构创新为中介变量,以政府创新政策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网络嵌入影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络嵌入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提升有显著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组织架构创新和知识架构创新均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产业架构创新在网络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未能得到验证;政府的合作促进政策可以减少合作的不稳定性,从而调节网络嵌入和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但是由于其削弱了军工企业的“结构洞”位置,因此没有显著调节结构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另外,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的独占性和排他性特征,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没有像预期中一样对两者的关系起到正向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对于指导我国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亦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需求。本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剖析了区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演化机理,构建了以军工企业、民口企业和地方政府为关键创新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并以黑龙江省为例开展了数值仿真。研究表明:(1)合理的成本分担情况下,即使地方政府不直接介入协同创新,两者仍会选择继续合作开展科技协同创新。(2)公平的利益分配有利于促进军民企业协作,利益分配极端失衡的情况下,政府倾向于直接介入协同创新以维持系统稳定。(3)地方政府是否进行财政补贴以及补贴力度强弱不会对军民企业协同创新演化方向产生根本性影响,但适当的财政补贴有利于促进系统正向演化。本研究基于创新生态视角进一步丰富了军民融合创新理论,为地方政府深化军民协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区域优势产业军民融合理论及创新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继涛 《科学学研究》2007,25(A01):68-72
指出促进区域优势产业军民融合有利于国防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产学研创新体系的构建。详细论述军民融合的内涵、相关理论,指出我国目前地方军民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是实现技术融合和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从体系创新主体和运行过程出发,对现阶段我国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基础环境、组织保障、工作运行在内的分系统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思路与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体系高效、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创新的广东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分析国际军事强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和国内部分地区特色军民融合实践做法,进一步探索广东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以广东省现阶段军民融合发展基础为出发点,通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创新产业发展突出优势以及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和人才资源等特点,构建一种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从发展创新体系、发展突破点、发展新模式和发展新路径等方面,揭示广东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努力方向,明确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共享研发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等具体做法,为进一步提高广东省优势资源与军民融合高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回顾近年来发展历程,军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走军民融合之路成效显著,但还存在配套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顺畅和军民融合度比较低等问题.要解决创新体系建设中军民融合的关键和"瓶颈"问题,就必须坚持三项原则,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创新运行机制和推进要素建设三方面措施,为军民融合提供组织、政策和条件保障,从而不断推动军队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跨越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将是新型主流产业组织体系。把军民融合战略落实到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研究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形成机理,进而研究其组织形式;并再通过研究其组织运行机制,设计其网络界壳。研究发现,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形成需要网络基础——“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和产业基础——基于“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的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则是在国家重大产业项目的推动下,形成于新型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之中。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应包含5个组成系统:军民技术联合开发系统、军民生产与服务合作系统、军民信息交互系统、军民基础设施共享系统、产业联盟统一规制系统。之后,结合联盟组织平时、战时运行机制,从技术安全、管理安全2个视角,设计军民产业融合联盟网络界壳。本文研究为军民产业融合联盟研究的发展首开道路。  相似文献   

12.
重大原始创新需要依托跨学科、大纵深的开创性研究拓展人类知识边界。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国立科研机构,在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方面,肩负重大责任和使命。文章以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实施的新一代集成电路光刻系统重大原始创新项目为案例,通过对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前瞻的战略定位、明确的顶层设计,以及高效的攻关与协同组织模式等方面的深度剖析,为进一步高效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以重大需求目标为牵引的核心科学问题,建设跨学科大纵深的顶尖研究高地,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高效组织提供重要启示;并为我国在战略前沿推动集科学新发现、技术新轨道和产业新方向于一体的重大突破,真正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美国当前的科技创新政策和研发预算进行研究,在分析美国近期强化"实体清单"阻碍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美国科技创新政策新动向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在当前形势下的新机遇。对比美国的具体做法,提出妤解"实体清单"对我国经济主战场和科技创新的影响、面向我国重大需求完善军民协同创新体系、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举国体制等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将会迅速带动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和经济聚变效应。从群体动力学视角探究科技创新群体与金融创新群体的耦合机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序参量功效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定量分析两类创新群体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省两类创新群体耦合状况不断改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最后提出建立信息共享与交叉学习机制、政府协调机制以及宏观环境保障机制等对策措施,以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效协同,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和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从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与建设、创新生态环境优化和科技创新布局四个维度,构建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了我国31个省市的创新策源能力水平,分析创新策源能力的发展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进而促进我国地方省市创新策源能力评价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加速器。新时代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要统筹优化产业环境、科技支撑、组织保障等要素,进行聚集与融合创新,着力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与规模效益。文章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新时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及外延、产业政策着力点、创新主体发展趋势、创新体系建设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梳理总结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所呈现的特点,中国科技创新投入的稳步提升,推动科技创新产出的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重点分析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科技创新资金存量与投入强度仍有待提升,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与效率有待提高,科技创新要素配置结构有待优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程度有待加强,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全面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先进经验,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实现军民科技融合可持续发展,是国防建设实现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迫切需求。文章基于组织理论视角,分析了国防科研团队的特点以及组织理论对国防科研团队的适用性,从组织设计、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信息沟通、组织文化、风险管理和管理者素质等7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内部影响国防科研团队创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